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中央七大员是哪七伟人图片(七大员是哪七大员)

中国历史上,有着哪些著名的“七大”?

1958年5月,在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毛、刘、周、朱、陈、林、邓”七大伟人,他们

是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

这七人常委中,毛泽东当时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任国家主席,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朱 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陈 云 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林 彪 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小平 任国务院副总理。

这七位伟人深受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是中国人民公认的伟大领袖,在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刘少奇、陈云、邓小平也都是老一辈旡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农业等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然,林彪后来阴谋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谋害伟大领袖毛主席,成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阴谋败露后,他乘机叛逃,摔死在了外蒙的温都尔汗。但这丝亳没有影响第一代党的领导核心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人民对毛、刘、周、朱、陈、邓的热爱和拥戴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的情感。

四川南充市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是谁?

借此机会,书写几位从四川南充市走出来的具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共同欣赏!他们是:

——朱德——

朱德(1886—1976),出生于南充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

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党和国家及人民军队的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朱德,1909年初,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同盟会。1922年11月,在德国柏林经周恩来、张申府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德,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含志愿军)总司令。

朱德,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仅5人组成,序列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1949年建国时,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朱德,建国后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澜——

张澜(1872—1955),南充市西充县莲池人,字表方,世称“表老”。

张澜,清末秀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简单“民盟”)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民盟第一届中央主席。

张澜,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出席了开国大典。

张澜,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罗瑞卿——

罗瑞卿(1906—1978),南充市舞凤乡人,开国大将。

罗瑞卿,1928年加入共产党。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罗瑞卿,建国后,首任国家公安部部长。历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


在你心目中,中国最强的七大城市是哪七个?

既然选最强,强当然是要各方面都强,包括经济,军事,文化底蕴,政治基础,以及周边影响力。

第一,北京,第二,上海,这个没啥可说的。

第三,南京,文化底蕴惊人,十朝古都,高校数量全国第四,政治地位极高,民国旧都,副省级城市,和北京遥相呼应,原南京军区,现东部战区,军事实力一流,被戏称三省首府,直接辐射江苏安徽,同时也是台湾老一辈国军心中的旧都。

第四,广州,北上广深一线经济强市,文化底蕴深厚,高校数量全国第三,原广州军区,现南部战区,军事一流。随着东南亚的发展,广州地位会越来越高。

第五,武汉,九省通衢,中部第一重镇,中部经济第一,中部六省唯一副省级城市,高校数量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基本上辐射整个中部。

第六,成都。成都经济要逊色略微逊色于重庆,但是西南乃至整个西部的大哥,仍然是成都无疑,因为在大部分中国人眼里,成都差不多就等于四川。天府之国高校林立,原成都军区,后西部战区,同时也是我国军事重工基地。经济军事影响力辐射整个西部。

第七我很犹豫,这里勉强选沈阳,沈阳可以算是东北第一强的城市,经济实力略胜哈尔滨,人口不如哈尔滨,但是军事上强过哈尔滨太多,北部战区驻地。曾是清朝故都,文化底蕴也胜过哈尔滨。不过随着东北的没落,沈阳也连带着比较暗淡,而且还有哈尔滨抵消影响,所以第七选沈阳有些犹豫。

前六个综合考虑我觉得很难有超越他们的城市,有实力争夺第七的,我觉得还有重庆(直辖市,经济强,民国陪都),深圳(经济实力超强),郑州(代表着中原),杭州(文化底蕴厚,经济强),苏州(江苏经济第一,文化历史悠久),西安(十三朝古都,西部经济强市)。

其他的,天津本来就是天津卫,北京的护卫般存在,经济再好也谈不上有多强。哈尔滨想赢沈阳很难。合肥虽然是三大科教基地,但是有南京在,很难有多大的地区影响力。乌鲁木齐人口流失据说很严重。兰州地理位置很重要,也是原兰州军区驻地,不过越来越没存在感了。济南存在感被青岛抢了一大半。长沙的影响力别武汉盖住了,南昌和太原,几乎没人提,昆明就是个旅游的地方。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元帅和将军,你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主要是由第二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发起的,而第四野战军主力则于5月间从长江中游挥师南下,目标直指盘踞华中地区的白崇禧集团。为了确保四野在湘鄂赣地区顺利寻歼桂敌,西柏坡电令已经到达江西赣州的二野四兵团暂归四野统一指挥,兵团司令员陈赓接电后颇为尴尬,但仍然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命令。

(抗战时期的林彪)

这是人民解放军著名将帅之间的历史传奇,因为陈赓是黄埔一期毕业生,1924年11月毕业后并没有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教导团,而是留校担任黄埔二期入伍生的连长,此后相继担任第三期步兵科副队长、第四期步兵科第一团七连连长等职务。而林彪考入黄埔第四期时,被编入步兵科第二团八连,虽然两人不是直接的上下级,但就军中资历而言,陈赓仍然是林彪名符其实的“教官”。

1927年南昌起义的时候,原第二方面军特务营营长陈赓转任第3师6团一营长,而林彪是第25师73团的一名连长,陈赓仍然是林彪的上级。据说在起义军南下途中与敌钱大钧部作战中,陈赓还在火线上指挥过林彪,有“你再不执行命令我就枪毙你!”的故事,只是未经考证不好定论。不过总体而言,陈赓在早年确曾是林彪的“师长”,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两人的军职才正式颠倒过来。

(抗战时期的陈赓)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林彪出任以红一方面军为主体组建的第115师师长,而同样是一方面军出身走过长征的陈赓被任命为第129师(四方面军为主)386旅旅长,从此成为刘邓麾下的名将,进而成为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已经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但林陈二人在这十余年中毕竟没有直接隶属关系。

现在二野第四兵团既然配属给林彪指挥,则陈赓就成为了林彪的直接下级,两人虽未见面,但终究还是在电波中确立了指挥关系,共同开始对蒋军残余的南线大追歼。而就在第四野战军主力和二野四兵团横扫中南期间,陈赓曾经三次违抗林彪的军令,续写了一段将帅传奇,其实电影《南线大追歼》里有关于这个细节的特别描述,包括陈赓故意关闭电台的桥段。



第一次是西进和南下之争,在四野主力向湖南纵深压迫之际,林彪电令第四兵团自赣州出动,西渡赣江经宜春、萍乡杀入湖南,配合正面的四野主力侧击白崇禧集团。陈赓接到命令后,认为桂敌必然继续收缩,以四兵团现有位置西进至多形成击溃战,实难有大的作为,应该贯彻毛泽东“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南下广东,合围所有中南地区的蒋军残余。

在考虑成熟之后,陈赓果断致电西柏坡并报四野前指、二野司令部,建议他率领四兵团直插广东,封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的退路,同时也说明部队集结完毕,随时准备执行四野的作战计划,而黄埔师弟林彪非常坚决,第一时间回电:“我决心已下,不可更改,立即执行”!就在陈赓倍感为难之际,西柏坡指示到达:二野四兵团和四野第十五兵团的两个军,统由陈赓指挥南下广东,再深入迂回广西和云南。



(陈赓和粟裕两位大将)

陈赓如释重负立即开拔,指挥五个军直扑粤北,1949年10月初兵临广州城下,余汉谋所部望风而逃,广州这个华南第一大城市已唾手可得。此时陈赓又接到林彪来电,命令四兵团等部停止前进,主力转而向西进入桂(林)柳(州)地区,以达到与四野主力会歼白崇禧的目的。陈赓对着地图思谋良久,认为所部距离目标1300余里,以时间计算不如调动其他四野部队为宜,并且还将延迟广州解放的速度,于是再次电陈利害。

西柏坡高屋建瓴回复所请:“同意陈赓意见,决定四兵团仍照原任务执行”,而林彪审时度势后也以为然,开国将帅们的战略眼光的确不是盖的。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陈赓命令兵团主力不许进城,马不停蹄追歼余汉谋集团,终于在阳江消灭其主力60000余人,取得“阳江大捷”。并且陈赓意识到,白崇禧集团残部必然企图通过雷州半岛出海逃跑,因此以第13军、第15军重兵驻于咽喉之处廉江,准备与四野合围残敌。



狡猾的白崇禧为了夺路出海,首先派出鲁道源兵团大举向东突围,试图以此佯动“声东击西”调动我军,四野前指电令四兵团除留一个师扼守廉江外,主力北上与四野在运动中会歼鲁道源,陈赓接电大吃一惊。四兵团首长一致认为:一个师是无论如何阻挡不住桂系主力的,设若雷州半岛有失,则白崇禧可以轻而易举从海上逃走,如果四兵团主力卡住半岛入口,则不仅白崇禧插翅难逃,鲁道源早晚也是瓮中之鳖。

几经思索后陈赓第三次抗命,以委婉的语气同时致电四野和军委,建议所部以控制出海口为主要任务,西柏坡以巨大的权威平息了将帅之争,回电迅速而简短:“同意陈赓同志建议”。1949年12月1日,白崇禧残部在博白战役中被二野和四野各一部全歼,纵横民国20多年的桂系集团灰飞烟灭。而林彪与陈赓之间关于战役细节的军事争论,以及互相之间的尊重也由此传为一段佳话,每每陈赓提出反对意见时,林彪最多只是苦笑。

1955年9月,林彪被授予元帅军衔,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王姓当中,从古至今有哪些比较出名的人物?

王姓当中的名人,列写几位如下:

王光美(1921—2006),生于北京,祖籍天津。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毕业并任教于北平辅仁大学,我国第一位原子物理女硕士。中国二十世纪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之一。



王震(1908—1993),湖南人,开国上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共和国副主席。



王大珩(1915—2011),生于日本东京,原籍苏州。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长春光机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国防军工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863计划”主要倡导者之一。


王稼祥(1906—1974),安徽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优秀的外交家。历任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建国后,首任驻苏大使馆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