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没有书法基本功,高中才开始学书法,肯定是不容易的,也是很难达到高考要求的。
大学书法专业是很难考的,一要文化课成绩,二要书法专业成绩。就这两样比普通学生负担要重的多,同时书法也不是容易学的。
就当下学习书法专业来看,以后的就业前景十分艰难。
你要慎重考虑,选择好自己高考的专业。
这个问题仍然是两个,需分别作答: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著名的散文家的合称。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其创作思想,主张实用,反对骈体,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韩愈、柳宗元所领导的唐代古文运动,不仅有力地打击了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柔弱的文风,而且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古文运动,可祥见笔者的另外一文)
唐宋八大家,是因明代茅坤选辑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而得名。
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代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
①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官累至吏部侍郎。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创导者。其所作记叙文,写人记事,注重于形象的描绘;抒情散文亦能与叙事融合,情真意切;论说文则以简洁、透僻、严谨见长。
代表作:《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②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官累至礼部员外郎。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导者,世称"韩柳"。
代表作:《天说》、《封建论》、《童区寄传》、《捕蛇者说》、《三戒》等。其中,《永州八记》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
③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官累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
代表作:《朋党论》、《与高司谏书》、《秋声赋》、《醉翁亭记》等。
④苏洵(1009~1066) 字明允。眉山(今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代表作:《权书》、《衡论》等。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⑤苏轼(1037~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累至龙图阁学士。
其散文、书画、诗词等均有极高成就。
代表作:《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均为传世名作。
⑥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其诗文风格皆受其兄苏轼影响。
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为传世名作。
⑦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累至北宋宰相。
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本朝百年无事剳子》、《读孟尝君传》等。
⑧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散文家。官累至中书舍人。为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代表作:《墨池记》。
另记:北宋的古文革新运动,旨在使散文走上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也为宋代的诗歌丰富多彩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此为另一话题,仅略介绍之。)
谢谢邀请,我是注册二级建造师,从事工程方面的工作10年,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建筑和市政两个专业是二建中最多的证书,比较两个专业的价值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也是设置建造师考试制度的目的,可以说名附其实。
大企业当项目经理很难,人际关系很复杂,小企业可以通过努力2年左右成为项目经理。
有个二级建造师证书工作很好找。有工作经验的话经过几年时间可以成为项目经理。
我们公司有建筑专业二级建造师的项目经理年薪大概15万元上下,没证的13万元上下。我们公司有二级市政建造师的项目经理都在18万左右,没有证的是13万左右。
单纯的以挂靠为目的,挣点挂靠费用
现实中,排除以挂证为生或收益的人,有证的人往往欠缺工作经验、管理经验、应酬能力、人脉资源,而管理人员忙着应酬喝酒,没有时间考证,所以导致挂靠的出现。
由于二建目前仅限是省内使用,各个省份对二建的需求量也不一样,所以导致各省份的挂证费用大不相同。
就我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来说,政策原因,现在正是二建的红利期,以前压桌脚的建筑专业又重出江湖,初始注册6千元左右,转注册7千元左右,上项目1万元左右。而市政工程专业一直是比较好出手的,初始注册8千左右,转注册1万1千元左右,挂项目1万8左右。
这是我周围的人的实际情况,希望我可以帮到你。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没有二建证书的朋友,这些天正在报名,去考吧!
我有2019年二建学习资料,关注我,然后私信我,送你学习资料。
很多美术考生和家长一直纠结是报考综合性院校好呢还是读美院,本文对两者做一些比较,提供一些看法给大家做选择。
一、美术学院要校考,而越来越多的综合性院校都选择承认省统考成绩。
全国的专业院校(30所)都有高考自主命题的权力,想考美院的考生要准备校考内容,有的院校,比如影视、传媒类院校的校考过程非常复杂、繁琐,要考好几天。有的院校考题刁钻、怪题连连,比如中央美院。这些考试费时费力。优点是专业课好,文化课弱的考生优势明显。
现在承认省统考成绩的综合性院校是越来越多了,其中不乏像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这样的名校,也有像北京林业大学这样的专业强校。个人预计全面取消综合性院校校考是指日可待。承认省统考的优点是省时,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课,对文化课好的考生有利。
二、学习环境不同 综合性院校管理严格、规范。
在专业上你可以学到、看到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有可以了解知识,比如天文,宗教,历史,医学等等;在综合性大学里,很明显你可以知道的更多。综合性大学的社交圈也比美院大一些。寝室管理严格,晚上要熄灯。
美院里有很多专业强的老师,专业氛围更浓的环境,还有一些专业水平很好的同学。综合大学美术系设计院每届也就招几十个人,好点的造型设计加起来也就一百出头,综合大学一个班十多个二十个人,综合性院校专业氛围是没法跟美院比。缺点是美院的管理模式松散,以启发式教育为主,没有想法的同学会一无所获。因为美院老师不会在意你会还是不会,只是引导。美院考试大部分开卷,考题简单,考勤也很松,美院假期会比综合大学的多将近半个月,比小学生的假期都长。
有的同学会抱怨美院的学习环境,不重视文化课,没有好好学习的氛围。美院像是一个艺术圈子,而综合性大学更像一个学校。
三、造型艺术专业美院优势明显
造型艺术专业美院的艺术氛围更好,光是造型基础部就有三百多人,一起画画时能见到各种风格。大二分了专业后好几个工作室任你挑,还可以选修其它专业,专业课接触面很广。同学思想自由、活跃、开放。在造型艺术领域八大美院完爆所有综合院校,包括清华。同时美院对美术史,设计史,实践等方面得重视,美院各专业门类齐全。学校的名家的讲座很频繁。(即使你是学设计,油画名家的讲座对你也是有好处的),而综合性大学里会相对更在乎英语高数政治。美术系内部分科不全,甚至就只一两个专业,美术类的讲座几乎没有。美院的老师朋友人脉圈,和专业挂钩更紧,更容易有交集和交往,更有共同语言,毕业后在事业上更容易互助。综合性大学里,美术是相对冷僻的一个圈子,甚至是很容易被文、理科同学鄙视,大部分的文、理科生认为美术是不会读书的人走的上大学的捷径。很多综合性大学的美术专业创建于2003年以后,属于根基不深的快餐专业,学校也没有投入太多资源。
四、在设计学领域有的综合性大学优势明显
在以前的拙作中做了很多的介绍,比如:东华大学的服装设计、中国地质大学的珠宝设计、江南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的工业设计、北京林业大学的环境设计和美院比有优势。综合性大学的设计系的老师在各自专业领域人脉更广一些。如果在一所名校的设计系里面,比如你是上海交大的XX设计系,那么你毕业以后带有的名校光环,会比任何美院设计系的都强大。设计师这几年的就业行情比前几年好太多。设计行业内部有句话是,这几年终于可以从跪着干活变成了站着干活了,5,6年前常听见的“什么的还要设计费?”这类话,至少在一线城市基本听不见了。如果能预见到将来想做什么行当,选择综合性院校还是不错的。
五、找工作方面
很多综合性大学在本地牌子很响,深入人心,比当地美院强多了。比如重庆大学和四川美院;可能在本地找工作的话,有名的综合性大学更容易获得认可。但这些综合性院校的名声一般还没能传到外省(全国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大学就几所)。如果去到外省,川美比重大在美术和设计圈有更大的相对优势,用人单位会认为专业美院显得更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更全面。
综上所述,考生目标如果偏向于造型艺术和美术教育方向,美院当然会是更好的选择,美院能给你一个加强专业水平的好机会。虽然美院专业性强,不代表你也强,如果大学四年就在宿舍打游戏度过,你觉得这跟他在什么学校有区别吗?最多就寝室食堂的不同吧。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想,你想做什么,你想在大学里面花这几年的时间干什么,有心人想做什么自己都会找到路子,而不会怪罪环境。在美院或综合性大学学习设计也是如此,设计师之路在大学期间也就是做个启蒙,镀层光环,帮你打开这扇门。主要学习还是在毕业后,现在设计的理念、风格、大众审美,包括呈现的媒体,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中。举个例子:10年前的广告基本是以传单、报纸、户外招贴呈现的,而现在,都成了LED屏幕,H5的出现已打破了所有的体系,以后还会出现什么,我们在等待中。你的相关领域知识也从印刷厂配色工艺,到网页编程代码都需要了解。跟上时代的版本,是不被淘汰的最起码的需求。
最后,不管是美院的纯艺术画匠,还是综合性大学毕业的设计师,都有高端人才,都是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 大学给你是机会与环境,怎么打拼还靠自己!
谢邀,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归纳起来应该是要问:假如美术联考没过本科线是不是就没希望上本科院校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有发言权,而且深有体会。
我儿子是2019年湖南高考生,去年(2018年)12月18日联考过后我儿子感觉就不好,也没有心情去参加校考,过了一段时间后联考成绩出来了:216分。比照本校同学和专业培训学校同学的成绩这个结果实在难以接受,当时我儿子心情极差,颓废,返校文化课都是萎靡不振。天天就是念叨复读 重考。作为父亲的我看在眼里是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我儿子六年中学和家分别在相距七十公里的城市,距离的差距沟通起来就有了隔膜。我尝试着微信沟通,比起电话的直接微信更委婉一点,我还写了一封信给他,以自己近五十年的人生经验告诉他:人总该有一次舍了命的拼博的体验,不然你又肿么知道自己的抗压潜力有多大呢?再说专业不行你还有文化可以高考啊,就算你去复读也要踏踏实实去面对自己接下来几个月的高考复习期,为下半年的复读打一个坚实基础。人总该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三番五次的沟通我儿子振作起来了,学习状态可以说到了一种忘我境界,连他的班主任老师都说×××三年高中就这四个月时间是为了自己而读书。高考过后,我儿子的高考文化成绩507分,专业是216分,湖南省的录取线是美术专业二本线226分,三本线219分,专业合格线是150分,文化录取线文科三本495分,二本526分。从账面情况来看只能读专科或者不要专业选择一个普通三本学校来读了,可是别忘了,高考志愿还有一个叫“非平行志愿”的玩意。
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根据学校专业老师多年填报志愿的经验,我儿子可以选择外省承认湖南美术联考成绩的院校来填报,以“非平行组”的纠结方式来选择。“非平行组”是什么?这个名词真的很专业(脑壳痛,我拿着学校发的两本志愿填报书和上网查找其中含义)。一句话:找承认湖南省专业联考成绩的院校,只要你的专业成绩达到省联考分数线(绝大部分省份的专业合格线是150分),专业和文化分按乘70%与乘30%相加或者六/四的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但是这个很重要,一般志愿同一批次可以填报十个学校,那是“平行组”,“非平行组”同一批次只能填一所(过了这村可没它店,纠结吧?!)。根据自己专业和文化分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东北一所211综合大学美术专业,这个专业在湖南12个名额,在提前批录取查询不到结果的情况下才知道我儿子排在第十三名,比第十二名少一分(学校录取线网上可查)。二本填报时我儿子填报的是一所师范类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7月28号网上查询录取状态显示“录取”,有惊无险的压线录取,我儿子的分数线就是该校在湖南省的录取分数线[擦汗]。在被录取之前我儿子还不时问我:要是这个学校没录取怎么办?真的接着填文化三本?我说随你,你想读三本我不拦着,你想复读我支持。从高考分数线公布到被录取的的一个多月时间对考生对家长无不是一种煎熬和历练。
这就是我儿子高考前后这段时间真实
经历,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明天(2019年12月7日)又到湖南省美术联考的日子,祝广大高考考生考试顺利!
眨眼之间,多省的公务员联考就要开始了,4月23号,是一个让众多公考的考生难忘的日子。朋友们,快考试了,你的行测成绩还满意吗?当年的我,行测考了79分,还算可以。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最后10多天提高行测成绩呢?
一、常识部分
这一部分大家一定要研究历年真题,尤其是最近2到3年的真题,看看真题考什么知识点。
还有就是大家重视参考书给你总结出来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需要你一天全部背下来,因为你肯定做不到。常识判断需要细水长流,不仅关注书本上的,也要多看新闻,注重时事热点,这也是公务员常识易考的知识点。
最后一点就是,上了考场,常识不会就选一个最可能的,万万不可留恋,否则,你后面的题就没时间做了。
二、言语理解
这部分其实是两部分:填词和段落主旨大意的理解。
先说填词。这一部分,大家在平时做题的时候要注重题目中的关键词:虽然……但是;不仅……而且;总的来说;换句话说;总而言之;然而……等等。要根据前后的意思进行推理,还有就是判断选项中词语的感情色彩,看看哪个和题目语境相符。
再说段落主旨大意。这一部分一般是看开头和结为,因为大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还有就是要区分段落中的举例说明,切不可把举例中的意思作为答案。
三、数量关系
这一部分对于我来说,确实有点难。一分钟一道题,难度相当大。但是如果大家数学学的不错,那么这一部分不要放弃。
四、判断推理
1、例比推理。这一部分很简单,看看参考书就行了,就那几个对应关系。这里就不多说了。
2、图形推理。这一部分其实考点就那几个。六面体或者四面体关键找到相邻面就可以了。其它考点就是点线角面素了。规则的图形考察对称轴方向,个数等。不规则的图形,考察数,比方说角的个数,端点的个数等等。
3、逻辑推理。这一部分也不算太难。主要搞清楚矛盾的对应关系就行了。
五、资料分析
这一部分不难,不难,不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把公式记牢,大部分题目算到第三位就可以了。至于最后一道题,直接选择C或者D就行了。这两个概率大一点。
再就是在你读题的时候,用铅笔把数据圈住,这样你找数据的时候就很容易的,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我的经验分享,本人上岸已经3年了,工作还算可以。祝愿大家早日上岸!
欢迎大家留言点赞交流。
我对江苏人还是有很深刻认识的,想想决定先说好的,再说不好的,万一看不完,还能少得罪点儿人。
1)我的业务伙伴中江浙人居多,交往久了,关于这两个地方的人做生意的风格我有个总结。比如说一个打火机,江苏人和浙江人都报价1块钱,你还价到9毛。江苏人会很认真地和你讨价还价,谈不下来宁愿不接这个单,但如果最终接受你9毛钱的报价,那么给你的东西至少是值8毛的。浙江人也会和你讲价钱,但比江苏人要爽快很多,甚至有时候再低点儿也能谈成。但如果同样是接受9毛钱的报价,给你的东西能值7毛就不错。和江苏人做生意,可能不会太开心,不会太省心,但一定会很放心;
2)我曾经就江苏人和山东人合伙做生意这事儿进行过研究。几个铁哥们商量着一起做点儿事,酒桌上商量好了,你出资金,他出技术,我出资源和市场,个个都是热血沸腾,信誓旦旦。喝完酒回去,江苏人就按照说好的分头准备,不管最后成不成,前期很快就能张罗起一个摊子来。而山东人呢?喝完酒回去,基本上没人再提这个事儿了。即便有人还想进行下一步,就发现原来讲好的事情会有很多变化和托词。所以在山东人看来,酒桌上是谈感情的,不是谈事情的。江苏人务实,肯干,能吃苦。
3)江苏的地域经济差别较大,从而造成江苏人的地域偏见比较严重。前几年经常从江阴大桥过江,感觉长江两岸完全是两个世界,这几年没怎么走,可能会好一些。另外,在我个人的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徐州也属于江苏省是个很怪异的存在,总是感觉应该更适合河南的味道。当然,这是我个人感觉,没有什么依据的。
我曾经服务过一家苏州的公司,当时公司在山东的枣庄和江苏的新沂都有分厂。在与苏州本部同事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这两个地方的态度几乎一样,多多少少都有些看不上。至于苏南苏北的说法,这个也已经有过很多讨论,我不想掺合。
总体上讲,我还是很喜欢和江苏人交往,也很喜欢江苏的一些城市。如果有段时间不过江,心头就总是有那首诗句萦绕,“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
最后,我是山东人,老家是潍坊的一个县城,目前定居青岛。
上一篇:中国八大员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