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宣化古城的简介_宣化历史文化知识

内容导航:

  • 宣化区的历史文化
  • 宣化区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
  • 关于宣化区的历史文化和名人轶事
  • 宣化历史
  • 一、宣化区的历史文化

     “上谷郡”,是宣化载入史册最古老最响亮的名字。位于桑干河流域,宣涿盆地的这块古老的土地,应该是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在它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证明,早在二百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在它东南40公里处的涿鹿,黄帝和炎帝部落之间曾展开阪泉。涿鹿大战,从而融合发祥了中华文明。
    从文献记载看,宣化城的规模从唐至今变化不大。宣化城城墙每边边长约500米左右,这与《周礼.考工记》中“天子之城方九里,则知公七里,伯侯五里,子男三里”的规模大致相符。城池的位置大致在钟楼西街,皇城桥北街以东的范围内。最初的宣化城均为土城。
    宣化府由于是北京城西的第一座府城,所以人称“京西第一府”。竖立在镇朔楼西侧,由明代都御使罗享信所撰的《宣化新城之记》碑文这样描述:“宣府古幽州属地,秦上谷郡,元宣德府,星野当析木之次,入尾一度,壤土沃衍,四山明秀,洋河经其南,柳川出其北,古今斯为巨镇,恒宿重兵以控御北狄。”
    宣化古城经历了太多的沧桑。“一抓一把历史,一靠一身长城”,是人们对古城的赞誉。虽然如今“古上谷郡”的牌坊已难觅踪迹,屹立不倒的万米城垣。
    文物资源
    古城宣化,早在秦朝时就成为上谷郡,明朝时为著名的长城九镇之一,清朝时是全国72府之一,现今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京西第一府”。
    宣化区境内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城址、古寺庙和革命文物建筑极为丰富,主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下八里辽墓群(1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宣化城(含拱极楼)、五龙壁、时恩寺大殿、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下八里辽墓群(2区);张家口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立化寺塔;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

    二、宣化区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

    你看这个网页,很详细的

    三、关于宣化区的历史文化和名人轶事

    宣化店镇历史悠久,建镇时间早,据考证,400年前这里开成了集市。1933年前,宣化店归河南省罗山县管辖,为罗山县重镇,并多次在这里设临时县衙,1933年礼山县建县时将宣化店划归湖北省礼山县管辖。中原军区部队在鄂、豫边界战斗期间,宣化店为中原军区司令部驻地,周恩来、李先念、王震、王树声等一大批革命前辈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这里是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全国解放战争序幕的地方。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军区会场遗址均保存完好,并分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红色经典景区,2006年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视剧《中原突围》、《徐海东将军》、《枫叶正红》、《大别山上红旗飘》均在宣化店成功拍摄。这里曾是鄂豫两省商贸中心,河西会馆就是明清年代湖北商人在河南省所设商会会馆,专供两省商贾洽谈生意和商品交易之用。直到现在河南周边乡镇不仅与宣化店保持着密切的交往,而且商贸往来十分活跃。在市场交易方面,与河南的交易量约占交易总量的50%。

    四、宣化历史

    简介

      古城宣化,东临京津,西接晋蒙,地形地貌独特,蕴藏着丰富的土地、矿产、地上地下水等自然资源。地处冀西北山间盆地至宣化盆地的北缘。西北高、东南低,周围由南北草帽山、狼尾巴山、烟筒山环抱。城区地势平坦。洋河是该区境内的主要河流,城西的柳川河和城东的泡沙河、龙洋河等季节性河流注入洋河,大部分河段干涸,因此水沙资源丰富。本区自然资源较丰富
      。地下矿产资源有:煤炭、铁矿石、黄金、膨润
      土、富钾页岩、白云岩等。水资源不但丰富,而且水质好、适宜灌溉。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洋河河床地带,具有宽度大、埋藏浅的特点,是本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
      水的主要基地。

      历史沿革

      宣化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属上谷郡,唐代置武洲,文德元年(888年),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辽改武州为归化州,金改归化州为宣德州,元中统四年(1263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改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次年皇子朱橞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为边防重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城垣包砖,6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   1913年(民国2年),废宣化府,存宣化县,属直隶省口北道。宣化为宣化县治所。1929年(民国18年),废道,宣化县直属察哈尔省。日伪盘据时期,宣化县初属伪察南自治区;1939年,日伪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设察南政厅领辖宣化县;1943年复改置伪宣化省,宣化县为伪宣化省省会。此段时期宣化仍为宣化县治所。   1945年9月,宣化首次解放。1946年1月,市、县分设,置宣化县城区及近效为宣化市,并为察哈尔省省会。当年10月,国民党政府占领宣化,仍单置宣化县。   1948年12月,宣化二次解放,仍市、县分置。宣化市辖现宣化市及庞家堡和下花园,属察哈尔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宣化市曾改为察南专属宣化镇。1950年2月仍恢复市建制,并于1952年底改隶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销宣化市,置宣化城区为宣化镇,属张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县、镇合并。1959年6月,改合并后的宣化镇为宣化区,仍属张家口市。   1960年7月,撤宣化区,改置宣化市,属张家口地区,由张家口市代管。1961年6月,恢复宣化县建制,仍市、县分设。   1963年3月,复改宣化市为宣化区,属张家口市。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宣化区 区 划   1994年辖春光乡、河子西乡、侯家庙乡、庞家堡镇和南关、南大街、天泰寺街、皇城,大北街、工业街6个街道办事处,共辖54个行政村,188个居(家)委会。1996年10月,增设建国街街道办事处,将原属工业街街道办事处和大北街街道办事处所辖的24个居(家)委会划归建国街街道办事处管辖。2001年居(家)委会合并为143个。现为47个社区居委会。所辖乡、镇未变,街道办事处为7个。总面积275.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万。   1997年,面积264.2平方千米,人口27.4万,辖7个街道1镇3乡:天泰寺街街道、南关街道、建国街街道、工业街街道、南大街街道、皇城街道、大北街街道、庞家堡镇、河子西乡、春光乡、侯家庙乡。区政府驻牌楼东街10号。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17121人,其中:天泰寺街道29739 皇城街道 25898 南关街道 45721 南大街街道 29710 大北街街道 26904 工业街街道 40929 建国街街道 42439 庞家堡镇 23770 河子西乡 27261 春光乡 10575 侯家庙乡 14175   2002年底,宣化区面积264.2平方千米,人口29.18万。辖7个街道、1个镇、3个乡,47个社区、54个行政村。区政府驻牌楼东街9号。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宣化区对外贸易情况   在对外贸易方面,宣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编印了《中国宣化》招商引资宣传画册,向国内外宣传宣化的发展状况及投资环境。为了及时给区属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实用的项目信息,区开放办又组织人员编制了《宣化区招商引资项目册》,收集了区属以及驻宣单位的项目资料,建立了项目库,共搜集了包括基础设施、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环保、食品、饮料、旅游、文化、娱乐、商业、农业、资源开发以及企业租赁转让等4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在政府网站上全部发布。2003年,为贯彻区委、区政府“工业立区”的战略思想,区开放办狠抓项目建设,认真谋划运作一批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吸引外资向生态旅游、农业产业化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同年10月将《宣化招商引资项目册》进行重新整理,去旧补新,由专人编写了新的涉及旅游、生态、环保、商业配送、工矿机械等领域的项目27个,拟引进外资3.14亿美元,内资53亿元人民币,有效地更新了项目资料,为下一步开放开发、招商引资做好了准备。11月,为参加北京“首届名牌区县商机行销论坛”,区开放办会同有关部门编印了《京西第一府--宣化》宣传画册,更加全面地介绍了宣化的投资环境,展现了宣化做为京西第一府的风采。   国外招商引资 1993年,宣化和欣塑料有限公司和宣化连云食品有限公司投入生产,使宣化区外商投资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为宣化区今后引进外资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成功经验。1994年,为了引进更多的外资项目,宣化区先后组织人员到韩国、香港、新加坡、法国发布项目、洽谈项目;通过驻京商社及有海外关系的亲朋好友等渠道,与国外客商建立联系,分别与美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瑞典、马来西亚以及港、澳、台的客商进行了项目洽谈;1996年,宣化区与西班牙海斯公司达成合作开发肉牛饲养和出口的意向;同年,在河北投资贸易洽谈会(会议地点在香港)上,殷广平副区长代表宣化区与香港鸿光机电设备工程公司签订了合资生产牛仔系列服装的合同书;与香港恒讯发展公司签订了合资生产铝合金异型材的协作项目;2001年,美国英格索兰公司在宣化开发区注册350万美元,生产钻孔机械。十年间,共引进外资项目24个,实际利用外资1477.09万美元。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概况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由宣化区、宣化县的景区组成。其中心景区为有“京西第一府”之誉的宣化古城。整个旅游区总面积2371.7平方公里(其中宣化区264平方公里,宣化县2107.7平方公里),总人口71万(其中宣化区41万人,宣化县30万人)。是张家口市十分重要的旅游区。   有着京西第一府之称的宣化,历史悠久。宣化城始建于唐信宗文德元年(888年),明洪武H十七年(1394年),动工展筑,周长口公里,因朱元漳十九子朱穗受封谷王,建成规模宏大形制近似都城的大邑。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由此得名,是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文物古迹众多,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个“京西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宣化古城的雄姿,体验塞外古城的风土人情。这里还有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的古城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辽代墓葬文化,使人在游览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间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进身心健康。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不但具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而且具有许多自然景观。宣化县的凤凰山群峰叠翠,风景秀丽,历来为登临的胜地。黄羊滩素有京西第一滩之称,这里黄沙茫茫,别是一番景象,使人过口难忘,心潮难平。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是环北京旅游圈一处重要景区,宣化距北京仅150公里,交通方便。沿京包铁路、京张高速公路、110国道都可到达宣化。宣化宾馆、商场众多,住宿、购物、娱乐十分方便,游客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久负盛名的宣化牛奶葡萄、钟楼啤酒,是游客喜爱的特色食品与馈赠佳品。   宣化位于张家口市东南28公里处,是连接东部经济带与中西部资源的重要纽带。全区总面积264平方公里,人口 40万。   宣化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属卜谷郡,唐代置武州,文德元年旧踞年),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辽改武州为归化州,金改归化州人宣德州,元中统四年门抡3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13刃X十朱元漳改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次年皇子朱穗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为边防重地。明正统五年(144年),城垣包砖,6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   宣化为历代军事重镇。有“京师锁钥”、‘析京屏翰”之称。《宣化府志》记载:“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干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蟑,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明代为九重镇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和屯兵最多,号称“九镇之首”。从明英宗开始,朝廷向宣府派遣级别高于都指挥使的镇守总兵,佩镇朔将军印,原万全都司最高长官,正二品大员都指挥使,也直接隶属总兵调遣。宣化府军事工事坚固。历代修筑墩台 1948座。据志书记载,仅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北方部落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就达70余次。乾宁元年(894年),太原李克用大举出兵攻幽州,并占领武州。元太祖八年门刀3年),铁木真率兵攻陷宣德。明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141~1424年),明成祖朱橡五次北伐,驾巡宣府镇地。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族瓦刺答部也先入侵宣府;崇帧十七年( 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攻破宣府,巡抚未之冯自杀,总兵王承允迎降。在宣化历代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如于谦、杨洪、罗亨信等文武兼备、忘身爱国的忠烈之士。   宣化曾是京西的政治中心。历代帝王常来宣化巡视。明武宗朱厚燳在宣府建镇国府第,留下了不少风流韵事。清康熙皇帝七次北巡、西征均在宣化府整顿军队,筹集粮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十二月驻宣化,赐口北道尹诗一首,赐宣化总兵“媲训练”匾一块,赐宣化知府“亲民”匾一块。   宣化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及辽墓壁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拱极楼。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五龙壁砖雕、旧城垣、时恩寺及辽代壁画墓群二区。此外,还拥有一批如立化寺塔、大北街的马宅和都司街的南宅四合院、六中院内的“武庙”大殿、按院街内的张自忠将军故居、慈清西行时的行宫等极具开发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   宣化是文化教育中心。嘉靖七年门528年),建立上谷书院。嘉靖三十五年(175年),开设柳川书院(今宣化一中)。清末民初,文化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土。宣化是内地同蒙古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素有“陆路商埠”之称。明嘉靖年间,宣化开设“马市”,官方以布帛易锡靶马匹、皮张。隆庆元年门567年),宣大总督王崇古再开市场。万历年间,民市已具相当规模。清朝统治稳定后,贸易又趋繁荣。大德泉缸房、太和春药店、朝阳楼饭店、吴德裕茶店、四和顺茶铺等均在这一时期开张。光绪年间,山羊皮褥一度成为宣化销往外地的抢手商品,并曾向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出口。宣统h年(191年),宣化商号达160余家。   宣化是葡萄城。宣化白牛奶葡萄,已有近千年的种植历史,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传说宣化葡萄的种植来源于张骞。据史料记载,唐朝始种,辽金时推广,明清时全盛。宣化白牛奶葡萄色泽绿中泛乳白,如碧玉晶莹耀眼,脆嫩欲滴,且皮薄肉映汁丰,味道清甜爽口,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赞誉。明、清时期,被列为皇家贡品。1905年和 1922年两次在巴拿马国际物产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宣化是河北重工业基地。辖区内有宣钢、宣工、张电、宣啤等大中型工业企业33家。所生产的工业品多项荣获部优省优。   宣化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城市。宣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几年来,投资50多亿进行旧城改造,迎宾大道、钟楼东西大街、南大街拓宽工程,世纪广场工程,新生街、义圣宫、绅楼北、花卉四大市场工程建设,城市给水工程,财神庙仿古一条街建设工程,相继竣工,使宣化这座古城焕发了勃勃生机。目前,占地266公顷的东新区规划建设已拉开序幕。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备齐全、现代气息浓郁的新都市将呈现在你的眼前。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