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题库 > 正文

_大清总督叶名琛为什么被俘送印度,像猴一样被人参观?

内容导航:

  • 清末的一品官员,被俘到印度之后,为何像猴子一样被人观赏?
  • 清朝一品大官,为何被俘虏到印度被人当猴子观赏?
  • 清朝一品大官,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供人观赏,是什么情况?
  • 清朝一品大官,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供人观赏,是什么情况呢?
  • 一、清末的一品官员,被俘到印度之后,为何像猴子一样被人观赏?

    这里提到的清末高官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叶名琛被英国人俘虏,运往了英属殖民地印度的加尔各答。叶名琛在印度被迫穿着朝服,头戴官帽,像猴子一样被印度人观赏。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卑微,因为普通印度人并没有见过中国官员,他们可能只是好奇,当然也不排除他们对俘虏叶名琛的蔑视。

    叶名琛作为两广总督,是最先与英国人接触的一批官员。第一次鸦片后,清政府被迫开了五处通商口岸,叶名琛开始以两广总督的身份兼任五口的通商事宜。亚罗号事件发生以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然而叶名琛对待英国军队的态度是不战不和不守,还迷信巫术,企图以巫术打败英军。从这一点上讲,叶名琛是一个误国者。1858年,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关押在英国舰队“无畏号”上,在这条军舰上,叶名琛一共被关押了48天,然后送往了印度的加尔各答。

    叶名琛认为自己会被运往英国,还幻想与英国女王展开辩论,想要论证一下这场战争到底是谁对谁错。可惜,叶名琛却被运往了印度,还被当成猴子一样各处展览。当叶名琛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之后,便开始绝食,不久便病逝于印度。从这个层面讲,他又是一个爱国者。

    叶名琛是以俘虏身份被押到印度的,肯定不会受到公正的待遇。但叶名琛却在异国他乡诠释了自己的爱国心,保留了身为大清官员的最后尊严。让人感叹的同时,又让人敬重。

    二、清朝一品大官,为何被俘虏到印度被人当猴子观赏?

    叶名琛,绝对是中国古代吏治体系中的典型人物,其充满矛盾的思想,造就了一个戏剧化的人生,让现代人看来,颇有被猴子派来,负责搞笑的意味。叶名琛被俘往印度之后,被当做猴子供人观赏,只是个夸张的说法,整体而言,英国人还是比较尊重叶名琛的。

    叶名琛,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绝对深谙做人、处世,以及为官之道。他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28岁时考中进士,入选庶吉士,三年后外放知府。之后,可谓是平步青云,屡获升迁。到了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入仕仅仅12年的叶名琛,就已经升任了广东巡抚之职。到了咸丰二年(1852年),叶名琛做了5年巡抚之后,又升任两广总督,成了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叶名琛,是有才能的,而且对清朝有功,特别是在平定内乱方面。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前后,叶名琛在广东讨伐反清的拜上帝会组织,诛杀数万人,成功遏制了拜上帝会在广东的发展势头。1854年,广东天地会聚众攻打广州,叶名琛倚仗大炮闭关坚守,在美英军舰的协助下,平息了事态,保持了广东的稳定。

    同时,叶名琛坚定的反抗列强入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他在广东巡抚任上,与两广总督徐广缙合作,坚决阻止英国人入驻广州城,属于排外的强硬派。而且,叶名琛还在刚刚割让的香港遍布眼线,搜集情报,坚决与列强斗争到底。

    到这里,叶名琛看似还是比较有作为的,而且很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感。不过,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叶名琛就有些“搞笑”,甚至是“荒唐”的天赋了。

    叶名琛性格木讷而强势,且勤于吏事,导致他的属下都有点怕他。正因为此,叶名琛就少了言路和信息来源,做事不免“昏庸”。他在剿灭天地会时,就错误的把天地会分堂的山堂号,当做所在地,闹了不少乌龙。有一次,叶名琛突然得知了一个叫“老万山”的天地会分舵,就马上派人去老万山实地拿人,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了。叶名琛闹了不少笑话,而他的下属们也不敢提醒。叶名琛也就乐此不疲,每次都是空手而归,却丝毫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前面说过,叶名琛善于“为官之道”,这个道从哪里来的呢?说白了就是弄虚作假。他派了很多眼线去香港等地刺探消息,每次得到消息之后,他都会过滤一下,对朝廷报喜不报忧,甚至是颠倒黑白,捏造事实。叶名琛总是说一些英军失败的消息,以及法国在中英冲突中保持中立等等。搞的当时的咸丰皇帝天天在京城乐滋滋的,广东无事呀,好开心啊。实际上,完全不是那回事,马上就要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要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了。

    叶名琛在扼制列强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建树,但是,在镇压内部叛乱方面还是有一些手段的。在平定天地会时,叶名琛每次都找不到真正的天地会山堂,也就抓不到人。怎么办?周围老百姓多的是,抓来杀了,反正也没人会去查到底是不是真的天地会成员。毕竟,他叶名琛就是两广总督,他叶名琛说的算。于是,叶名琛每天都屠杀数百人,短短三个月杀了七八万人。然后,他上报朝廷,剿匪多少多少人,大功呀。

    叶名琛强悍,敢于屠杀百姓,但是,他却不敢跟列强打。叶名琛坚决排斥列强,但是他对待列强的态度,却是“耍无赖”,深得“拖”字诀的要领。他对外国使节,态度傲慢,通常情况下,是既不接受外国使节的国书,也不回复外国使节的照会,即使是回复了,也是寥寥数语,语焉不详,弄得这些外国使臣个个抓耳挠腮,不知所以。

    如果“拖”,是为了发展生产,加强战备,是为最后和列强开战做准备,或者增加谈判的筹码,也就罢了。而实际上呢,包括叶名琛在内的大清政府官员们,似乎什么也没做,就是这么为了“拖”而“拖”着。

    1856年,亚罗号事件爆发,广东水师扣押了亚罗号,英国领事发难,而叶名琛只是释放了被捕的水手,却没有做进一步的沟通,最终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海军开始调集部署,而叶名琛却丝毫不予理会,还兴致盎然的连续两天去看乡试骑射。面对已经穿越虎门的英军舰只,叶名琛下令广东水师后撤,不准开炮,也不准还击。沿途的炮台守军,也都收到了叶名琛的命令,走避不战。然后么,英军轻轻松松的占领了广州城外的所有清军防御工事,直逼广州城下。

    叶名琛倒是很坦然,下令封闭海关,中断贸易,我制裁你们,不跟你们做贸易了。但是,在坚船利炮之下,是你叶名琛说不做生意就不做了么?于是,叶名琛又调集了乡勇团练,大肆操练,试图震吓英军。英军当然不予理会了,就是来打仗的,还怕了不成。英军炮轰总督衙门,而叶名琛则“危坐二堂,绝无惧色”,坦然呀。他如此坦然的原因,我们后面说。英军因为人少,冲入广州城劫掠一番之后,撤了,叶名琛取得对英作战的“完胜”。

    三、清朝一品大官,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供人观赏,是什么情况?

    叶名琛,清朝两广总督。他被人当成猴子观赏之说,是源自在1858年,英国侵略军入侵广州之战中,叶名琛兵败被俘,被英国人囚禁在印度加尔各答,遭到种种无礼待遇,一年后绝食而死。期间据说他曾被关在笼中,被外国人当成猴子观赏。但这种“被当猴子观赏”说法真实性值得打个问号,已知的可信史料中,并无此记载。


    一、叶名琛生平简历

    叶名琛(1807年~1859年),湖北汉阳人,曾任清朝广东巡抚、体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叶名琛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饱读书史,满腹才学,18岁中贡生,26岁中进士,38岁担任广东巡抚,可谓仕途一帆风顺。

    《清史稿》记载,叶名琛“性木,勤吏事,属僚惮其威重”,是一个勤勤恳恳、威望素著的封疆大吏,但他也也有缺陷,“颇自负,好大言”,有时会有些不切合实际的言行举止。

    叶名琛之所以能平步青云,得益于他的一项“业绩”:善于平息剿灭农民起义。他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占比例最多的就是“剿匪战报”,以至于给咸丰帝留下他文武全才的印象,才会对他委以重任。

    二、叶名琛兵败被俘

    叶名琛担任两广总督期间,正值西方列强侵略瓜分清朝的高峰。英国人多次向叶名琛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并发出战争威胁,叶名琛的反应却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六不”: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最终英国人在坚船利炮的火力下击败清朝,杀入广州,叶名琛就此被俘,被英国人押上“无畏号”军舰,押往印度。

    叶名琛最初还寄希望于能够面见英国国王,与之理论一番,得知毫无希望后,叶名琛以“海上苏武”自居,绝食而死。叶名琛的能力虽然一般,但爱国之心还是值得肯定的。

    四、清朝一品大官,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供人观赏,是什么情况呢?

    因为他兵败被俘虏,他当时被英军俘虏,这些人侮辱他把他带到了印度,供人参观。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