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谓“五大员”“八大员”“9大员”,其实都是建筑行业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时期的建筑施工岗位细分设置的统称。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其主要岗位具体设置如下:
1、五大员:预算员,质检员,材料员,施工员,安全员。
2、八大员: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试验员,测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
3、九大员主要包括: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标准员、劳务员、机械员。
二、其岗位区别,其实在五大员、八大员和九大员的证书种类和人员职责中,可以看出三者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别。只是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员配置的增加,让九大员逐渐取代了五大员和八大员成为企业人员配置的主流。同时,从五大员到八大员,再到九大员,也代表着我国建筑技术发展和人员职责的细化,提升了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一般情况下质量员、安全员可以互兼,称为质安员;造价员、资料员可以互兼,称为内业员;安全员应上岗证和安全考核C证双证齐全,才可备案;造价员(已改二级造价师)应通过国家级考试,获得相应资格后才可担任,与造价从业人员(预算员)的区别是持证。
2017年国内开始对施工员、质量员分专业和统一发证,也就是此阶段有省内证和全国证说法。其中施工员、质量员分土建、装饰装修、安装和市政专业,其报考有相应专业要求;安全员考核办法参考安全工程师分专业进行。合上分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统称十六大员。
我来答一下,生产队时期当过小队付队长兼小队农技员,而后任大队杂交水稻制种员和棉花技术员,再后是大队农技员,这些都是兼职不脱产。
生产队时期分为: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大队的配置有若干个生产小队,干部有党支书,大队长(一般是付支书兼任),付大队长(大队较小的一般不设),大队会计,民兵营长,妇女主任,团支书,农枝员,出纳员,到70年后期还有治保调解主任。。但只有支书,大队长(付支书),会计脱产,其它干部是误工记工(或年终参考补贴)。生产小队有正付队长,小队会计,民兵排长,妇女组长,计工员,出纳员,保管(物资)员,农技员等。规模大的小队队长基本脱产,其它全部参加小队劳动,有需要临时调动。
其如何运作,按照季节和农时的需要,根据公社的安排和指导,大队及时召开小队长会议,传达上级对农业的要求(包括指令性指标任务)和指导,根据本大队的实际情况分解分别落实。各小队按照本队实际,结合任务和要求(有时要开社员大会)逐项落实,具体有队长统一按排实施。
懒人什么时候都有,现在也不例外。有人说生产队时期吃大锅饭,养懒人,纯属无嵇之谈。照顾老弱病残是社会主义的一大优越,现在政府不也在照顾低保户,持困户,伤残人员吗?!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