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是属于我们社会保障的一种方式,目前通过参加养老保险来实现。
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险法》规定,实现退休的条件是两个:一是养老保险缴费累计满15年,二是到达法定退休年龄。
我们的法定退休年龄,实际上并没有在《社会保险法》中指出。目前依据的是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中《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进行明确的。
具体就是大家熟悉的工人女同志5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男职工干部60岁退休。另外还有失去劳动能力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女性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是50或者55岁,各地方不统一。详细解释非常复杂,不再赘述。
这一年龄政策,源自于1957年国家关于工人职员退休退职的一些暂行规定。可以说从建国初我们制定的退休年龄就是女同志50岁或55岁,男同志60岁。
但是大家都知道建国初我们的人均寿命只不过40来岁,现在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6.4岁,很多地方已经直望80岁大关。
由于我们实行了养老保险基金供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予以解决。
目前,我们的养老金政策是属于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缴费形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待遇。
实际上,这两部分养老金待遇兼具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统筹养老和个人积蓄养老的两种方式。可以说我们的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兼具了西方第一支柱和第三支柱的作用,而且还用立法和国家资金保障着第三支柱的永续发放。这种做法的缺点就是增加了社保基金的压力。
目前,我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是5万亿人民币左右,大约能够支持养老保险基金17个月左右的支出。
不要觉得非常多,我们对比一下美国的养老保险资产的规模,就让人感到心凉了。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美国的养老金资产高达29万亿美元,美国的人口只有3.27亿左右,相当于劳动年龄以上阶段的人至少有每人累积了10万美元的养老金。
如果我们也按照每个中国人积蓄10万元养老金的规模,我们的养老金的规模至少应当达到多少才算合理呢?
2018年末我国人口是13.95亿人,0~15岁的未成年人是2.486亿人。如此计算,我们养老资金的规模应当达到114.7万亿元。差额大约在110万亿人民币。而我们2018年的GDP才仅仅90万亿人民币。
所以,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很大。
但是,大家不要以为我们的养老金水平很低。实际上由于我们积累了第一支柱和第三支柱,按照现行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养老保险缴费40年社平工资的话,退休待遇能达到67%的社会平均工资,如果考虑到真正到手的工资只有不到85%的社平工资,实际养老金替代率能达到80%,这属于非常理想的养老金替代率了。
最早延迟退休应当是2016年国家在人社部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来,要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刚性不可能太大。目前社会上有一批希望延迟退休的人群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比如到达退休年龄养老保险能缴费不满15年的人群、一些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一些工作人员等等。国家在考虑延迟退休的时候,应当首先要考虑满足这一批人的需要。
更广大的体力劳动者、失业下岗职工、不少一线的教师护士都希望提前退休。国家在2015年对女性正副处级女干部和估计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决定延迟至60岁,不过仍然允许根据本人申请55岁退休。这一政策,没有引起任何社会矛盾。未来相关退休年龄延迟的政策可能会范围进一步扩大。
国家也在推动一些就业困难人员辅助政策,比如灵活就业人员补贴、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等,积极帮助社会上的失业下岗职工实现就业,缓解他们要求提前退休的压力。
2018年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在回答政协委员建议的时候,表态支持60岁以后,自愿选择退休年龄的政策。
总体来看,延迟退休政策,只不过是延迟有需要的人的退休年龄政策。不会对广大体力劳动者和失业下岗职工产生影响。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截止到目前并没有出台延迟退休的政策,所以退休年龄要以现在的政策为准。
不管是在职职工,下岗职工还是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政策都要执行现行的政策,在没有出台新的退休证之前,我们不要相信微信朋友圈等各种舆论平台的谣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所以广大朋友们,我们在事关重大问题的事情上,一定要认真考虑,不要听信谣言,做一个懂得明辩是非的人。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申请退休,否则是无法办理退休手续的。
对于法定退休年龄的解释:要那只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退休年龄为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社保的参保人退休年龄为女50周岁,女55周岁;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退休年龄男女均为60周岁。
对于累计缴费满15年的解释: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要累计缴费满15年的养老保险,也就是180个月的养老保险保险。
当劳动者都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提前一个月和当月去当地的劳动部门申请退休,办理退休手续,然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所以,劳动者符合退休条件后,可向当地的人社部门提出申请退休,现在还并没有实行相关的延迟退休政策,所以广大旁边大不可担心。
我是一名基层社保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会每天分享关于社保方面的文章。
首先纠正一下您的问题:不是申请延迟5年,而是申请提前退休。国家规定“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年龄是60岁,如果55岁退休,必须写申请!”
公平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人们有意或无意地站在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发声。
从55岁高级职称女教师本人角度看,退休年龄是国家规定的60岁,不提前退休无可非议。她们自己是否选择上课,一般跟身体健康状况,很多这个年龄的高级女教师工作了30多年,身体状况不好,不能承担繁重的工作,受到学校的照顾,这是人之常情,不应该受到指责。
从学校角度看,如果老师够用,学校希望用年富力强的,有上课愿望的有高级职称的女教师可能做其他工作;如果老师不够用,学校希望她们也能发光发热,身体状况不好可能也要担重担。
从年轻教师角度看,如果教师多,就盼着这些教师能提前退休腾出空位置,年轻教师有课上。教师不够用,就希望她们也分担工作,减轻年轻老师的压力。
由此看,三方的利益诉求都有道理,但三方之间的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修改了具有高级职称女教师的退休政策,她们要55岁退休,需要写提前退休申请,而且提前退休的退休金能拿多少还是未知数,所以希望全社会了解这个政策,化解心中的焦虑,开心地工作,愉快地生活。
高级职称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女性早已实行延长至60岁退休了,只是加了个自愿,也就是说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可延长至60岁退休,如果不想干到60岁,也可提出申请,55岁退休。
政策的实施,对很多不愿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女性提供了继续工作的机会,也是我国重视男女平等,注重女性价值的良好体现。但是,面对5年的跨度,而且只提供一次选择的机会,无疑令很多的女性在选择面前不知所措,诚恐诚惶。于是乎,在近55岁的前1到2年,退与不退,如何选择成了很多女性的烦恼。因为我和我的很多同龄同事都经历过,曾有段时间成了我们见面后必谈的话题。
如果退了,回归家庭,颐养天年,但要影响很多的薪酬待遇等等;如果不退,5年也存在很大的变数,如家庭的需要,工作的力不从心也都是存在的问题等等。
女性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给予的特殊的延长退休政策,我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择难。如果循序渐进,或者将5年跨度改成每年一申请,至60岁,或许会更好一些。让高级知识分子女性在身体、家庭等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放下包袱,进则全身心,退则更从容。
我是老师我的孩子不让她上延时辅导,孩子一天在校时间太长对孩子伤害太大尤其是容易厌学,试问一下我们大人在单位一天艰苦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是否愿意?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假如2022年实行延迟退休,那么对于男性,1963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和女性,1973年以后出生的人群都会是有所影响的。而且对于这部分人群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我们想想看1963年以后出生的男性刚好是面临60岁,但是刚好从2022年执行了延迟退休,所以说他们是第1批赶上延迟退休政策的人群。
女性也是一样的,因为1973年出生的女性,那么那个时候她刚好是50岁,但是由于延迟退休的政策的影响,所以导致他不能够按照正常的法定退休年龄来退休,很有可能在这样的基础上会延迟几个月的时间,所以说对于他们来说,退休年龄也是有所改变,所以说,首先影响的就是,这两个年龄阶段出生的人群。
其次对于一线的工作人员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本身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讲他的劳动强度是比较大的,再加上如果说不能够按照正常的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势必会造成一种自己的体力不支会导致不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情形出现,所以说一线工作人员那么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怎样理解从2020年起60岁的男性职工退休金领取延后6个月呢?首先关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是不属实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哪条规定说明60岁的男性需要延迟6个月才能够领取退休金。这样的一个规定,实际上它是来源于延迟退休的设想,但目前来讲延迟退休还是在一个探索阶段,并没有执行,也没有落地实施。
所以我们正常的退休人员,那么在达到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之后,就可以依法去办理退休享受养老金的待遇,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那么男性就是60周岁以上,可以正常的去办理退休女性,是55周岁以上女性工人是50周岁以上就可以正常的去办理退休享受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所以说自己领取退休金的年龄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而且延迟退休在执行伊始就已经明确会有5年的过渡期,所以说近5年退休的人基本上他是不会赶上延迟退休的,所以说依然还是按照正常的法定退休年龄可以办理退休,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自己2020年退休是否会延迟在这里,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2020年退休人员,基本上绝对是不会赶上延迟退休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