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对扶贫驻村工作队工作点评_如何有针对性地对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开展培训

内容导航:

  • 如何加强管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
  • 如何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管理
  • 如何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 如何让驻村帮扶工作助力农村发展
  • 一、如何加强管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

    二、如何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管理

    一要体察民情 做好民情调查员
    要始终把倾听民意、体察民情作为驻村工作的切入点,驻村干部要扎根农村,真正在村里住下来, 既要身住更要心住。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掌握所驻村人口、资源状况、基础设施、村民收入、弱势群体等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帮促工作打好基础。
    二要化解民忧 做好纠纷调解员
    驻村干部要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排查和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协助做好信访工作,做到提前介入,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农村社会安定团结的各种突出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对一些土地纠纷、社会治安、水利纠纷、山林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驻村干部要协助镇、村干部及时妥善解决。对各种社会、家庭、邻里矛盾,以法以情以理做耐心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尽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要拓宽渠道 做好村民致富好帮手
    驻村干部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千方百计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寻找具有造血功能和长期效益的项目。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从长期效益出发,选准帮扶项目。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中,驻村干部要帮助农民改善生产条件,认真排查好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瓶颈”问题;帮助农民提高农技水平,做到扶贫扶智并举。

    四要要把促进农民群众增收作为工作重点。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要为农民群众传授新的科技种养技术,提供信息帮助,引进新的有发展前景的农业种养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着眼于改变帮扶村贫困状况,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入户走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为帮扶村确定了发展特色产业,打通对接销售渠道,实现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的产业帮扶方案,并积极推进和落实。必须不断帮助村和社区干部拓展发展眼界,转变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布局群众受益快、受益面广、受益长远,地方优势和特色较为明显,符合群众发展意愿的项目。在帮扶工作中,要打破帮扶就把资金送一送、相互走一走的老模式。把解决农村和群众的困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坚持把选派村的焦点、难点问题作为帮扶的重点,发挥自身优势,与乡村两级密切配合,使“婆家”与“娘家”形成合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帮扶工作,加快帮扶村的发展。帮扶单位不仅从经济上支持,还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在人力、物力、技术和智力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不断拓展帮扶形式和内容。

    五要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根本。
    一是县直部门帮训理思路。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工作,组织协调驻村干部和联系帮扶单位深入村组,采取调研座谈、形势分析报告、专题辅导、外出学习考察、提供信息支持等形式,多渠道、多方式组织村干部进行学习培训,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帮扶寻求发展致富道路;要帮助联系村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引进和培植新的产业项目,采取“引、传、帮、促”的方式转变群众观念,带领群众创业,即在致富门路上“引”,在致富技术上“传”,在创业致富困难上“帮”,在创业致富上“促”。要通过领导干部下基层,对无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滞后、群众收入普遍较低的自然村实行重点帮扶,帮助引进和发展特色种养产业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要把解决农村存在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工作核心。
    帮扶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必须把解决如乡村道路和桥梁、水渠、水坝的维修、用电难和扩建工程等作为“挂包帮”活动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造福民众。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重点了解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急、最怨、最缺、最盼的具体问题。了解农民群众对农村低保,春荒救济,农机补贴等党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办理建议。针对性地在遇到问题最多、存在困难最大的自然村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农村低保户、残疾人等老、弱、病、残为主的弱势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通过服务下乡、扶强帮弱,帮助村级组织解决政策、科技、信息、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实现“村级班子坚强有力、农村工作规范有序、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七要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
    要通过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调查研究、领导联系点等制度,要深入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把群众最盼最急的问题作为最大的要务来抓,及时化解矛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信访排查矛盾清理工作,努力消除隐患,预防和减少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及时巩固维稳工作成果。加大普法力度,加强排查调处,完善社会治安群防和化解农村矛盾机制通过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的自我约束能力,使群众逐渐能自觉通过合法渠道有序解决矛盾纠纷。结合帮扶村发展实际,积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 对各乡镇的民情、村情进行一次大的调查,做到了解民情、村情,对各村存在的山林水利、土地纠纷、宗族邻里矛盾等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进行排查和调处,尽量减少问题上移,对确实需要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搞好沟通协调,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如何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一是强化牵线搭桥,推动工作落实。合理调整包片领导及驻村干部,建立党委、政府与驻村干部定期联系制度,由包片领导带领驻村组长与驻村干部与各村干部、群众会面,宣传相关政策,增进干群关系,促进工作开展。同时,各村把在发展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向驻村干部介绍,驻村干部及时到实地调查核实,再结合帮扶实际,征求村委及群众意见,形成帮扶计划,确保驻村工作不走过场,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严明工作纪律。组织部门履行好指导和监管责任,统筹协调解决驻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派出单位要按照倒挂考核有关要求,履行好监管和帮扶责任,确保干部脱产常驻;协助配合好乡镇(街道)党(工)委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每季度至少要到本单位驻村点开展1次调研,每年为所驻乡镇和村解决几个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乡镇(街道)党(工)委履行好主体责任,加强驻村干部的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为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和村第一书记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县纪委、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把驻村工作纳入专项督查内容,建立督查机制,制定督查计划,定期开展督查,严格问责通报,对驻村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格问责通报。进一步完善驻村干部和村第一书记召回机制,对工作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打不开工作局面采取通报一批、召回一批、调换一批的方式,优化驻村干部队伍,确保驻村工作时间和效果,坚决防止走过场。建立健全驻村考勤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走访制度、述职考评制度、激励制度等,重抓两头,严管中间,奖优罚劣。
      三是强化培训提升,全面提升素质。进一步加强“讲、访、帮、促”活动,不断推动驻村干部“一宣四帮”工作,提升驻村干部对党的重大政策理论宣讲力度,大力推进驻村干部道德讲堂活动,在驻村干部中推选一批工作业绩好、群众口碑好的驻村干部组成宣讲团,总结驻村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以片区为单位,开展宣讲活动。同时,进一步强化驻村干部SYIB创业培训,全面提升驻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和激情。
      四是强化信息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干部职工大会、村民小组会议宣传做好驻村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专人作为驻村工作联络员,及时掌握驻村干部工作动态,收集整理驻村工作相关材料,加强对干部驻村工作的宣传报道,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大力宣传,为不断深化干部驻村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如何让驻村帮扶工作助力农村发展

    先扶瓶吧,培训的事好说好说。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