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中国每个省份人的特点_在中国不同省份人的性格有差异吗?

内容导航:

  • 为什么不同省份的人性格差距很大?
  • 中国不同省份的女生各有哪些特点?
  • 中国各个省份男女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 请问中国每个省的人都有什么特点
  • 一、为什么不同省份的人性格差距很大?

    可能是环境造成的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二、中国不同省份的女生各有哪些特点?

    江西人。
    渊源于河姆度南蛮之旁支。鼎盛于春秋吴越楚时期。古越文化是赣文化的主轴。
    在长达几千年的人口迁移中,江西古老的荒蛮之地被改观。吸取先进的文化。经济,人口也随之发展。如今的江西人多为中原及本土混杂血统之后裔。
    江西人自古重文而修于理。江西人多信奉道教,江西的万寿宫就是有名的道教寺院。所以,江西人多善少恶,重于礼而轻于浮。安于心灵清静,讳于自我创新和挑战。
    初唐的王勃曾在南昌写下有名的《腾王阁序》,对江西的溢美之辞令人流连。但他非江西人。但在东晋之时,江西出了自己的大诗人陶渊明,他的《桃花源记》明文遐迩。从此奠定了赣人的本土文化地位。后来在明代江西又出了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他的《牡丹庭》脍炙人口。另外宋朝的改革家王安石也是江西人。
    如今的赣人性格属于保守封闭型的。时常发生窝里斗。没趣的时候,就会捏捏景德镇的陶瓷。对待外物藐视而自负。好于精神胜利之法。好文的传统虽然没有变,但却没有大家出现。实为遗憾。

    福建人。
    渊源于南蛮河姆度族类之旁支。春秋战国曾属吴越管辖。略有吴越之混杂血统。
    晋至南北朝时,中原战乱不断,大量人口南迁成为一种趋势。自唐朝以后福建从荒蛮之地走向繁华。因其所处沿海的缘故,各路商家云集,海上贸易得以发展。
    福建人笃信佛教,尤以妈祖为最。福建人好于漂泊,好于闯荡。有大海的气概。福建人遍布世界五大洲。海外的华侨多为福建人。福建人聪明,聪明的过于奸猾。福建人吝啬,吝啬的令人同情。
    福建是历代出状元最多的省份。从中可以看出,福建人的聪慧和天质非同一般。福建在五代时出了诗人黄滔,在现代有个诗人叫舒婷。另外还有宋代词人柳永,明代文学家李贽。郑成功也时福建人,听说林则徐也是。不过,宋朝福建出了个状元叫蔡京,后来当了太师,倒成了汉奸。
    福建无美女,更不要说有俊男了。不过,陈嘉庚倒是个标准的福建伟男。

    上海人。
    渊源于吴越之正统。掺杂各路蛮夷之精华之地。
    上海是本无历史可言的。所以,单一的上海是历史的荒漠,更是文化的沙漠。当然,这只是对于上海本地人而言。
    上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号为城市的地方。自十九世纪中末开埠以来。上海商贾云集,经济,贸易得以迅速发展。更有海外蛮夷横争圈地,本土各路神仙顺水掺和。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上海已是东方的纽约。现代工业规模已不可小觑。
    上海人本性刁钻,习性奸猾。自视为傲然一切,鄙视一切。好于钻营取巧,包囊私欲。言谈尖刻,不留情面。性吝啬,好占小便宜。排外而自不量力。男人不像男人,倒有女人的脂粉相;女人倒像女人,但过多有风月相。
    然而,上海本地虽然不出英杰。但很多英杰却出在上海,非本地人也,只是利用了本地的优势跳板而已。所以,上海人是可怜又可悲的。唯一的能聊以自慰的,就是它那个能装点门面华而不实的时尚城市而已。

    两广人(广东和广西)。
    渊源于南蛮百越之正统族裔。始皇帝灭六国后,随即攻入岭南,从而将百越之地纳入版图。
    两广在历史属于边远的荒蛮之地。开发的也比较晚。到了清朝中期,随着外来贸易的交往,才逐渐得到重视。然而,也就因为这种边远,管辖不是很苛刻。两广成为历代暴动起义的发源地,同时也可以看出两广人的勇敢不屈精神。其中,近代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戍维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广东;金田起义、镇南关起义、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则发生在广西。
    两广在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但多为匹夫的斗士及民主勇士,如洪秀全,刘永福;梁启超,孙中山,卢世芹等。很少见文学之大家。同时也出了一个大汉奸汪精卫。
    两广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自古以来,漂落到海外的两广人不计其数。尤以东南亚为最。
    两广历史上是不分的。广东人和广西人的祖先都为南越之族裔。就是如今的越南,其祖先追溯起来,也属于南越王之嫡亲。两广人的外貌长相都趋于相同,就是语言也是大同小异。其身材多为矮小,颧骨突出,目小深陷,鼻扁阔,唇厚而翻。自古两广不出美女和伟才。虽如此,但也另有长处,那就是大脑发达,聪慧而圆滑。好于做生意,好于***。但本性自私而狭隘,好张扬,泛于浮夸。

    云南及贵州人。
    渊源于南蛮正统之元谋人族裔。公元前三世纪,庄跤从黔入滇,建立滇国。后被始皇帝所灭。
    历史上黔滇不分。对于黔滇的开发从汉朝开始。后在唐宋得到进一步发展。忽必烈南侵略中国,曾封第五子呼哥赤为云南王。后来朱元璋率领三十万大军进入黔滇,给予蒙古驻军以彻底征服。不过云南却残留有许多蒙族的后裔。清朝的三藩之乱,吴三贵也曾统治过云南。
    云南的历史名人有个叫孟获的,被诸葛亮七擒七纵。《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著名学者艾奇思,教育家熊庆来,文学家李广田等都是云南人。贵州历史上的名人为夜郎国的多同。夜郎自大的成语几乎家喻户晓。不过,云贵的历史名人不是很多,对于大家的出现更是少的可怜。主要局限于多为南蛮少数民族聚集处。所以,是可以预料的了。
    云南出美女。尤以少数民族为多。例如阿诗玛。还有如今正潇洒于艺术舞蹈及歌坛领域的几个美女。贵州人虽然略欠。但他们却把心思放在了酿酒上,出了茅台和董酒。还有草药的开发上。

    四川人及(重庆人)。
    渊源于西南蛮夷之旁支。百越之族类。鼎盛于三国之蜀。衰败于晋之西侵。
    因四川及重庆人本无历史差异。在此,以四川历史及人物一笔而代过。孰不另行
    旁类。
    巴蜀之地号为“天府之国”。物华丰富,人杰地灵。秦汉以来,对四川已经为正式的管辖。明清之后,予以西南蛮荒之地以彻底开发。农业,小商品经济得以发展。
    巴蜀可谓是历史上文化之大省。人才辈出,济济一堂。著名的有唐代的诗人李白,杜甫,以及宋代的“三苏”;战国著名将领司马错,另有宋代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文学家巴金和郭沫若。朱德,刘伯承,陈毅,贺龙,***等等都是四川人。
    四川人口众多,民俗丰厚。但也局限于盆地文化的束缚,从而本性保守,封闭。且好窝里斗。四川人好战,也好骂。骂人的本事敢和东北人一拼。四川人身材多为矮胖,面宽,鼻塌,眼大,聪明而伶俐。四川人好喝酒,他们的酿酒技术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且名酒繁多。四川人好吃麻辣,所以他们的麻辣火锅及麻血旺明闻遐迩。
    四川少伟男。但却出美女,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就是四川人。更不要说如今还有个刘晓庆。

    三、中国各个省份男女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东北人(此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渊源于古代之北蛮夷,略带有鲜卑之血统。后起于满族之昌盛,大同于民国之初。

      东北历史上名人很多。基本都为皇亲国戚。如努尔哈赤,张作霖,张学良。

      东北人天性豪爽,激情而张扬。内质刚毅,外表强悍,实为表里如一也。然而,身体强壮,而大脑却略欠发达。以致历史上,东北人成为“智商者”的“枪杆子”,也从而就有了东北军的威震神州。

      东北多伟男,少美女。男人多为身材魁梧,面堂高挺,声音洪亮;但粗野蛮横。女人多为娇柔造做,华而不实。且抽烟喝酒样样精。

      东北人性格随意而张狂,欠温柔之涵养气息。东北人的打杀骂人作风是闻名遐尔,尤其粗话,野话,无人能敌,无人能挡。想当年“二王”千里走“麦城”,落得个中原大地“草木皆兵”。

    北京人。

    渊源于山顶洞人。古老的历史,古老的底蕴。北京本地历史上属于燕国之地,很少出名人。不过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倒是北京人。作为几代的古都,北京本地虽然很少出名人,但中国人近乎过半的名人却都在北京。

      北京人自豪于元明清三朝的皇家胜地,更自豪于五星红旗的升起。北京的天地是大气的,人却显得小气。拘泥于传统而墨守成规。四合院,二锅头,花里胡梢是京剧。

      真正的北京人是不排外的。就是排外,其排外的意识已被敦化。征服北京的不是北京本地人,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神仙。

      北京人的性格实在,没有过多虚伪的修饰成分。对人自然而随和。一碟小葱拌豆腐,一瓶二锅头,瞎侃乱侃是北京普通男人的特点。但侃来侃去,北京人就是不侃政治。

    河北人。渊源于山顶洞人及蒙古人种的混合体。

      自身的存在都是朦胧的,所以更难说清本在的真实了。

      河北历史出了几个名人,但略显渺小。有名医李时珍,董必武,以及抗日将领冯玉祥。

      河北人自古欠缺独立性,这是同他们和皇家胜地北京近在咫尺的距离有关。常年蹲在墙角下,又怎能不受城墙的影响。唯一的骄傲“承德避暑山庄”也只是皇帝的行宫而已。所以,河北人从来是看北京人行事而行事。就连说话,也是绕着圈儿的学北京话,但就是学不像。

    天津人。

    渊源于山顶洞人的旁支。自古京津是不分的。风俗和人情基本相同。
    天津因地狭的原因,历史上属于燕国之属地。所以,本地很少出名人。倒有一个泥人张可以一提。

      天津人性格豁达,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之嫌疑。天津人本性幽默,所以就有了他们幽默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另外还有马三立的“逗你玩”。

      天津的本地话很有特点。原始而富有磁性。地方不大,正统的风俗却没被同化。实为庆幸。

    内蒙人。
    渊源于标准的蒙古人种。古时被统称为匈奴及北蛮族。崛起于成吉思汗的挥戈射雕,鼎盛于忽必烈的大元纪年,衰败于朱元璋的驱逐鞑虏。

      内蒙历史上最伟大的名人为铁木真及忽必烈。

      内蒙人体形粗壮,面宽耳阔;臂力过人,威猛彪悍。成为匹夫之勇的楷模。但心底善良,为人敦厚,少有歪门邪念。

      一曲《草原之夜》,一只红通通的烤羊腿,一杯奶茶,天下的来客都会成为内蒙人的朋友。

    山东人。

      渊源于黄河文化之中原正统。鼎盛于春秋齐鲁儒道之传播。

      山东的齐鲁文化曾经属于中国的先进文化之一。尤其孔子的儒学更是成为历代帝王所尊崇的正统。

    四、请问中国每个省的人都有什么特点

    上海人是好公民坏邻居

      上海人是好公民坏邻居。他们的敬业精神无人可及,公共意识也比较强,总是衣冠整洁,修饰得体。外地人在上海不免被一概视为乡下人,却也很少受到粗暴对待。但上海人的地理认同感很强,骨子里十分自傲,内心轻视外地人,尤为排斥苏北人。外来人士难以融人上海人的圈子。在私人交往中,上海人总是十分理智,与人保持着一定距离,善于权衡利弊,为小事斤斤计较。上海人邻居之间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也正因为如此,上海出了不少银行家和商人,却难产生一个诗人。上海女人举止得体雅致,有女人味,但不可能出现那种为爱不顾一切的“烈女”。上海男人在媒体中往往有小男人的坏名声,但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把西方的绅士遗风中国化了,也别有可爱之处。

      四川人会享受似神仙

      群山环抱的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物产丰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多神仙类的人物,精明能干而散漫悠闲,能吃喝玩乐,也喜欢谈玄探幽。川妹子既辣且媚,骂起人来“嘴巴狡”,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与人吵架的时候,往往“辣”劲十足,使对方只好落荒而逃。同时她们发起嗲来也无人能抵挡。四川人偏居一隅,见识不免狭窄,有夜郎自大的遗风,虽藏龙卧虎,但若不走出三峡,也只能成为一些歪才怪才。

      重庆人“坨子”硬嗓门大

      或许是多山的缘故,重庆人的性格狡黠而不乏豪放,像著名的重庆火锅一样,既麻且辣。重庆人不但紧跟各种潮流,而且“坨子”(拳头)硬,比成都人更带一些火气,敢打敢骂。重庆也盛产美女,人说重庆街头: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但重庆妹子辣劲十足,不好对付。

      山东人最怕被误解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齐人鲁人有所不同。鲁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重教育,既出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彬彬君子,也出过黄巢这样的江湖豪侠。但鲁人身处内陆,观念保守,比较吝啬。齐人处东夷之地,文化积淀不如鲁人,却沐浴海风,爱赶时髦,喜欢在全国制造声势和影响,讲究人际关系,会走上层路线,故总是官运亨通。

      “山东出响马”,山东男人有豪放的名声,但那可能只是。

      《水浒》之类小说的误导。其实,山东人重等级、讲礼仪,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尤为怕官,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豪放,反而常常使人觉得拘谨。不过山东人既有豪放之名,也就愿意炫耀豪放+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粗鲁。例如,说起话来大声大气,嗓门粗,喜欢酗酒比酒量,然后动粗。山东女孩其实温柔多情,有教养,重仪表,尤其在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美女也不少见。虽不像南方女孩那样妩媚多姿,却也不像南方人所认为的那样五大三粗,有一种健硕之美。只是山东话忒土,女子撤起娇来让人头皮发麻,故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山东女孩子发嗲”之说。山东人乡土意识重,自以为山东天下第一。中国有两个地方的人喜欢赞扬自己的家乡,山西人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山东人则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如果你说山东不好,山东人准跟你急。

      湖南人蛮劲十足有爆发力

      湖南人是实干家。虽然湖南开发比较晚,却人才辈出。关于湖南有两句话,第一句是“惟楚有才”,第二句是“无湘不成军”,可见其文武兼备。湖南文人众多,但湖南文人有股湘民的“蛮”劲,所以才有谭嗣同之类的硬汉文人,有沈从文之类的“乡下人”,有丁玲之类的“武将军”。湖南人重事业,所以文人似乎喜欢从军,“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湖南军人骁勇善战,湘军名声显赫,但从曾国藩到毛泽东,湘将多儒雅之风。湘妹子没有川妹子的辣劲,却精干而又聪慧,娶来做老婆绝对不错。与江南人相比,湘民虽质朴,却不通脱,蛮劲发作时,五头牛都拉不回来,所以常常铤而走险,历史上湘地盗匪残忍野蛮与此有关。湘民宗族意识很强,故常有集体械斗。湘人不善言谈,湖南话听起来瓮声瓮气,却蕴涵着一股爆发力。

      河南人坐镇中原云游四方

      河南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河南人大多文质彬彬,思想活跃,文人学士众多。省会郑州景色虽无可观,但这座建在风沙弥漫的黄河边上的城市能够绿树成阴,商业发达,成为中国中部的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也显示了河南人的能干,况且附近的嵩山还有一座名闻中外的少林寺呢。开封、商丘等城市早已失去作为都城的气派,但洛阳牡丹仍然名贵一方,河南人当年的万种风情也算由此得以延续。

      但是,今天的河南人名声在全国却有些糟糕,列车经过河南时,你总会不时听到对河南人的议论。河南人名声不好不是因为河南贫困,而是因为河南人的做派。河南紧邻山东,似乎没有鲁人的质朴爽快,却有鲁人的粗野;南接湖北,没有鄂人的精明能干,却有鄂人的滑头。当年,与安徽人一样,河南人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贫困常逼得他们四处流浪,但安徽灾民往往以演唱卖艺为生,凭本事吃饭,而河南灾民则利用人们的同情心生活,将乞讨作为一种赚钱的手段。这种流浪生活培养起来的习性对河南人名声的影响可谓深远。像母鸡那样为袒护自己的孩子而撒泼,在河南都,不少见。河南女人与山东女人相似,缺少女儿性而妻性母性重,做老婆可以,做朋友则不免乏味。

      浙江人可算是中国的犹太人

      浙江虽然为鱼米之乡,但人多地少,所以浙江人闯世界的很多。浙江人靠本事来养活自己,走南闯北做生意,修钟表、补皮鞋、裁衣服,只要能够糊口的职业,几乎都可以见到浙江人,但你不大可能见到浙江人行乞,因为浙江人相信勤劳才会有饭吃。北方人宁愿下岗在家,也不愿意干他们所谓的“丢面子”的活,对吃苦耐劳的浙江人还颇为鄙视,动辄称“蛮子”。所以过去北方人遇荒年只好去要饭,或者做盗匪,否则只能饿死,浙江人却能绝处逢生。浙江的文人才子遍地,在中国可以与湖南、四川、江苏“四分”秋色。浙江商人、企业家头脑灵活,算是中国商界的能人。

      浙江人的毛病在于过于忍辱负重,过于相信一人之力,没有团队精神。私人企业多,却单兵作战,而且相互制约。也有人常常为蝇头小利不惜铤而走险。因此,浙江也曾经是中国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在浙江,你很难交一个知心朋友。

      陕西人自恋又自卑

      在西北各省中,陕西是文化最为发达的省份,西安高校林立,人才济济。陕西人为人温厚而又豪放,秦腔高亢激越,信天游悠远单纯,这些都反映了陕西人的某些特点。由于历史悠久,即使在偏远的乡村,你也有可能遇到能‘‘谝”善道的高人。陕西文人才情充沛,文坛上的“陕军”出手不凡,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等人的作品虽非绝世佳作,却也颇为可观。传统是陕西人的财富,也是陕西人的负担,它使陕西人往往保守偏执,而现实中的落后与历史中的辉煌又给陕西人很大的失落感,于是自恋又自卑。陕西女子表面温柔顺从,内心刚烈,

      炽热如火,往往以柔克刚将丈夫控制得服服帖帖。

      东北人是北京人侃大山的惟一对手

      东北三省人在关内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体的,他们的性格有诸多相似之处。东北天寒地冻,古时地广人稀,近代大批关,内移民进入,尤以山东人为多。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王法”往往鞭长莫及,因此他们也培植起一种好勇斗狠的豪气,人说“不到东北不知道胆小”,道出了东北民风的强悍。但如果以为东北人都喜欢玩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你就错了。实际上,大多数东北人与山东、河北等地的人相比,都显得更加文质彬彬,能言善辩。北京的侃爷多耍贫嘴,东北的辩手则往往以严谨的逻辑取胜;北京人的幽默带着某种无奈,东北人的幽默则带着几分狡黠。在为人上,东北人表面豪爽,内里暗藏心计,处世相当细腻,玩起计谋来也花样百出。即使对人恨之入骨,·东北人也很少像南方人那样马上撕破脸皮,而是引而不发待机行事。

      在哈尔滨,你随时都会碰到漂亮女孩,她们说的都是一口东北普通话,听起来比较舒服;大连女孩口音与胶东方言相类似,听起来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与她们洋气的外貌不太相称。

      天津人的“青皮精神”独树一帜

      天津人也以能说善道著称,人称“卫嘴子”,与“京油子”相映成趣。但比起“京油子”来,“卫嘴子”更显得“贫”。

      “京油子”的“油”是见多识广、满不在乎的“油”;“卫嘴子”的“贫”则带有码头“青皮”的“赖”,蛮横而且自鸣得竟。

      天津原是北方最大的商埠,又是北方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但因为太接近政治权力中心,天津人的“青皮精神”没有发展成上海市民的那种独立的个性意识,反而沾染上几分“京官”常有的欺下媚上之气,从而变形为一种刁悍的性格。这一点·在天津的小市民中尤为突出,油腔滑调的天津话与这种性格相得益彰,让人难以恭维。尤其是女人说起来,更是没法听。天津虽然是沿海城市,但没有北京作为首都所拥有的那种强大的财力支撑,因此,在北京的映衬下不免黯然失色。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