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建大学习生活马上两年了,不知不觉再开学就要大三了。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并不怎么知道建大,但最终稀里糊涂的从东北来到了西安。怎么说呢,当初一心想去个211,但是由于语文没有及格,来到建大,但是来到这并不后悔。
我们是在“偏远”的草堂校区,虽然离市区比较远,但是设施还算齐全,学校也在一点点的修建,宿舍条件很好,相对于雁塔校区的快节奏,草堂的生活似乎更慢一些,但也很适合学习。学校十分重视学科竞赛,两年中也参加了不少的比赛,建大最近两年十分注重学风建设,抓的也比较严,老师大部分都很不错,讲课认真课后问问题也十分的耐心。虽然现在土建行业不景气,但是也还算行吧。学校有很多行业内杰出校友,在就业中,起码土建这个圈子还是很认可建大的。建大有一些很好的专业,例如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给排水,建环,智能,工程都挺不错的。也有很多的大牛,学校也培养出了不少院士。
建大从冶金部直属到现在的教育部,住建部和陕西省共建,由于陕西的经济实在养不起这么多的好大学,建大也开始了扩招,虽然建大外界感觉再退步,但是在学校这两年也看到了学校也下功夫,周围也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优秀的老师,作为建大的一份子,还是希望建大越来越好,在即将到来的双一流评估中有好的结果[撇嘴][撇嘴][撇嘴]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
东晋有席地而坐的风俗。在晋以后此风俗在关中地区更是被“发扬光大”,关中人基本保持了“坐”的本意,只是姿势稍有改变,膝盖不着地了,大腿压在小腿肚子上,就变成为蹲姿,于是乎想蹲就蹲,此风尚也就世袭了下来。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里,屋顶一般是“人”字型结构。然而在关中,很多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
第三怪:碗盆分不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自我感觉这碗蛮漂亮,白底青花,一种很强的沉重感。
第四怪:帕帕头上戴
在关中风俗中这一怪最好解释了。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故乡间女子、老太太,每出门皆习惯头上顶戴一手帕,防尘防晒、方便实用,一举多得。
第五怪:面条像裤带
关中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农作物种植使得关中地区成为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在以米菜为主的地方的人们总是想不通,那关中人天天吃面条没个花样换,怎么就吃不烦呢?
第六怪:锅盔像锅盖
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
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
只须瞥一眼关中人手持热蒸馍夹油泼辣子大口咬嚼之行状,你无疑就会明白,“油泼辣子一道菜”,其实只是外地人的眼中之怪,对陕西本地人而言,则早已是司空见惯寻常事了。
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陕西的特有戏曲大家都知道是秦腔,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等都是起源于秦腔,所以被尊为是“百戏之祖”,也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只知道陕西八大怪?远远不止!原来第九怪竟然是
九、姑娘不对外
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只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
上一篇:建工八大员培训_八大员培训课件
下一篇:安顺八大员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