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开国八大员帅

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出自黄埔军校的是哪些?

黄埔英杰出将星,名帅开国万世颂,彪炳千秋垂史册,矢志不渝照汗青。

开国将帅是指中为创建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其中出身黄埔军校的53人,包括:元帅5人(占半数),大将3人(占30%),上将10人(占17%),中将12人(占6.78%),少将23人(占1.69%),这其中上将及以上者18人,占比23.38%,比例相当高。

黄埔军校的历史比较复杂,曾几度更名(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在武汉、南京等地开设分校和各种训练班,后又搬迁校址,因此对黄埔军校同学身份的认定比较复杂,但开国将帅都是早期毕业生,因此身份认定上没有疑义。

这53人中,既包括教职员出身,也包括毕业生,具体名单如下。

教职员出身7人,其中元帅3人,中将1人,少将3人

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文书,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曾泽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区队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戴正华(黄埔军校军医处军医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魏镇(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军事教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毕业生出身46人,其中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1人,少将20人

为统计列表方便,以下按照毕业期次列出名单,同一期次内按军校高低排列。

第一期(1924年)6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2人

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赓(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阎揆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三期(1926年)3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1人

常乾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韩练成(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徐介藩(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四期(1927年)13人,其中元帅1人,上将3人,中将4人,少将5人

林彪(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肖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奇涵(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倪志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莫文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唐天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曹广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逸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方之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洪水(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白天(步科,195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五期(1928年)5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1人,少将1人

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杨至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宋时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谭希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廖运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六期(1929年)7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1人,少将2人

罗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伯钧(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郭天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开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周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七期(1930年)5人,其中中将1人,少将4人

何德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陈锐霆(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启明(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兴纲(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作尧(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八期(1931年)3人,全部为少将

张希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陶汉章(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朱家璧(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九期(1932年)1人,少将

吴克之(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十期(1933年)2人,全部为少将

张学思(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高存信(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十一期(1937年)1人,少将

黎原(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近代史上,广东籍的名将都有谁?谁能排第一?

一、广东籍名将都有谁?

按照中国近代史的年代划分,广东籍的名将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鸦片战争到民国建立时期的名将,二是人民军队的名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三是国民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鸦片战争到民国建立时期的名将,广东籍的名将主要有邓世昌。

人民军队的名将,广东籍的有:叶挺、叶剑英、肖向荣、邓逸凡、曾国华、谭甫仁、邓兆祥、李资平、杨永松、陈德、黄远、彭显伦、王作尧、杨辉图、叶松盛、曾鉴修等人。

国民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广东籍的有:许崇智、李福林、徐景唐、张发奎、薛岳、邓演达、李扬敬、余汉谋、黄镇球、朱晖日、蔡廷锴、罗卓英、蒋光鼐、缪培南、吴奇伟、黄琪翔、何瀚澜、邓仲元、张民达、邹洪、黄百韬、陈章、何世礼等。其中蒋光鼐、蔡廷锴、邓演达、黄琪翔等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春,叶剑英、周恩来与张冲在七贤庄

二、广东籍名将中谁能排第一?

我认为排第一的只能是叶剑英,理由是:

1、他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

叶剑英(1897—1986),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19军军长、福建军区司令员等职。南昌起义前夕,他得知汪精卫等企图解除叶挺、贺龙部队武装,他及时通报叶挺,并策应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1927年12月,他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广州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成为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开端,开始了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2、他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他参与指挥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战役,长征开始后,参与主持总司令部的日常工作。长征途中识破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在危机关头为党和革命立了大功。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叶剑英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兼18集团军参谋长,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等职。

他作为中共代表,与国民党和美国代表调处国共军事冲突,监督双方执行停战;他与聂荣臻、彭真一起,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随后,他参与领导华南剿匪和经济建设等工作,主持制定解放海南岛的作战方针和战役计划。

纵观他的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十大元帅之一。

3、他是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等职,参与领导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4、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担任数个重要领导职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立了新的历史功勋。

1975年5月,叶剑英在北京住地

所以,叶剑英应该在广东籍名将中排第一。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