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训行业失业的人,考进学校当老师当然可以,但是很难考,因为大概率看私立学校也式微,而且本来师资雄厚有余。而考公学校当老师则非常难。
除此之外,其他出路是很多的。教培行业的哪些广告宣传招收学生跑关系拉生意人员,只要换个行业的类似单位便能找到类似工作,不足为虑。
教学人员听说有了以“家政”为名充当有钱人家家庭教师的,专管孩子学业和帮教,据说工资还可观,不知确否?
除了上述途径,凡是能在教培机构任教的人员,年轻的大多为大学生吧,只需再次择业即可,况且教培机构的工作,本系过渡性质。年长者本系退休人员或者将退人员,可以不愁。
总之,这批失业人员,绝无工人们卖断工龄下岗后的重新择业之艰困,可以不必忧虑的,因为这类人员对原工作大多有临时性过渡意义,并非视为固定职业。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科类教培机构的出路不在乎以下几条路:
⒈转型
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已经成为禁区,大多数学科类教培机构会利用已有的资源,转型做素质类、艺术类的培训机构,如果经营得当,照样可以继续挣钱。我们本地有一家学科类教培机构,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就已经布局素质、艺术类培训,拥有10个学科类培训分校的同时,还用有12个艺术兴趣类机构,可谓是眼光长远,未雨绸缪。
⒉继续经营
有牌照的机构,精简人员后继续经营,只是培训的对象不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是高中生课程。
⒊止损关门
现在和未来,校外培训机构都不会取消,不要说彻底,就是这种政策都不会有。引进社会资本办教育,是未来的趋势,培训班作为社会资本办教育的一种方式,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更不会取消。
现在的培训市场,大小机构遍布城乡,属于培训机构发展的“战国时代”,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从“战国时代”集中垄断,培训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会被占有资金、规模、技术优势的大机构占有。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提出,是因为教育部等四部门共同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行动,目前,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开展,摸底排查、整顿规范,正在进行时。
但是,这个专项行动,并非取缔校外培训机构,而是为了规范有序,无照无证的,有条件的要办照办证,无条件的才会取缔,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必须立即停办整改。培训内容上整顿“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等。我们从专项治理行动的“任务和要求”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来。
学生培训属于刚需,市场巨大。当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被叫停后,就成了校外机构的独家天下。但是,校外机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出现了很多问题,给很多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了损失和危害,所以,开展治理行动非常必要。
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校外培训机构都普遍存在,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精英教育,主要依赖校外培训机构,学校把行为习惯品质培养作为教育工作重点。而各类竞争性的考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想考,自己学或者参加校外培训,跟老师无关,完全是自己的选择。不像我们部门和学校,不是自己的责任都往身上揽,生怕家长赖不上,找不到理由,比如巡山巡河之类的,说出去就是天大的笑话!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2020年的新冠肺炎改变了所有行业,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光培训机构无法复工,还有很多行业也无法复工。即使有些行业复工,效益也不是很理想。
我也是做培训行业的,虽然刚做了不到1年,当时带着梦想和所有的积蓄一头扎进来,当时天真的以为孩子的钱肯定好挣,进来后才发现没有自己相信的那么简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而是一个有责任的事业。这个事业有可能关系到很多家庭的未来。虽然我做的是艺术类培训,但家长花钱不是让孩子来玩,是让孩子来学东西的。是让孩子在我们培训机构有所收货有所成长的,当苦口婆心的让家长交费以后,我比家长还着急,希望他们在这里快速成长。给自己的培训机构赢一个好的口碑。突发的疫情,打了做培训行业的一个措手不及,所有的计划全被打乱。也想过办法进行自救,希望能挽回点损失,增加点收入。也进行过线上教学,因缺乏经验和艺术培训的特殊性,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即使这样,我从来没有想过转行。
如果你是一个老师还好点,如果你是负责人可能需要三思而行。培训行业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营业,所以许多老师就坚持不住了,毕竟每月最基本的工资无法满足生活保障,所以很多老师和幼师一样,做起了微商,摆起了地摊。我也不反对,这毕竟是生活所迫。但我始终坚信寒冷的冬天肯定会过去,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
如果你是一个文化课老师,我不建议你转行,首先现在整体环境都不是太好,所有行业都不太好做。其次你在培训行业肯定有一定的口碑,可以利用自己专业擅长进行线上教学,本次疫情让线上教学确实火了一把。因为很多孩子在家上网课,家长不在身边,学习成绩肯定不是很理想,有的家长肯定会为了给孩子提高成绩而请老师一对一辅导。还有,你可以利用现在充足的时间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能力,让自己的含金量更高。
等到疫情结束正常开学后,培训机构有可能迎来一大波新学生,到时候你的工资肯定会水涨船高。对疫情期间没有上班的你也是一种补偿。有句话说的好“冬天欠你的,春天都会换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