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第一书记 八大员九件事

驻村第一书记和办公室主任,哪个更有前途?

这两个岗位没有可比性,绝对是办公室主任更有潜力。理由三点:

第一,级别不在一个层次。驻村第一书记属于各部门各单位派驻贫困村的工作人员,名义上是第一书记,其实为非“三定”岗位,不再机构编制部门管理序列,本身不设定级别。单位可以派一名科长去贫困村干第一书记,也可以派副科长甚至科员去,而办公室主任是妥妥地实职岗位,以地市级机关为例,级别是正科,下一步的目标是提副处,而如果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是一名副科长,他的下一步目标是冲击正科,两个岗位级别不一样,起点也不一样,何来可比性?

第二,岗位的服务对象有区别。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是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面对的是基层群众和单位,在职责上不可谓不重要,可毕竟离单位、领导远了,真正到提拔的时候,不见得想得到你。而办公室主任不一样,他的职责是保障单位运行,上传下达,左右协调,长期服务单位主要领导,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般都是提拔晋升优先考虑的对象。当然,这几年因为政策的倾斜,驻村书记提拔的也不在少数,但从整体比例来看,还是办公室主任更占优势,先天条件摆在那,不能不服。

第三,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不一样。办公室主任是单位的管家,事无巨细,工作比较繁杂是事实,不过只要取得主要领导的信任,好久了熟能生巧,也不是难事,无非多付出点时间而已。可驻村书记不一样,脱贫攻坚现在是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驻村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不仅要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还得做到不能让老百姓有意见,诸如定点打卡、数据汇总、建档迎检等事务,足以让驻村书记忙的团团转,稍有不慎随时可能被问责,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都不小。同样是付出,同样很忙碌,同样有压力,驻村第一书记有时候反而不如办公室主任提拔更快,从个人前途考虑,肯定选后者更好。

当然,如果是在十年前有机会当驻村第一书记还是不错的,那时候各地刚开始启动派驻贫困村书记工作,为了估计机关干部下乡驻村,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政策,明确驻村第一书记可以优先提拔,并用公开选拔等方式切实解决了一批驻村第一书记的提拔问题,有力促进了驻村帮扶工作。当时驻村第一书记或者叫贫困村第一书记,有80-90%最后都得到了提拔,可见驻村书记的晋升优势。现在虽然各地仍有政策倾斜,可随着驻村书记的增多,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提拔驻村第一书记,因此在与办公室主任的PK中自然就处于了下风。

不过从长远来看有机会当驻村第一书记还是值得一试的,一方面他可以锻炼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在与基层群众沟通打交道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另一方面驻村第一书记干的好,的确有很大的机会提拔,这也是体制内公认的客观事实。

生产队时,“公社八大员”是指哪些人?待遇如何?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事业编的驻村第一书记有望与(社区)村书记参加考录公务员吗?

纠正一下,驻村第一书记属于“五类”人员,不是参加考录公务员,而是可以参加乡镇领导换届选举。

我们经常所说的五类人员,主要是指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

第一类、乡镇事业编人员。乡镇街道事业编主要分布在“一大队、三中心、一服务站”:①综合执法大队;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③政务(便民)服务中心;④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⑤退役军人服务站。

第一书记 八大员九件事

第二类、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村支书,经济发达的地方,有村企业的,又成为村党工委书记。

第三类、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县里或乡镇的选调生被安排去村、社区任职,比如担任村副书记、村长助理、副村长职务。

第四类、村第一书记。主要是指上级安排到村里的扶贫帮扶,并且担任第一书记的人员,这些人员有可能是乡镇公务员、事业编,还有可能是县直、市级、省直人员在编人员。

第五类、驻村工作队员。和第四类人员一样,主要是指上级安排到村里的扶贫帮扶的工作队员,但没有担任具体职务,这些人员有可能是乡镇公务员、事业编,还有可能是县直、市级、省直人员在编人员。

以上五类人员,都可以通过县委组织部统一选拔,进行量化考核,尔后参加乡镇换届选举,进入乡镇党委班子,或者选举为副镇长。

前段时间,与一位老同事通电话得知,同事已经从事业编副科转任为乡镇副镇长了。

该同事与我在乡镇机关工作共事大约9年,年龄比我小2岁。他是事业编制,省农业大学毕业,一直在我们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期间还参与乡镇扶贫工作,担任乡镇驻村工作队员,成绩突出,受到省里表彰。机构改革后,任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级别为管理岗8级(副科级)。

同事所在乡镇换届选举,有一个“五类”人员名额可以通过选举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通过乡镇党委的量化考核,同事考核分数名列第一,并上报到县委组织部。

乡镇“五类”人员,可以通过乡镇换届选举,进入乡镇党委班子,或者选举为副镇长。比如: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可以通过乡镇换届选举,当上乡镇党委委员或副镇长,实现由科员到科级领导的转变;乡镇事业编,也可以通过乡镇换届选举,当上乡镇党委委员或副镇长,不仅实现身份上的转变,还实现职务上的晋升。

村干部属于公务员吗?退休后有工资吗?

明确告诉你,村干部不属于公务员也不属于事业编制,但是现在属于有组织关系的人,在县组织部长有档案的,工资待遇纳入县乡财政,收入有保障。这里指的一般村干部是“三大员”,即村书记、村主任和村会计,现在主推“一肩挑”,村书记兼任村主任,一个副书记代替村主任位置,村总支委和村主任5年一届,选举产生,村会计采用任命制,不需要选举。苏北地区扣除五险后月工资我在3000左右,还是可以的,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收入,有保险肯定就有退休了,当了村干部那在村里也算是人上人了[捂脸]

然后还有其他的村干部不管任职称呼是副书记还是副主任等等都属于跑腿的,没有规定的工资待遇,看书记的心情和村财务状况来定。

不知这回到答你满意不?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