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从监狱里刑满释放的人,受到过人生的打击,对今后职业的选择更加犹豫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工作关系,本人接触到不少刑满释放人员,说一下就业方面的看法。
首先,要顺利过渡好生理,心理和行为社会适应期。监狱是一个奇特的时光留滞区,尽管犯人每天都看电视,但很多犯人的思维常常停留在入监的那个时候,特别是服刑时间比较长的人,回到社会后常常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这个时光断层十分明显。即使是对曾经的熟人的为人处世方式也不是很理解,眼睛里总是充满迷茫,他们往往不善于同周围的人交往,怕同陌生人接触交流,只有遇到一起服刑过的人才像找到感觉一样,表现活跃一点,这个适应过程视服刑时间长短,大概要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只有对当前社会人情世故等各方面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才好融入其中找到一席栖身之地。
其次,对想选择的行业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有部分服刑人员犯罪前曾经是社会上的精英一族,有的还曾经是行业里的佼佼者。还希望回到原来的行业里继续奋斗,但现在有很多行业明确规定不录用受到过刑事处分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现在的这个情况都是对自己曾经犯错误的惩罚,我们都不可能让时光倒流回到从前,今生只能接受了,必须果断放弃在这些入职身份限制性明确的行业刨食的幻想,退而求其次吧。
第三,谨慎同曾经的牢友联系。不可否认,一起同过仓(坐牢)被认为是当今社会最铁的朋友关系之一。很多刚刑满释放回来的人,在社会适应期间,经常被原来一起服刑、在监狱里曾经相互帮助关系很好、提前回来的人接风洗尘,除了感激之外也盛情难却。这些提前回来的人有部分是靠机遇找到了合适的平台,目前发展的不错,也有的部分人目前正在灰色空间甚至是犯罪领域拼命寻找新的崛起机会,如果是真心想告别旧我,重头再来,对那些没有正当职业的牢友的第一次以后的邀请就要婉拒。
第四,建议选择职场规则相对简单的纯技术或社会上竞争不太激烈的行业、或者是政府采购的社会服务岗位。高新技术行业或重要管理岗位充满了白领精英,职场暗规则一言难尽,刚刚刑满释放人员连基本社会生活都没有适应,就更难在白领精英层里谋一席之地了。除非你有自己的一门绝技,那就勇敢的走自己的路,让他们一边欣赏吧。在蓝领阶层,凭本事吃饭,如果自己有一技之长,一门心思做自己的事,是会受到务实老板的欢迎的。比如曾经在监狱里面从事电器维修、服装车工、钳工等培训拿到职业技术证书的刑满释放人员就很容易找到收入还不错的对口工作。那些没有一技之长、年龄也没有优势的,如果真心想吃碗清净的饭也是有机会的,现在各地对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工作都很重视,很多城市社区有政府采购的公共服务岗位,比如保洁、园林绿化和红色物业等等,前提是刑满释放人员自己要真正想彻底告别旧我,真心不想再过那种没有尊严的日子。
以上的几点建议,你满意吗?欢迎讨论。
监狱隶属司法系统,在地方归属省区市的司法厅管辖,级别正厅。司法厅下设监狱管理局负责统筹管理全省的监狱,监狱管理局的级别一般是副厅,由此推断,下属的监狱级别是正处设置,其监狱长级别自然为正处。当然,也有大的监狱监狱长高配副厅非领导职务的,但绝大多数监狱,比如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省一监、二监,基本上是正处级别。
很多人可能会问,市里也有司法局,他们不管监狱吗?的确不管。市级司法部门主要职责是抓依法治市开展普法,指导监督基层法律服务、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帮教等工作,对监狱工作基本不涉及。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在地方,监狱的管理权限都集中在省级,市县并无权限。
需要提醒一点,很多人常说的拘留所、看守所,并不是监狱,只是犯罪嫌疑人临时看护场所,归口公安管理,而不是司法部门。
除了地方监狱,全国还有两所部属监狱,分别是隶属于司法部的燕城监狱和隶属于公安部的秦城监狱。两所监狱关押的主要是犯事的高级干部,大家熟悉的一些明星人物就集中在这两所监狱关押。其监狱长常规设置是正厅,应该是全国行政级别最高的监狱长了。
我同学的哥哥两次偷盗做了二十多年监狱,出来后在外面呆了不到一个月自己又找回监狱去说只要有个住的地方管饭就可以干什么都行,后来监狱管理部门协商后就把他留在监狱后勤部门了,具体工资什么的不清楚,我们同学心梗去世通知他,他让我们辛苦并感谢我们,他没有再出来。
监狱长可以直升省监狱管理局局长。
省监狱管理局是省司法厅下属负责监狱管理工作的二级局,系副厅级规格的行政机关。省监狱管理局局长一般兼任省司法厅党委委员或者副厅长,负责全盘工作。局长之外,省监狱管理局还另设政委一职,负责思政工作,级别与局长一样都是副厅级。监狱管理局下属内设机构与其他省直部门一样都是正处规格,正副职分别为正处和副处。
除了内设机构,省监狱管理局直管着若干监狱,比如省一监、二监、三监,每个监狱规格根据自身规模设置,一般是正处级,副部大的监狱可能设置副厅。监狱长兼任党委书记,级别多数为正处。监狱政委为党委副书记,与监狱长同级。
监狱长多数正正处,省监狱管理局局长为副厅,从正处升副厅,理论上在正处岗位上满三年即符合晋升条件。监狱长晋升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没有问题。
虽然监狱长在级别上只比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差了半格,看起来离得很近,实际上中间还隔着两道门槛。
第一道是省监狱管理局副职,包括副局长、政治部主任在内。他们的级别也是正处,和很多监狱长一样,但是他们毕竟是省局领导,如果要选拔局长,组织上出于平衡等各方面考虑一般都会优先考虑这些副职,而不会直接从监狱长中提拔。
第二是省监狱管理局政委。同为副厅级干部,监狱长因为兼任党委书记主持全局工作,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政委则是二把手。没有哪个二把手不想当一把手,因此从常理分析,一旦局长空缺,最有一样“扶正”的应该是政委,而不是那些副职。监狱长连省监狱管理局的副职都比不上,更遑论和政委争机会。
正因为此,现实中监狱长其实很少有直接一步到位提拔省监狱管理局局长的案例。监狱长真要奔着省监狱管理局局长的位子去,正常的路线应该是分三步走,即先考虑争取转省局的副职,再争取晋升政委,最后才考虑转岗局长。
监狱服刑人员与监狱警察沟通渠道很多。
一,管理教育者——管教警察可能最能提现警察与服刑人员的关系。
服刑人员从看守所押送到监狱。其实手续资料很多:检察院的起诉附本书;法院判决裁定书;上诉裁决书;法院执行通知书;犯人所有的基本信息情况报告;身体现状等等。关键的资料少一份监狱都要拒受。
监狱管理部门通过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分析。对每一个服刑人员可谓了如之掌。分配时都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保证改造安全,另一面还要改造好。所以,狱警对自己管理的犯人知根又知底。在一线狱警面前服刑人员的一切几乎是“全裸”的。要不然如何把一个“坏人”变成一个好人呢?
二,服刑人员在监狱最重要的管理单元是“小组”,把犯人分配到到那个组很有讲究。比如,同犯强奸罪的不会分到一个组;同犯金融诈骗也同样不会分到一个组;同案犯可能在同一个监狱服刑,但不会分到同一中队。监狱一般大队(分监区);中队(小监区);小组。
三,中队有政治指导员;中队长;队长。一般指导员和中队长很少与服刑人犯沟通交流。带工队长是服刑人员的直接管理警察。
管教和犯人中间有很重要的角色是“大组长和联络员(通俗“水娃子,情报员,狗腿子”之类的,都是服刑人员瞎起的称呼)。这两人会把各组的内室活动情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矛盾,即时报告队长。队长也会叮嘱他们对某某某进行监视。加上现在都有全方位的监控摄像头,服刑人员的一切都在狱警的眼皮底下活动。即便没有靠“内线”也掌握个八九不离十。本来就是封闭性管理区域。
四,一般情况狱警不会与组员进行过多的面对面交流。引发服刑人员的互相猜测,不利于管理。但是,只要队长找谁谈话,好事少,坏事多。不是调查什么与之有关的线索情报,就是自个犯了监规和被人打“小报告”了。
总之,监狱警察与每位服刑人员一对一沟通很少,整个中队集合训话说服教育的情况多;大队集合比较少;各组组长(队长任命)集合开会比较多。不过每个服刑人员的一切都在管教警察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