笑评汝州:汝州来过多少狼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
卷首语:一年半前写这篇文字时,傻叔在尾声处曾留下一目柔光,真心不希望汝州的土地上再有祸害黎民苍生的狼了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但愿望的善良却常常与现实很远,离残酷的真相很近。我实在无法把鬼火当太阳,把屎尿当圣餐啊!鉴于当下天时不利,道义不彰,目测官场里官太多,人太少,权力的颟顸与傲慢,让我不得不重新踏上搜狼的征途。无论他们官阶七品八品,在傻叔的键盘声里,已经把他们的嚎叫深深地敲进了飘在天际的百度网盘里!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中国,曾经被鲁迅誉为“荷戟独彷徨”的历史斗士后来的反动文人再后来的文化大咖教育家诗人——胡适曾经说过:中国历史就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言外之意就是历代统治者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需要,把历史改的面目全非了,其真实性大打折扣。因而,近期我从度娘那儿搜到一篇《汝州历史大事记》,真实性如何?强烈怀疑中。会不会也是被人打扮后的小姑娘,涂脂抹粉的,还扎着好看的小辫子呢。尤其是近代,一帮饥渴不愁的闲蛋文人净弄些一清二白的汝州名人,供在那里让人瞻仰,且大多还是口耳相传的所谓传说,神神叨叨的,一副高大全模样。我在半信半疑中浏览一遍,之后就用贱手把离近代较远的汝州历史掉一下书袋。将其中曾经祸害过汝州父老的贪官污吏们截屏后,顺便用“批判”这个大词毒舌一下,权当给汝州后人再留一个窥视前辈的天窗,看看那些无良的所谓祖宗们到底是些什么货色。
搜狼开始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当然,这里说的狼专指那些历史上祸害过汝州人民的城狐社鼠们。至于像刘禹锡之类造福汝州的良心官,笔者会另整一篇“汝州来过多少郎”。此“狼”非彼“郎”,“狼”、“郎”有别啊。
百度百科说,汝州有1400年的历史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可在有关汝州的历史沿革中,却拉拉扯扯的把三皇五帝时的先贤故事整了一大堆。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是把她当成老人嘴里的“瞎话”来听的。你要硬说那都是真的,我就只好送您一顶“神棍”的小绿帽了。因为,当代研究历史的人至今在最早的甲骨文上连商汤的名字都没见过,再远的皇啊帝啊,有没有那回事,还亟待考证。因而司马光编篡《资治通鉴》就从周代开始,由此足见历史上真正的治史者还是十分严谨的。毕竟是千古之名呀,谁愿自取其辱?
话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战乱频仍,到了东汉光武年间,广成泽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富者阡陌相连,贫者无立锥之地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尽管当时的基尼基数严重爆表,但贫者却能与富人和平共处,不仅没有“戍卒叫,函谷举”,没准还有人真就从做富人的奴隶中找出些乐趣来了。两千年后的2014年,咱这的媒体开始“寻找实诚汝州人”,其实汝州人的实诚基因从祖宗那里就一脉相传的流淌了下来。直到东汉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二月,汉安帝下诏把广成游猎地(即广城泽;今温泉镇涧山口水库一带)借给贫民垦种度荒。三年三月,又下令将上林、广在苑(即广成泽)中可垦辟的土地给当地贫民。要说汉安帝的这些爱民善举也是可圈可点的,但由于是儿皇帝,邓太后专权,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他的诏书地方官员听不听,还真不好说。这几十年间,治理咱汝州的都有哪些混蛋,由于史料不祥,这些狼的名字我也只能忽略不计了。但时隔2000年空域的今天,在广成泽一代,我却隐隐听到了狼群的嘶鸣,那长满獠牙的血盆大口好像已经开始吃人了。
到了五代时期,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六月,汝州防御使张继孙对他的养父不孝,平时作威作福,又奸污他的近亲,对百姓使用虐法酷刑,并且白天公然杀人而不思悔改,民怨沸腾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他的兄长张继业将他所做的坏事告于唐庄宗,庄宗命张继孙自杀于汝州。
终于逮住一只有名有姓有故事的狼了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州防御使是个什么官?据历史记载,他是从唐代开始设置的地方军事长官。唐代防御使全称为防御守捉使。唐玄宗李隆基为平定安禄山的叛乱,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诏令在军事冲要地区置防御使,随后在河南、河北、剑南等地设置。至德元年(756)后,掌管军事,由刺史兼任,后又常与团练使互兼。肃宗宝应元年(762)五月,诏停诸州防御使。但不久,代宗又复置,并一直延续到唐末五代。看来,这货是个权倾一方的大吏了。但当官当到他那缺德份上,连一奶同胞都看不下去,最后直接来了个大义灭亲。好在那唐庄宗也慈悲,要换个心狠的,真该把他千刀万剐了再扔到滚水锅里煮熟了喂狗,方能消解百姓的心头之狠。
北宋的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 ,宦官李彦私自在汝州设局,变民田为公田,焚烧借民财物的旧证券,又勒令向他交纳田租,不从者即加酷刑,死者无数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又强迫百姓往京城无偿运送货物,劳民伤农,不少百姓饿死或自缢于运输道上。
查李彦的资料,还真他妈的史上有名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李彦:北宋太监,名列六贼。给事掖庭出身,后来掌管后苑。宣和三年(1121年),杨戬死,李彦继为大内总管,将杨戬之前收括的田地并入西城所,共得田三万四千三百余顷。"由是破产者比屋,有朝为豪姓而暮乞丐于市者",先后杖死良民千余人。太学生陈东声讨说:"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诏罢西城所,将土地还予农家。宣和八年(1126年),钦宗(赵桓)赐死李彦。行文至此,我他妈就一万个不明白,你一个连子孙都没有的后宫太监,霸占那么多田产干什么?人在做,天在看。人不做就不会死。说的就是这傻逼吧?
金朝天兴元年(公元1232年)七月二十一日,蒙古大将拖里再次攻占汝州,屠杀数千人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八月,塔察经汝州去攻蔡州(汝南),汝州人梁皋乘机杀死金朝汝州防御史姬汝作,又在望嵩楼上借饮宴为名毒死金朝使臣张天赐。后来梁皋又为蒙古兵所杀,汝州自此属蒙古。
日前看到一段子说:杀一个人的叫杀人犯,杀几万人的叫将军,杀上千万人的叫皇帝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这内涵段子说的道理对不对,智商不欠费的自会明辨。尽管战争无情,但我总感觉拖里这厮对我们汝州祖宗也太狠了。数千人啊,数千人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战争的绞肉机里。恶狼托里,汝州后代永远诅咒你!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农民军大约5000人守汝州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陕西总督孙传庭率大军攻城,伤亡甚多。孙大怒,连攻3昼夜,城陷后,孙下令屠城,百姓死伤过半。官军走后,西南山草寇相继入城,拷问百姓索要财物,当街支锅煮人肉吃,数日后,尽驱妇女老弱入西南山,被当作猪羊供他们食用。城中阒无人迹。至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汝州官员到任,城中方有了炊烟。
过去只听说过“扬州十日”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大清官兵屠戮劫掠,十日封刀,杀了80万人。“烟花三月下扬州”,几世繁华的扬州城当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真没想到啊,在更远的明朝,孙传庭这位汉族同胞,且还是进士出身的一代名将,竟然在我们汝州也整过屠城事件。可惜的是,百姓死伤过半是多少,没个数字。后来官兵走后,西南山草寇劫掠妇女老弱回到老巢,当作猪羊供他们食用。乱世的汝州百姓真可谓“前门送虎,后门进狼”,其命运形同牲畜一般。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二月一日,城内府君庙道士赵德福和姬中和(孙中山委派)、胡华元、邵其祥等人筹划革命起义,由于叛徒告密,被知州龄昌各个捕捉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赵被砍头,姬被剥皮,胡、邵被装进木笼站死。
记得莫言的《檀香刑》中洋大人克罗德说过一句话:“中国什么都落后,但在刑法是最先进的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天才。”历史上的一代名将袁崇焕被杀时,身上割了3543刀,还让万民生食其肉。我去百度试图查查这个贼狠的知州昌龄是什么来历,可搜来搜去,也没搜到这老龟孙的一点影迹。但“剥皮、站死”这两种杀人的刑法,却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至于后代官僚们会不会有人效仿,不愿想,也不敢想。因为想想都不寒而栗。
到了民国元年,汝州统领于耀亭因所逮之“匪”被朝川、孙店群众冲散,送给士兵的馍被群众抢光,就大捕群众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先问吃馍没有,凡答应吃馍者被杀死42人。
吃个馍就是死罪,这汝州统领于耀亭也真能出狠手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要是搁今天,这些百姓犯的事最多就是蹲几天大牢。要是今天的哪个官员敢随便杀几个人试试,别说42人了,就是三五个,他的帽子不保是小事,人头落地也是必须滴。无法无天的世道,官员们口出法随,滥杀无辜,百姓们也只好夜半三更盼天明了。
民国10年(1921年),河南督军赵倜之弟赵杰的宏威军驻临汝,白天是“官军”,夜晚当“土匪”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百姓纷纷到洛阳告状。
“官匪一家”这几个汉字过去常在旧书里读到,还以为都是其他地方的事呢,没想到百年前咱汝州也有这景况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白天道貌岸然当好人,晚上马甲一换是土匪。这是在说谁呢?这是又在说谁呢?有时候这历史还真就不敢细读,读到深处,我竟忍不住有点醉了。
民国15年(1926年)冬,张德胜旅驻临汝县城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张骄横傲慢,烟瘾甚大,每天午前不起床。后被冯玉祥改编,开往豫东。
早晨从中午开始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最早知道这生活习惯还是当代作家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的那段经历。没成想90年前,咱汝州的一位驻防军官也这样打理着自己的生活。可惜他如此逆转时光只是为了吸食鸦片,不是干什么正当营生。遥想当年的临汝县城,一位旅长应该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官了。官当到这位置,如果缺乏慎独慎微的自觉,想走邪门歪道的空间还是很大滴。别说吸点烟土了,就是想毁个人整个人,也是眨眨眼的事。想想这旅长当的也确实够幸福了,当然他幸福的也真是时候。要是搁到大反“四风“的今天,不仅他的军籍难保,怕还得因吸食鸦片蹲到大牢去。
民国16年(1927年)春,县党部委员朱干侑、庞清海第一次下令放足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放足员苏松、苏然两姊妹带头,并协助查办。驻军樊钟秀部反对,拉住二苏游街,到北门里桑园将二苏强奸。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这苏性姊妹因为带头放个足,就被游街强奸。在社会动荡的年月,新旧观念的争斗一刻也没有停息过。查樊钟秀的生平,才知道他是咱邻县的大营镇人,短暂一生可谓壮怀激烈。从草莽英雄到革命斗士,保卫广州时,还救中山先生于危难,称得上是一代识大体的民族英雄了。其部属犯下的游街强奸恶行,只能怪他法纪不严罢了。
还是这民国16年的9月4日,县长赵筱三因“办理第八区区长李继源被控抢杀4命”及插花地案,故意顽延,被省通令记大过1次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
这“顽延”一词,从字面意思看,应该就是玩忽职守、故意拖延的意思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上网查赵筱三县长的信息,想看看他可否也是恶狼一只,结果是查无影踪。一代县长啊,当年多牛逼的人物,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音信杳无。倒是看到一篇来自新华每日电讯的文章:《职责多,人手少,在民国当个县长有多难?》读罢此文,我竟有点同情遥远年代的赵县长了。文中说,民国之官极其难当。以县长为例,若无高超之技巧,欲在地方军阀、省府大员和土豪劣绅之间辗转腾挪,并全身而退,实可谓痴心妄想。 那时,不仅人手少,事情多,上级管辖机构林立也让县长不胜其烦。多头管控下,到底给县长多少人来做这些事呢?可以说少得可怜。在二三十年代,一个县政府少仅10余人,多亦不过20~30人。这么少的人,做这么多的事情,除了对各方面都敷衍塞责,几乎没有别的办法。而这些名目繁多的职责任何方面出了问题,县长都会受到上级的问责。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偷着笑”。和现在当县长的同志们一比较,民国的赵筱三县长们简直就是一群倒霉大叔啊!
真正的群狼来了,真正的民族灾难来了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拿咱汝州老辈人的话说,就是“老日来了”。
民国33年(1944年)1月16日(农历正月初二),日本飞机在县城狂轰滥炸,连续4天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4月,日本飞机投弹炸塌张家祠堂(今色织布厂),南边地洞口,闷死群众17人。4月,县长刘魁派牛车200辆往洛阳送军粮,在西关遭日本飞机轰炸,死者甚多。5月3日(农历四月十一日),日军由郏境进犯临汝,在坦克装甲车与空军掩护下,于3日晚攻陷临汝县城。次日向临汝镇方向继续进攻。
关于老日在汝州的恶行太多,无法一一核实,我只能从近亲的口述中略表一二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
据我老婆说,她听奶奶讲,她爷爷就是被日本鬼子害死的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老日来时,她爷爷被抓去修工事,因为听不懂老日话,干活时便常常出力不讨好。老日认为他不老实,消极怠工,便罚他扛着一根大木杠在毒日头下站了一天,最后晕倒在地,被人抬回家几天后就去世了,当时年仅30来岁。撇下的四个孩子中,我岳父还不满一周岁。本来就穷的家从此失去了顶梁柱,不久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汝阳县富家千金出身的妻奶奶便一根扁担挑着两个小的,手里牵着两个大的,破衣蓝衫的走上了逃荒路。八路军来时,对百姓秋毫无犯的他们,看她可怜,还送给她一个刚烙的白油膜。后来解放时,给她又分房子又分地。之后几十年,直到92岁去世,每当回忆往事,她老人家就夸共产党好,八路军亲。因而,即便是今天,每当提起日本人,我老婆还是一腔愤慨,张口就骂日本人的祖奶奶。
相对于老婆家的苦大仇深,我的爷爷奶奶好像没亲自受过日本人的什么虐待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倒是小时候常听和父亲同是一个村的母亲讲她跑老日的经过。她回忆说,老日来时,她还不满一岁。有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老日,就那么一个人扛着长枪往我们村走来。可能是有人站在高高的寨墙上远远地看见了,在那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便你吼我我吼他的惊动了一村人。当时正是麦子黄梢季节,一村人就那样惊慌失措地拖儿带女四散躲进了村外的麦田里。母亲微笑着回忆说,那老日也真晕,在村里转一圈,没见着一个人,便扛着枪往另一个村去了。她当时被外婆抱着,趴在麦地里不敢出声,更不敢哭,一直等那老日走远了,外婆才抱着她回到村里。每次听完母亲的叙说,已经有了阶级觉悟的我就不解,问母亲,那老日就一个人,咱村那么多人为啥就那么怯他,咋不把他给杀了呢?母亲说,听说老日老是恶。咱要把他给杀了,老日头头找不着他伙计,就该报仇了。那时还不把咱一村老小都杀了。小小的我尽管对母亲的回答心存疑问,但也只能认为母亲说的有道理,毕竟一村人的性命还是重要的。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母亲的道理也还是对的。只是我更明白,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信仰和力量把他凝聚起来,他就是散沙一盘,他就是一只任人宰割的懦弱的羔羊。
最后再讲一个《左传》里的故事:齐国有个大美女叫棠姜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有一天,花心的齐庄公看到美得不可方物的棠姜,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终和她暗通款曲。可这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觉。一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们将其乱刀砍死。崔杼是齐国重臣,他对前来记载的史官说:“你就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史官不听从他,在竹简上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很生气,拔剑杀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当时惯例由其弟继承职位。崔杼对新史官说:“你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新史官也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又拔剑杀了新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写下同样的话,同样被杀。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问:“难道你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年轻的史官继续写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愤怒地把竹简扔到地上,过了很久,叹了口气,放掉史官。
之所以最后捧出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真实的写作,纯属一件找死的事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满清入关273年,文字狱腥风血雨,雷区遍地,弄得读书人都不敢说真话,“著述皆为稻粱谋”。这说明在强权面前,读书人的骨子里大都有一种不可救约的怯懦。然而,再去看看那个《左传》里故事的结尾:那位小弟弟史官保住性命,拾起竹简走了出来,遇上一位南史氏,就是南方记载历史的人。小史官惊讶地问:“你怎么来啦?”南史氏说:“我听说你兄弟几个都被杀死,担心被篡史,所以拿着竹简赶来记录了。”看罢这个结尾,我被彻底的震撼了。但震撼归震撼,人在激动时智商归零,之后才会慢慢恢复正常。太多的庸常日子里,我清楚知道,自己骨子里畏惧那些节烈的东西,做不出南史氏手捧竹简沿着青石板路直迎死亡那犹如彩虹挂天穹般的壮丽事业,只敢低头琢磨一些寻常巷陌的真实小故事、小常识,并且记着曼德拉的一句名言:“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有人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但读罢《汝州历史大事记》,我想再加上一样东西,那就是历史,尤其是一些苦难的历史。还是在读《汝州历史大事记》时,我粗略算了一下,仅从清朝康熙十八年到三十四年,我们汝州就先后发生过水灾、春旱、瘟疫、飞蝗、地震等五次惨不忍睹的灾难。后来的民国31年(1942年),“冬春奇旱,麦微收,秋季旱情延续,秋禾枯死,民多食野菜树皮、石头面,甚至有食人肉者。全县饿死36446人,逃荒他乡者更多,村落沦为废墟”。
汝州,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姑且就以1400年历史计算,她究竟经历了多少次水火兵虫的蹂躏,我是真的不敢直视了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
搜狼就此暂停八大员考证一年多少次。我真心期望之后的汝州大地上,只来造福汝州人民的“郎”,别来祸害汝州人民的“狼”。同时,也期盼汝州父老及后代子孙再也不要经受历史上曾经的苦难和血泪,和谐万世,永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