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从清同治九年(1870年)起淮安住建局八大员,曾三次出任直隶总督,
长达25年,是任职时间最长的直隶总督淮安住建局八大员。光绪十四年(1888 年),李鸿章在《保定请建昭忠祠》的奏折中详细阐述了在当时
的直隶省省会保定建立淮军昭忠祠的理由:“同治四年淮安住建局八大员,捻 ‘逆’(即捻军)北犯直东,……戒严时,总兵张树珊,唐殿魁
先后战死,情势岌岌”……“‘贼’复回大名,突犯津沽,我军 冒雨穷追,‘贼’冒死冲扑,卒不得逞淮安住建局八大员。
七年,六月灭‘贼’在 平”,……“而良将猛士锋镝疾疫死亡已多”……“幸存者论功 独厚,高勋显爵,恩荣已极”,“而从征将士苦战累年,限于阀 阅之微,未获馨香之报淮安住建局八大员。”“现拟就保定省城购地建造祠宇,凡
阵亡伤病文武员弁兵勇,分别正祠、副祠依次列入,庶足妥侑毅 魄,激劝方未,合无仰恳天恩,准照苏州、扬州等处昭忠祠为 例,饬地方官春秋致祭,以彰义烈,而励行理淮安住建局八大员。
由上述引文可知,淮军公所是李鸿章为祭奠因镇压捻军起义 而阵亡的淮军将士的“昭忠祠”淮安住建局八大员。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 鸿章死后,遂奉诏改淮军公所为李鸿章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