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国家公务员考试不好考,难度比省考还大,平均基本都是100个人竞争一个岗位。
拿我自己举例说明,我应届那年有参加国考,国考的是厦门一个垂直管理的正厅级单位,1800多人竞争,招录两个岗位,考录比例是900多比1,我当时笔试第四,面试第一,总分第二。
进入面试的一共有10个人,其中2个博士,5个硕士,2个双学位,1个本科,参加面试的学历最差的是山东大学的本科生,学校最好的有北大、清华,其他还有武大、南开、厦大的。虽然总分第二,最后还是被黑了,垂直单位,如同石油企业,那个时候有不少可操作空间,你懂的。
我同学和朋友,国考有很多上岸成功的,档次高点的有国家统计局、烟草总局、深圳市纪委、上海市国税局等的,中间点的有湖北省社科院等的,目前还生活都不错,不过也有鸭梨很大的,上海、深圳的房价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如果你也想参加国考,并且定位是一线城市的,我要提醒你的是,在选择城市的时候,也要适度考虑一下当地的房价,毕竟这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谁也不想一辈子带着老婆孩子租房过日子是不是?
您好,浙江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国考和省考的区别
一、组织单位不同
考试组织单位、招录机关的层级、招考单位的区域范围,决定了国考和省考的概念差别。
国考,全称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考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为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面向全国举行。
省考,以各省为单位,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省公务员局组织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为省、市、县、乡四级机关招录公务员,在本省范围内举行。
二、考录机关不同
考录机关,即通过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单位,是公务员考试的需求方和新录用公务员的接收方。机关单位根据职能、编制、岗位、在岗人员数量变化,每年或每半年一次向同级公务员考试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及由其管理的公务员局)提出招录计划,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后由主管部门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考试。
按考录机关层级和隶属关系,公务员考录职位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序列,中央序列职位的考试即通称的“国考”,地方序列职位的考试即通称的“省考”。
三、机构性质和职能不同
按机构性质和职能,中央和地方两大公务员考录序列又分为多个类别和系统:
国考即中央公务员考录序列,分为四个系统:
中央党群机关:“党群”是指中央各工作部门、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国家立法机关、参政机关、司法机关。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指政府系统具有行政职能的部门,国务院内设机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主要指国务院系统各部门直属或派出的工作机构,如审计署派驻各地的审计特派员办事处、工信部各省通信管理局、民航各区域管理局、各地区海关。由国务院部委、国家局直接管理的各类机构,在管理关系上又称为国务院系统垂直管理部门,其人事、经费、业务不受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干预。
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由国务院或国务院系统部委管理、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公务员编制,如统计局各地调查队、各地气象局、地震局、海监总(支)队。
省考即各省公务员考录序列,机构和职位分类实际与中央四大系统有对应关系,也分为党群机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四个系统。
在层级上,按照我国行政区域划分,各机构及其考录职位分为省、市、县、乡四个层级。部分省级行政机关直属和派出机构,即省政府各部门(厅局)直接管理、派驻各市以下地区履行职能的机构,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地税局,在管理关系上又称为省政府系统垂直管理部门,其人事、经费、业务活动接受省直主管部门和市地级以下党委、政府的双重管理。
四、招考对象范围不同
公务员国考和省考虽然都是针对符合法定条件和岗位条件的考生,但具体招录对象有一定的差别。
国考招录对象的区域性更加广阔,条件也更具有开放性,各省市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没有户籍限制。
省考的招考范围相对较小,部分省区、部分岗位有户籍限制和专业限制,对考生的学历、工作经历也会提出一定的要求。
五、考试时间不同
国考报名时间固定在每年10月中下旬,考试时间为11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或者1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
大部分省考公告发布时间为3月和9月,省考笔试在4月和9月(4月份、9月份会各有一次多省份同天考试)。部分省市会在下半年举行,但时间较为分散;少数省份一年有两次省考考试;也有一些地区并不是每年都会举行公务员考试。除了省考,一些城市会与省考分开,如深圳和广东。
国考题型和考试难度相对稳定,省考则在国考的基础上略加创新,以体现地域特色;国考行测题量比省考多,申论阅读材料字数也比省考多,在题目难度上也要相对大于省考。
六、录用待遇有差距
通过省考和国考被录用的公务员,均属于“国家公务员”,均按照《公务员法》和同一套制度管理,录用后也有统一的薪酬体系。但因地域范围、部门(行业)类别及单位层级不同,薪酬及晋升空间会有所差异。
在地域上,东部沿海和一线城市平均工资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
在部门(行业)类别上,海关、金融、证券和财税系统工资和福利高于其它部门;
在晋升空间上,行政执法类和综合管理类人员因其工作内容具有公共性质,人员可以流动,可以跨地区、行业交流任职,而一些垂直管理部门,如国税、海关系统大多只能在本系统内晋升和调动。
更多公考资讯请关注浙江中公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国家为他们提供工资、退休和福利等保障。考生要想成为一名公务员,端稳“铁饭碗”,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的选拔才可以。
有两类途径可以实现梦想,一个是“国考”,另一个是“省考”。有很多考生想知道自己能参加哪类考试,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今天中公教育就从7点来带领大家一探究竟,希望考生看了之后能更加清晰自己的考试定位。
1.组织单位不同:国考由国家公务员局组织,省考由省公务员局组织。
2.招录单位不同:国考属于中央考录序列,包括中央党群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国务院系统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省考属于地方考录序列,包括各省市党群机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
3.招考对象不同:国省考的招录对象需要在学历、专业以及户籍等方面均达到要求方可参加考试,国考和省考在招考对象的条件设置方面也有一定差别:
(1)户籍要求。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中,户籍限制并不严格,大多数职位是面向全国招录,以2021国考为例,2021国考全国总共招录人数为25726人,其中限制户籍或生源地的人数为2223人,占到总体招录人数的8.64%。一般是限制有工作单位所在省的户籍或为本省生源。在职位表的表述有以下几种:限重庆市户籍人员报考、限黑龙江省户籍或生源报考、户籍地或生源所在地为吉林省、现户籍或上大学前户籍为青海、新疆、甘肃。此外,还有个别地区或少数民族自治区,对户籍的限制会具体到市(州)一级。在职位表中的表述如下:限甘南州户籍或甘南州生源。
相对国考而言,省考对户籍要求较严格一些,大多数省份都是面向本省考生发布招录计划,尤其是基层岗位,需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语言以及生活习惯等相关内容的考生,更容易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招录向基层倾斜的政策趋势没有改变,作为招录主力的基层岗位的聚焦者对户籍的要求就比较集中,但高层级的省级、市级职位则会面向全国招录,在户籍制度方面要求越来越松。
(2)专业要求。
国、省考每年都会招录大量的财会管理类、经济类、计算机类、法学、汉语言类等相关专业的岗位。 整体来看,省考比国考的专业要求更加宽泛。
国考中绝大数岗位限制专业,不限专业的岗位极少。例如2021年国考,全国不限专业的岗位招录人数为353人,占总招录人数的1.37%,数量极其稀少。而省考不限专业的岗位数量占比则较多。例如2021年山东省考,全省不限专业的岗位招录人数为2038人,占总招录人数的32.4%,数量相比国考非常之多。
除此之外,国考岗位中对专业的要求一般为专业大类或具体二级专业,其中限具体二级专业的岗位较多;而省考岗位中,要求专业门类和专业大类的岗位较多。
虽然省考对专业的要求更加宽泛,但国考专业要求也有自己的特点。因为国考中部分岗位对专业要求更严格,所以针对目标专业的考生,报考国考相对来说竞争人群减少,竞争难度会降低。例如,国考招录单位中的气象局,每年会招录一定数量的大气科学类专业学生,但省考中仅限该类专业的几乎没有,所以大气科学类专业的考生更喜欢报考国考。与这种情况类似的还有海关招录的海关管理专业、黄委会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地震局的地球物理学专业、统计局调查总队的统计学专业等。
4.招考范围不同:国考面向全国举行,省考大多在本省范围内举行考试,部分职位面向全国招录。
5.考试时间不同:国考一般是前一年10月中旬报名,11月底考试,参加联考的省份一般在当年4月下旬举行考试(2020、2021由于受疫情影响,省考联考时间都做了调整),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和浙江一般会在春节之前完成笔试,四川等分上下半年两次考试,广东省广州、深圳两市有单独考试的经历。
6.考试内容不同:
国考省考笔试科目以及题型大体相同,但细节有所差别。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部分。公共科目包括行测和申论,有些省份没有专业科目考试,只进行公共科目考试。
国考行测分为副省级以上和地市级以下两套题,其中副省级以上135道题,地市级以下130道题,答题时间均为120分钟;国考申论也同样分两类,考察主题会各有侧重,考试时间180分钟。国考部分职位加试专业科目,如: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外交部。
省考根据不同省份会有所不同,行测题量从90到135不等,作答时间也从90分钟到120分钟不等,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行测也根据本省情况进行了分卷考试。申论考试一般材料数量各不相同,多数省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变化区间,考试时间也从150到180分钟不等。从专业科目考试上来看,也不是所有省份都有,比如四川、辽宁2021省考未进行专业科目考试。
从题目难度上讲,国考一般要稍难于省考,国考的出题方向一直是省考的风向标。
国考和省考大多招录采用结构化面试,国考中央部委的职位多以无领导和结构化相结合的方式,国考中岗位较多的国税系统在面试阶段采取的结构化小组的形式。部分省考职位也采用无领导形式,如吉林的甲级职位,云南的省直系统,浙江舟山的法检系统等。
7.考试地点不同:
国考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点。省考的话考生需在招考省份参加考试。
这种小白问题也拿来提问?莫非题主是个公考小白,那公考千里马就来帮您普及普及。
具体分析如下:
如果省考某个职位的热度是一万个人竞争一个岗位,而国考某个岗位刚好够开考,你说哪个难?当然了,因为考试时间安排的问题,国考是每年12月份固定举办,各省联考是上半年4月份和下半年9月份举行,这也造成了国考12月份一家独大,全国的考生集中报名参加国考,由此会经常出现一些岗位动辄上万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热闹景象。而各省联考的时候,意味着各地考生可以选择的机会很多,因此造成考生人员的分流。一般而言,国考是真正意义上的百里挑一,省考比例要低一些。
国考行测135道题目,绝大多数考生考完都会吐槽,这么多的题目,根本做不完,而省考是120道题左右,经过训练的考生一般都可以做完,因为省考行测的难度确实要比国考容易。很多考生国考行测能上70分,已经是牛人一级啦,但是省考行测上70分,多如牛毛。再说申论,国考三个小时,阅读材料内容多,信息量大,而省考是两个半小时,比国考难度降低不少。国考申论的阅卷更严格,一般平均分都是五十多分,而省考经常会出现七十多的高分。
国考中央部委入围面试要求是1:5,省考一般都是1:3,这意味着国考的竞争激烈程度快是省考的两倍啦。省考一般采取的是结构化面试,而中央公务员面试已经有不少单位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半结构面试、演讲等面试形式。
简而言之,国考总体报考人数更多,考题难度系数更高,面试竞争更为激烈。
我是公考千里马,疙瘩疙瘩驾。不知道各位看官,这样的回答满意吗?
以上三种小猿都曾参加过,作为过来人谈谈所了解的情况。
一、关于三类考试
1、国考、省考、选调生三类考试赋予的均为行政编制,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公务员。通过以上任何一类考试皆可拿到一份长期稳定的饭票。当然,说饭票显得小猿格局略小,大部分的同学们还是渴望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民作出一点贡献,并在此过程实现自身的理想抱负,而这公开的、面向社会招考的方式无疑是不二选择。
2、国家公务员考试,因其主管招录机关为国家公务员局,所招录人员的薪资由中央财政统一拨付,因而简称为国考,多在每年10月底组织报名,11月底至12月初参加笔试。与之对应的为省考,即各省(市、区)组织、人事部分组织的考试,用人范围为各辖区内机关单位行政工作人员,人事及财务权限在辖区主管部门。而选调生是一类相比较小众的公务员考试,多为各省级组织部们招录的重点应届毕业生,为党政后备干部来培养。
二、关于报考条件
1、共性条件:国考、省考的招录对象包括应届生和社会考生;年龄一般要求35岁以下;学历为本科以上,部分偏远艰苦岗位学历放宽至大专;其他拥护党的领导、无违法犯罪记录及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等要求。
2、差异条件:选调生为何要单独拎出来讲,结合目前各省市区的选调生招录简章来看,多面向大学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且注重重点大学毕业生的招录比例,部分省份有一定比例的基层项目服务人员,以大学生村官居多。国考虽有整体的条件,也有特殊岗位的要求更严格,如公安对体检有更严格的标准,外交部岗位则对语言提出要求,而海事又偏好男生,因为外勤、倒班或出差等艰苦条件,更适合男生。省考岗位多以乡镇为主,不同于国考的部委岗位,因而专业的要求不限,学历达到相应要求即可,但有部分岗位,如团委,年龄是不超过28或25岁,还有民主党派的岗位招录非中共党员等细微差别,要结合自身条件及岗位要求分析。
三、关于薪资待遇
忠告:想发财公务员非首选。
忍得了痛苦,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这是大部分公务员的真实写照,其实现在来看,公务员真的不适合个性张扬、挣钱养家、实现发明创造等人员当作职业选择。
在当前从严管理的环境下,加上上级要求过紧日子,而公务员的收入越来越透明,社会的监督更加严格,全部依赖财政拨款的公务员收入是不高的,起码就薪资这一块来说,公务员也是需要缴纳医保、社保、公积金的,早就走下了神坛了,更多是回归职业本身了。
薪酬待遇的话处于当地收入水平的中等偏上,但绝不是高位水平,各地均此情况。家庭条件较为欠缺,有着较为沉重的家庭负担,如果有着不错的专业技能或想法,不建议走公职这条路,会限制一个人太多发展,如果丢掉学习,基本会丧失二次选择的能力。想必大家参加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一不允许考试,大二参加的同学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是提到了还是下降了?进入公职队伍后,其实用不上太多专业知识,而公文写作是较多的,因而长期以后,个人二次择业的竞争力可想而知。说了这么多,讲几个知道的数据吧,偏远地区基层公务员3000左右,经济条件好些的地方4000-5000,除了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月工资普遍水平如此。《新公务员法》的即将实施,或许会有一定的改观,但通胀从未停止过。
日常所说的公务员单位,不仅包括《公务员法》所指的政府组成部门,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委、人大、政协、群团机关,和政法部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有两类机构,一类是使用行政编制的党群团机关,也被习惯上列为“公务员单位”;而另一类,是参公事业单位,不被列入“公务员单位”之列,是真正的参公单位。
公务员单位主要包括五类:
1、政府组成部门:这是《公务员法》所指的正式的公务员单位,包括政府办公室、财政局、发改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局等各个与人们生活十分贴近的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为行政机构,干部使用行政编制,为公务员身份,工人使用工勤编制,为辅助人员。各级政府级别不同,政府部门数量不同,最小的县区行政部门数量为23个,最大的省会城市,行政部门有50多个。省级政府组成部门一般为60个,部委更多一些。
2、党委机关:党委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和政府行政机构的公务员一样,干部使用行政编制,工人使用工勤编制。党委机关的干部,也是公务员身份,可以在政府行政机构的公务员岗位之间自由转任,这也是参照管理的公务员单位的特点之一。党委机关包括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统战部等。
3、人大、政协机关:和党委机关一样,也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干部为使用行政编制的公务员,也可以在公务员岗位自由转任。其机构只有人大办公室和政协办公室两个单位。
4、群团机关:也就是所谓的人民团体机构,主要是指工青妇机关,即工会、妇联、团委,和党委机关一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干部使用行政编制,为公务员身份,可以在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上自由转任。群团机关总共有28个之多,但县区一级,一般只有工青妇才是使用行政编制的群团机关,而其他科协、文联、残联等都是参公事业单位,其他群团机构根据需要设立,大多为挂牌机构,或者职能由其他单位代为承担。因工作职能原因,以及行政机构个数限制较小,行政编制更多,市级以上使用行政编制的群团机关逐渐增多。
5、公检法司部门:即公安局、法院、检院、司法局、政法委五个部门。政法委是党委部门,司法局为政府组成部门,分别代表党委和政府,统管政法工作。公安局也算是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法院检院为省级垂直管理部门。在地方党政部门组成中,公检法一般单列,之所以把政法委和司法局拉进来,因为根据机构和编制管理规定,这五个部门都使用行政编制中,单独为政法部门设立的“政法专项编制”。也就是说,公检法司和政法委中的干部使用政法专项编制,为公务员身份,这也是这些部门享受每月1200元政法津贴的人员范围。政法公务员同样也可以在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自由转任。根据改革,人民警察今后将不再使用地方政法专项编制,其职级并行也和公务员有所不同,县区一至四级警长对应一至四级主任科员,不同的是不受名额限制,两年一晋升,条件更为优待。
想进入公务员单位工作,必须通过部委和省级公务员管理部门组织的公务员考试。除此之外,在职事业人员还可以通过公选、晋升、转任等方式,转变为公务员身份,进入公务员单位工作。基层公务员也可以通过调任、晋升、遴选等方式,进入市级以上公务员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