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特别之处:
1.女人四季戴口罩,
2.电摩多的无处不在,
3.普通话很难听到,
4.城市道路七拐八拐说不清方向。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河南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郑氏三公塑像
这三公分别是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是郑国的头三个开创性君王。
如今这个西周一直到战国时期的郑国,留给河南省的最大历史遗产,就是“郑”这个名字。郑州、新郑等地名,就是发源于此。春秋初年的郑国在郑庄公的治理下,国力强盛,这时候我们众所周知的春秋五霸都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
郑庄公连周王都不放在眼里,甚至还为了攻打宋国,和周王闹翻,最终周王看不下去了,发兵攻打郑国,爆发了郑周繻葛之战,结果周王受了伤,天子威严扫地。
郑周繻葛之战
“郑伯克段于鄢”之典故
郑国后来衰落,被韩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为郑姓的由来。郑姓在河南流传下来,韩国派往秦国的间谍水利工程师郑国,就是以郑为姓。
新郑这个名字,是因为上文所言,郑国从陕西凤翔迁到河南,因此为了区别两个郑地,就以“新郑”命名郑国搬迁到河南的这个地名。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在此地设颍川郡,辖有新郑县。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
郑州这个地名自此而始。
隋朝一统后,延续了郑州这个地名,唐代依然有郑州之地名,贞观七年(633年)郑州迁移到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郑州的建制和治所才固定下来。
直到清朝,郑州依然为直隶州。
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
1928年,恢复郑州的名称,直到今天。
话说楼主以后不要提问此类问题了。身为一个大河南人,我不愿意贬低我们河南,但是事实确实如此。不要扯什么郑州八大古都之类的问题,其实是不是都无所谓,不会为河南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所谓郑州的古都我没怎么去详细了解,估计还是和黄帝、大禹之类的上古人物有关吧,几千年过去了,不存在是很正常的,又是黄河边上,随着历史长河淹没很是正常,还有,不要天天说我们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事实虽然如此,但是并不会扭转我们河南人在全国人民眼中的形象,天天说这些,反而显得我们小家子气。。。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本省去的地方不多,除了郑州,其他的浙江,江苏,陕西,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江西,广东,云南,内蒙,甘肃,北京,这些地方很多城市我都有幸生活乃至旅游过,说说我的感觉吧,如果排个名的话,河南就是倒数第二,也就比安徽强一点。真心话,其他地方远远的把我们河南甩在了身后。也就郑州洛阳还值得一提,其他地方不堪入目了都。举个例子,我在江西在农村生活过一个月,他们每顿饭都是至少四个菜,而且生活质量特别高,水果之类的餐后必吃,还有泡茶喝,反正我所在的南阳市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市区的人至少一半以上达不到这个水平,农村的就更不用讲了,然而我所去的那个县城经济水平很一般,他们也是所谓的贫困县,我就不明白,这么富裕的地方还是贫困,而我老家那些村子里的人,几十年都晚上做个面条丢点菜叶子,这样的人都不贫困。。。。天理何在?
国家对河南的扶持力度太小了,杯水车薪啊,所以我们还是加大力气发展经济吧,早点实现经济上的腾飞,别为了面子为了这些虚假的东西天天争来争去。。
就说一个事实,经济发达的地区有谁天天在争这些古都什么之类的?杭州、南京、北京,这些城市谁在和你争?武汉历史不悠久吗?
埋头干正事才是最重要的,别被国家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