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人力资源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劳资员考什么职称大学本科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后能在什么地方工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对口专业有什么?一、人力资源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
办公室秘书
行政助理
企业劳资科科员
人力资源部主管、培训专员、人事专员、社保金管理专员
后勤部主管、福利管理专员等
二、劳资员考什么职称
电气工程就是研究电的学科,包括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研究电力系统的设计、规划、调度、控制和保护,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电工基础理论即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对于实力较弱的学校,可能会把自动化和电气揉在一起,学一些单片机、嵌入式、plc等电子系统的知识。
电气工程有五个二级学科:
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电力系统的设计、规划、调度、控制和保护
电机与电器:研究电力设备。细分为电机和电器两个小专业。电机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电器不是通常说的电器,而是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熔断器等电力设备。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主要研究高电压下的现象,高电压下设备的绝缘保护设计和试验、检测等,其中细分为高压和绝缘两个专业,高压主要是试验、放电和研究电力系统的过电压及防护;绝缘研究绝缘材料、绝缘测试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统:电力电子是研究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子技术的,当然是高电压大电流下的应用。电力电子主要研究电力的变换,比如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直流电变成交流电,交流电改变频率等,还会研究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及其抑制。也有研究电源的,比如手机的充电电源。电力拖动和电机的关系比较紧,涉及到控制。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的是电路电磁场等基础理论,热门的研究领域还有混沌等。
电气工程主体是偏强电的,当然也有弱电的应用。电气工程比较强的学校一般都是偏强电的,实力一般的学校都是偏所谓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就像变压器,电压等级越高,能制造的厂家越少,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实力。那些小变压器厂,大部分企业都能造。
毕业后主要是面向电力系统、供电局、设计院、电科院、电厂、电力设备制造、当教师、电气企业等等。
就业很好。
三、大学本科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后能在什么地方工作?
职业培训是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要求就业和在职劳动者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其含义:①是一种以劳动者为特定对象的劳动力资源开发活动;②是一种以直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某种特定需要为目的的定向性培训;③它通常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
职业培训的种类包括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再就业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培训的层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和其它适应性培训。培训工作主要由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咨询公司、社会力量办学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承担。
技能
1.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技工学校实行教学实习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技工学校已形成初中高级培训并村,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遍及厨师、西点、机械、电子、航空、电力、石油、冶金、铁路、计算机等近30个部门和系统。1998年,全国共有技工学校4362所,在校生181万人,毕业生68万人。其中国家及重点技工学校266所,高级技工学校63所。
2.就业训练 就业训练中心是培训失业人员的重要基地。其培训对象主要是失业青年和失业职工。就业训练中心组织就业前训练和转业训练,多以实用技术和适应性培训为住,学制灵活,少到1-3个月,多到6-12个月。全国已有就业训练中心所,年组织培训万人次。
3.社会力量办学 社会力量办学是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它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培训机构,社会力量办学主要实施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劳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全国此类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达2万多所,年培训能力达1000多万人。
为使职业培训工作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针对劳动者就业的需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并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原劳动部制定了《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的基本要求》,组织进行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和集团试点工作。通过进一步化办学体制改革,扩大培训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和挖掘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潜力,将技工学校或就业训练中心建成兼有职业需求调查、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坚定、职业指导并与职业介绍紧密联系的多功能的综合基地,充分体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功能,并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职业培训集团主要是依托培训、就业、鉴定等职能机构的紧密协作,加强本地区职业培训实体的联合,为劳动者培训、鉴定与就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集团主要依托于社区,着眼于联合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办培训,发挥整体优势,成为区域性职业培训工作的主导力量。全国已建成职业培训综合基地和集团200多个,在当地为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劳动预备制度
劳动预备制度是国家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培训制度。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的主要对象是城镇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就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农村未能升学并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对准备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初、高中毕业生,各地可从本地实际出发,另行制定培训办法。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城镇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再就业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为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 尽快实现再就业,原劳动部制定了《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要求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在政府指导和扶持下,个人自学、企业组织和社会帮助相结合,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总体目标是:从1998年-2000年得年中,为1000万下岗职工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服务(对1000万下岗职工普遍进行职业指导,对其中600万人组织进行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通过努力,使下岗职工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转岗转业人员掌握实用技能,自谋职业者增强创业能力。具体任务是1998年培训300万人,1999年350万人,2000年350万人。重点是抓好纺织、铁道、军工等重点行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工作。3年中对纺织行业120万人,铁道运输业40万人,军工行业40万人,煤炭行业50万人,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其它行业根据情况确定具体培训人数。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再就业培训计划,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如北京、陕西推行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和职业培训机构伙伴行动计划,上海动员社会力量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工作机制,苏州等地开展创业培训工作。1998年全国有300多万人参加了再就业培训,一些地方培训后就业率超过60%。
创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鼓励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积极开展创业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培训指导、政策咨询和跟踪服务,切实提高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或创办小企业的能力,劳动保障部在总结北京、上海、苏州3个城市开展创业培训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创业培训试点指导意见》,要求在30个城市开展创业培训工作。
指导意见从选定培训对象,聘请培训教师,组织实施培训等几个方面对如何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培训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采取集中授课、专家现场咨询和案例分析相结合,也可通过收视远程培训节目与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指导意见还要求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对下岗职工开展免费培训。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保证财政预算的再就业补助费、就业训练费的一定比例用于创业培训,按规定用好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出的职业培训补贴。
在职
在职培训是指为提高在职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由用人单位直接或委托其他培训机构对劳动者实施的培训。
《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未按本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远程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开展远程职业培训,是国际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的潮流和发展方向。中国人多地广的国情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教育手段,开展远程职业培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素质的决定》中指出:“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好教育卫星电视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基本建成全国电化教育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
为此,劳动保障部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专门设有远程培训管理机构,拥有一套远程培训先进设备,同时成立了远程培训专家委员会,并下设了10多个行业的专家小组。在委员会的组织下,正在有计划地开发了远程职业培训音像教材。
中心与中央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大学等机构合作,已开展了缝纫、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职业的远程培训。在网络培训方面,正在组织开发秘书和电子商务网络培训课件。
连续性
连续性职业培训亦称继续培训。以法国1971年连续性职业培训的组织法为例,这类培训是长期教育的一部分,其的是使工人适应变革,促进他们的社会晋升以及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继续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和已进入经济活动的青年人。
为协调各项所采取的措施,政府设立了职业培训和社会促进部际委员会、高级官员常设小组和职业培训、社会促进和就业全国理事会(由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代表组成)。为组织培训活动,应在培训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签订协议,协议主要规定培训班性质、目标、实施手段、筹资条件、知识检查和确认方式。工薪劳动者希望参加一种政府法令准许的培训班有权享有带薪教育假。在百火以上的机构中,同时享受教育假的人数可控制在2%以下。享受教育假的时间不得超过1年(全日制培养),或1200小时(非全日制培养或间歇性教育)。教育假计入工龄,并保留有年休假权利。国家对于转业培训、适应培训、职业晋升培训、进修和就业前蛤训给予补贴,补贴方式可资助培训运行开支、培训中心建设或购置设备等。凡雇用10人以上企业的雇主应资助继续培训活动,1972年为全年工资总额的0.8%,1976年时达到2%。资助方式可直接帮助本单位职工参加培训,也可向培训保险基金捐款,或向培训机构捐款。企业的培训计划由企业委员会讨论通过。国家规定设立各级培训结果全面评估系统,教员的成果由学员评定,评估结果提交检查机构和企业委员会。
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对口专业有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