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八十年代八大员是啥_五十年代的八大员

生产队时,“公社八大员”是指哪些人?待遇如何?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建筑八大员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呢?前景如何?

谢谢邀请!

建筑行业工种繁多,其中较为关键的技术岗位有八大员,分别是:施工员、造价员、材料员、测量员、质检员、监理员、安全员、资料员。

关于八大员的职业发展,工资待遇一直以来争议都很大,虽然职业不分贵贱,但是有的岗位确实比较吃香,而有的岗位比较辛苦。施工员施工员主要负责工程施工现场,施工组织策划、施工技术与管理、以及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控制等工作的专业人员1、施工员毋庸置疑是八大员中最苦、最累的,而且起薪相当寒酸,大概是500--2000元左右;虽然苦了点,但是发展前景倒是最好的,可以做建造师,项目经理。一般干上四五年的施工员,待遇就会好一些,大概会有4000--8000元;施工员最理想的是做到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的工资浮动比较大,看项目类型大小,少则1--2万,多则4--8万不等。

2、造价员如果你喜欢计算,喜欢待在办公室工作,造价员是首选。工作环境好,不需要到现场值班,另外,可以自己接造价项目做,属于适合长期从事的建筑职业。造价员物质价值较高,高薪或油水都有机会。甲方跟施工方的造价员相对会好些,如果是咨询公司或工作室的造价员,相对苦一些。造价员工资不太好说,单单工资的话,有了3年以上经验,平均工资是5000--10000左右。

3、材料员材料员主要是对进场材料的验收,包括对材料的保管以及制作相应的材料计划;工作比较轻松。总体上来看,材料员职位的发展前景还是可以的,在施工单位中,材料占有量是70%甚至更多,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也可以说材料的重要性可以决定一个施工单位的盈亏。施工方的材料员油水机会很多,只要跟供应商打好关系,基本上月入过万不是问题。测量员很多测量员都需要顶着炎炎烈日跋山涉水,也有在路边的,看环境如何,一年到头晒得黢黑,工资比施工员还差些,一般只有6000左右。

4、测量员又苦又累,收入又低,前景又不好,玉扳手小编觉得测量员是最苦逼的职业。质检员质检员需要学习的东西不太多,但可以学习到为人处世,怎样把忽悠进行到底,这些比较虚的东西,如果是质监站的话可以有其他额外收入!油水很高哈,不要还是要适度,建筑水深!3年经验以上质检员平均工资是4000--8000左右。

5、监理员监理员最轻松,清闲时间很多,但经常讨气受,被骂得很惨,工资也不高,差不多就是4000-6000。

6、安全员在工地上,安全员的责任是最大,工作非常不好做,虽然说工作相对于施工员要轻松些,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安全员要负很大的责任,发展前景不太好。工资大概是6000-10000左右。

7、资料员资料员也是一个苦差事,工地上全部资料往往是一大堆,一个上亿工程的项目,准备的资料可以打坏一部打印机的墨盒,你就知道有多繁琐了;这个岗位比较适合细心的女孩子做;主要是对施工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移交;报建、审批等资料的准备。比较优秀的资料员,工资能达到1万以上。总体来说,现在八大员的工资水平都有所提高,而且只要对本工作负责都很辛苦,有的是体力上的辛苦,比如施工员、测量员等,有的是脑力上的辛苦,比如造价员、资料员等,还有的是心理上的压力大,比如安全员、质检员等。

但是建筑八大员是需要考证的,推荐在微信和公众号或者小程序下搜索“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下免费模拟练习。该平台还可以在平台上模拟考试,考前成绩测评,上面有高低压电工,八大元特种作业等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考试题学习,这样考试通过率就非常高。

觉得对您有帮助,请赞一下并关注支持一下!

80年代的双职工,是怎么工作和带孩子的?

八十年代的双职工,一般在一个单位,就以单位为家。不在一个单位的也相隔不太远,下班后可以回家;略为远一点不能回家的,单位有住房,可以在集体食堂打饭到宿舍,想吃点好的也可以自己操作开点小灶,在那个年代对相隔太远的双职只要向组织申请,就可以调到一个地方工作,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夫妻相隔十万八千里,简直成了牛郎织女,也许一年才回家一次相聚。对于孩子,在未入学之前一般都是由女方看照,家有老人的,由老人到单住照顾小孩,没有老人的就请人,或放到还远的人家照顾,晚上下班了接回家中或单住宿舍。那时候,作为双职工,虽然上班比较紧张而且辛苦,但由于双双都有工资,按月拿钱,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

在我家的旁边,就有一个水轮机修厂,每当黄昏时节,总有一个个、一对对晚饭后的工厂职工,手上牵着小孩,有的怀中抱着小孩,脚上穿着木制的拖板鞋,走在那碎石公路上,不时发出木制拖鞋清脆的响声,伴随着连续不断的哈哈笑声,日头渐渐地落下山去。

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记得那时的情景。

七,八十年代农村老放映员待遇如何?

七、八十年代人民公社放映员待遇怎么样


70年代初,为了解决我国农村文化电影宣传工作的落后局面,国务院下发了[1974]12号《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电影发展工作的意见》的文件通知,各级政府部门又相继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先后在75年--77年在全国的每一个公社由公社(乡镇)党委政府代表国家最基层职能部门具体操作,选拔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宣传能力的优秀人才,统一由文化厅电影部门统一培训。



电影放映员必须要持有三证:电影放映证、技术等级证、放映单位登记证(放映员技术考核由县电影公司监考,考核合格后再由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核发放映证)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再担任公社放映员。



电影队由公社党委、革委直接管理,业务技术、拷贝供应由本县市政府机关单位《电影公司》管理,从此正式拉开了国家对广大农村人口通过电影队普及文化宣传的序幕。



我七十年代中期从事放映这个行业,那正是我青春年华19岁。进入这个行业后和同行们一样履行了上级组织交给我们应负有的责任。积极工作认认真真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了农村的每个角落,让电影宣传搭起了党和人民密切相联的鸿桥。



七十年代的那场景记忆犹新,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非常闭塞,但农民对文化生活非常渴望。为了完成每月放映场次和队友们不辞辛劳每晚放映一般要接近0点,为了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若是新拷贝我们每晚要转点六七个放映点,放到最后一个放映点基本上是东方日出。白天有时还要承担给公社刻钢板、写标语、开会布置会场、布置宣传墙报等。挤出时间编写幻灯片为晚上映前幻灯宣传作好准备,那时再辛劳都是无怨无悔乐意接受,没有辜负上级组织对我们的关怀和希望。



我们原用的是长江牌16mm放映机和拷贝胶卷配套山东75型发动发电机,那时交通方便的公社大队(当时只称大队不称村)普遍用的是这种机型。极偏僻山区的公社大队用的是8.75mm放映机,这种机型轻装运输方便。



由于电视的普及我们这代从事半辈子这个行业的电影人已悄悄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们现已都花烛残年,但已有很多同行们为了党的放映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带着遗憾离我们而去,现我已60余岁能享受到国家对老放映员的生活补贴每月百多元,感谢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代电影人。



借此【悟空问答】栏目平台向所有同行们问候,祝各位晚年幸福快乐余生,好好珍惜安度好自己的晚年。

80年代最吃香的“铁饭碗”有哪些?如今哪些已经完全消失了?

那个时候的铁饭碗有国企的职工,县办集体企业的职工,商业系统的职工。以及教师、医生、公务员、研究单位等事业单位职工。现在的铁饭碗剩下的有教师,医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了。国企在九十年代已经改制,员工成了合同制员工。除了国家骨干企业外,大量的国企倒闭的倒闭,出售的出售,员工们下岗失业的比较多,铁饭碗被彻底砸掉了。商业系统也一样,随着市场机制的活跃,个体商户,民营商业的出现,国营商业系统大多经营不善,改制、出售、倒闭,员工也是走的走,下岗的下岗,铁饭碗已不在了。在最初的那几年,这些下岗的员工自找出路,自谋职业,吃苦受累,为国家的企业改革做出了牺牲,他们打多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享受着国家的退休政策,虽不富裕,但日子都能过得去。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