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说说后勤新八大员小品

生产队时,“公社八大员”是指哪些人?待遇如何?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建筑“八大员”哪个岗位最吃香?

首先,建筑八大员包括: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

其次,建筑八大员都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岗位,一个工程项目的开展,需要各个岗位的协作和配合,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然而,不同岗位确实在工作要求、工资待遇、发展方向上有些区别。综合来看,以下几个岗位比较吃香。

1.施工员

施工员刚入行工资不高、劳动强度大,但发展前景可观。

通过考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证,后期有望出任项目经理,拿到一万起步的月薪。

想要晋升项目经理、包工头等,对于社交能力和个人吃苦能力要求比较高,比较适合男孩子。

2.标准员

主要承担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组织、监督、效果评价等工作

整体工作较轻松,有时间来发展个人副业或考证。

基本工资工资5000到8000左右,偶有额外收入。

3.材料员

材料员负责对项目的材料进场数量的验收,出场的数量、品种记录。日常和甲方打交道的机会多,因为涉及很多基础物质的选择和把控,整体油水较大。正常工资在5000~10000之间。

4.造价员

造价员的工作环境多在室内,没有风吹日晒之苦,比较适合女孩子,就是各项计算工作需要细致操作,有点费脑力。不过造价工作的薪资待遇还是比较好的。正常工资也在5000~10000之间。

最后,建筑八大员考试难度不大,证书含金量一般。想要在行业内长久或向上发展的工程人,要尽快规划考取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高含金量的执业资格证。

建筑八大员岗位职责分别是什么?哪个证书容易考?

建筑八大员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八大员,其中包括: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预算员)、资料员。

一、各岗位岗位职责要求

(一)施工员

建筑施工员是指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做好工程开工的准备工作,先初步审定图纸、制定现场施工方案,提出技术措施、施工技术管理,以及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控制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施工员是一个特别辛苦的工作,风吹日晒,一般人真做不来。

(二)材料员

建筑材料员是主要是负责对项目材料进场数量的验收,出场的数量、品种记录,要对数量负责,对负责的项目所进场的各种材料的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的收集,还有对材料的保管工作,并要对各分项工程剩余材料按规格、品种进行清点记录,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数字,以便做下一步材料计划,据说是个“肥差”。

(三)安全员

建筑安全员是指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从事施工安全策划、检查、监督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并要熟悉生产环境和施工工艺,防火防盗防伤害防中毒等、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等,排查动态隐患,有义务提醒纠正一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和不安全动态。还要宣传安全知识,做好安全生产排查工作,一般从事建筑安全员工作人员,都要求细心,做事认真,要有“事无巨细”的态度。

(四)质量员

建筑质量员是指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从事施工质量策划、过程控制、检查、监督、验收等工作的专业人员。负责核查进场材料、设备的质量保证资料,监督进场材料的抽样复验。遇到工程质量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反应,要是因为个人不负责任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负主要责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筑质量员责任重大,因为它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标准员

建筑标准员是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从事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组织、监督、效果评价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1、负责建设标准实施交底、跟踪、验证施工过程标准执行情况,纠正执行标准中的偏差,重大问题提交企业标准化委员会。

2、参与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分析标准执行中的问题。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且完成。

(六)机械员

建筑机械员是指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负责工地机械设备资产管理、机械设备使用与检修管理、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管理、成本统计及核算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其中包括机器使用后的及时检查、维修、清洁、保养、拆卸中零件的管理、交接验收、调运、保费等。使用机械后,还要负责落实对建筑机械设备的登记工作。每天都跟机械打交道,机械相当于亲人朋友。

(七)劳务员

建筑劳务员是指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从事劳务管理计划、劳务人员资格审查与培训,劳动合同与工资管理、劳务纠纷处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劳务员就像是建筑八大员当中的“老师”,在建筑方面遇到什么事都得出面。

(八)资料员

建筑资料员是指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移交等工作的专业人员。说劳务员像建筑八大员中的“老师”,那说起资料员更像是建筑八大员当中的后勤,看似不重要,实则离不开。

二、关于哪个证书容易考

在建筑八大员中对于资料员和安全员的要求会低一些,所以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这两项专业是最容易考的。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强盛,建筑资料员和安全员社会需求量逐年提高,现在资料员和安全员已成为工程行业必不可少的专业人才。从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来看,资料员和安全员的市场需求量将是十分庞大的。

建筑资料员是指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移交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专业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及操作计算机建筑应用软件的能力。建筑资料员需要具备如下技能:1、建筑图纸的识图能力。2、熟悉建筑施工流程,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施工流程要熟悉。3、手工整理资料的能力。4、熟悉资料整理归档规范。5、熟练掌握资料整理软件。6、熟练掌握隐蔽验收、分部验收、竣工验收的程序。7、熟悉资料整理的内容和流程。

建筑安全员是指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从事施工安全策划、检查、监督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并要熟悉生产环境和施工工艺,防火防盗防伤害防中毒等、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等,排查动态隐患,有义务提醒纠正一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和不安全动态。还要宣传安全知识,做好安全生产排查工作。建筑安全员需要具备以下意识:1、加强安全教育和交底,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2、加大巡视检查力度,抓住重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3、公司及项目部(项目经理)的大力支持, 建立奖惩制度和细则。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六七十年代,成百上千人“上河工”,他们的后勤保障是怎样的?

答:六七十年代,是一个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的年代,农民治河大军,工程总体布局,是在全国各地区,县委负责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工作,每个公社党委,都要负责成立一个,战山河指挥部,各村要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落实上级党委,分配给你的土石方,挖方和搬方任务。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为,要治理一条大河,不是一个村,一个公社所能办到的大事,所以,我们需要动用国家力量方可以办到。


关于治河工程后勤保障工作,一般情况下,是这样运作的:

(一)国家要负责,治河农民工安全保护,宣布发动,组织协调,责任落实管理,以及囯家物资动调动,后勤保障工作。

(二)生产队要保障农民工吃喝拉撒,伙食充足供应工作,具体办法是:要从生产队粮库中,拿岀一部分儲备粮,临时成立一个集体食堂,免费充足供给,农民工吃饱吃好饭的问题。

(三)治河农民工用的小推车,锨,镐,铁钎等系列工具,都有个人自己负责准备,并且,免费提供给集体使用。

大型工具例如:马车,拖拉机等,有生产队集体提供解决。

所有的农民工,治河费用开支,其中包括农民工,薪水工资福利待遇等,也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独立核算报销解决。

由此可见,因为,在六七十年代,国家还不富强,在建设这些大型,水利工程过程中,国家投入基本上只起到了,宣传发动组织协调作用,大部分经济物资投入,基本上都是依靠生产队集体力量,依靠农民无私奉献干出来的,所以,农民现在报怨社会,对他们不公平,是有一定道理的。

(原创于2021年12月21日)

生产队时期,农村最吃香的职业有哪些?

有一句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生产队时期农村里吃香的人物,“惹着队长干重活,惹着保管抹秤砣,惹着会计用笔戳,惹着书记没法活”,上述四人是当时最吃香的,车把式、赤脚医生、民办老师是人们羡慕的职业。

体制内的新一把手上任,最先要调整的是哪几类人员?

体制内单位换一把手,成熟的、常规的套路一般是先用1-3个月左右熟悉情况、摸清家底,然后在此基础上着手调整副职分工,通过副职的分工调整已然可以窥探这位一把手的某种意图,随后才开始调整内设处室包括下属机构的中层干部,对单位进行一轮大规模的洗牌,藉此完成目标调整,突出自己的骨干力量,建立自己的核心队伍。至于调整的规模有多大,取决于这位一把手对单位的审视,是觉得还算顺手,还是认为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前者可能微调,后者则会大调。

调整的重点无非几类人:

第一、首当其冲的是办公室主任。这是一把手的大管家,也是大秘,必须对自己忠诚,用自己的心腹。基于这个特性,多数一把手上任后都会换掉办公室主任,从单位内外选一名信得过的人调整到这个岗位。当然也有少部分办老公室主任因为工作等原因获得新领导信任继续使用的情况,这种个例不多见,且一般不会超过三届,也就是说办公室主任很少有服务超过三任一把手的。

第二,是财务部门负责人。后勤保障的另外一个中枢就是财务部门。财务稳,位子才坐的稳,反之一把手也会心慌慌。因此出于保险起见,也是为了推动工作更顺畅,新任一把手一般也会考虑调整财务负责人。

第三,是人事部门负责人。人财物是一把手掌控一个单位的三把利剑,缺一不可。新领导上任,人事部门负责人不出意外也会调整。

第四,部分核心业务部门负责人。换上一两个自己信得过的,把工作推动开展起来,单位就会顺畅起来,一把手位子自然而然便坐的稳当了。

当然,以上套路是惯例,不排除部分一把手不按套路出牌,比如上来就调整人事把办公室主任换了,类似的超常规举动在现实中也不少见。因此体制内的一把手到底会怎么调整人事,关键还得看个人性格和行事风格。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