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白莲教天理教起义_白莲教起义中的道理是什么?

内容导航:

  • 白莲教起义的意义有哪些?
  • 怎样理解白莲教起义?
  • 白莲教起义的结果和意义:白莲教起义有什么影响
  • 清末的白莲教起义是什么
  • 一、白莲教起义的意义有哪些?

    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抗击了清政府从16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20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二、怎样理解白莲教起义?

    白莲教,一个民间宗教组织,据传说,公元1133年,由茅子元创立佛教分支白莲宗,因教徒“谨葱乳,不杀不饮酒”,故又名白莲菜,后逐渐演化为民间社群组织白莲教。

    发展
    南宋时期,因是佛教分支,故影响不大。元朝时期,教内发生分歧,其中一派开始反抗元朝统治。公元1351年(元顺帝11年),元朝政府强征民夫堵塞黄河失口,引发了全国规模的红巾军大起义,红巾军即与白莲教有密切的关系。明初朱元璋多次取缔白莲教。清入关后,白莲教徒以反抗为己任,倡言“日月复来”,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从而遭到清朝镇压。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白莲教活动频繁。嘉庆年间白莲教与地方人民结合,引发川楚教乱。

    川楚白莲教起义,亦有人称之为川楚教乱,指中国清朝中期爆发於四川、陕西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政府的事件。

    乾隆末年,由於人口增长迅速,土地兼并严重,中原各地出现饥民,其中大约有100万人前来有着大量荒地的川楚边境就食,白莲教以「教中所获资财,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周行天下」等平均、互助思想在其中迅速流行。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湖北各地白莲教首领约定在次年起义,此事为清政府侦知,便以邪教为名大量抓捕教民,一时各地地方官以查拿邪教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不论习教不习教,但论给钱不给钱」,「不遂所欲,即诬以邪教治罪」。这进一步激起了教众的反抗。嘉庆元年正月初七(1796年2月15日),宜都、枝江一带的教众首先起义。三月初十,襄阳王聪儿、姚之富等人起义,成为各支白莲教军队的主力,在湖北、四川、河南、陕西各省游动作战。

    由於各支义军互不统属,无法相互呼应,遂被清朝军队各个击破。嘉庆三年(1798年),襄阳义军在湖北郧西被包围,王聪儿、姚之富皆跳崖自杀。此后,清朝推行团练和坚壁清野战术,筑起大量寨堡,将村落百姓强行移居其中,又训练团练进行防守,从而切断义军粮草与兵源的来源。至嘉庆九年(1804年),义军被全部镇压。

    这次大规模的起义耗费了清朝政府大量军费和军力,据统计,清朝前后投入超过两亿两白银,相当於其四年全年收入,国库为之一空,标志著清朝走向衰落的开始。

    三、白莲教起义的结果和意义:白莲教起义有什么影响

    白莲教起义又称“川楚白莲教起义”。 清嘉庆元年(1796年)至九年(1804年),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
    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四、清末的白莲教起义是什么

    白莲教起义的教义在于现世佛死了,来世佛也就是弥勒佛要降临。在此新旧交替的灭法之世,天下大乱,民众受苦,所以入教来开辟一个新世界,迎接弥勒佛的降临。
    至于他拉拢教众,就是用些变戏法的手段,比如白莲盛开啊,佛光普照啊,让民众相信他们真的会仙法,而且入教以后都是兄弟姐妹,都互相帮助,出门在外可以借住兄弟姐妹家里,吃喝住行都有帮助。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