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两个时期都不能否定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也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壮丽事业。新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基础上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新中国历史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无数事实表明,这两个历史时期都是不能否定的。
(一)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有重大区别,又有本质联系。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充分肯定各自历史贡献、充分注意各自历史特点基础上,牢牢把握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决不能相互否定。
(一)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三)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三、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国营企业的重大改革——自主经营权、自主调控市场。
2、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3、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4、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5、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那时的衣服以“蓝、黑、灰、绿”为主色调,男人主要是军便装、中山装、解放帽;女人虽美但也就是花格布,裙子很少见,确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改革开放前,人们居住的大都是平房,泥土垒的房子也随处可见;屋内少有装饰,除床、桌椅、衣物柜外基本没有别的家具。
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和三轮车。因道路建设的落后,人们的日常出行极为不便;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是“四大件”。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76年10月,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扩展资料:
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回顾了建国以前28年历史,对建国30年历史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作了基本估计和评价后,推出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开始地点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十八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光明日报》头版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依靠理论界、新闻界和从事实际工作同志的紧密配合,这场讨论终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作了理论和舆论上的准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