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中国的战争史有哪些_关于中国战争时期的资料

内容导航:

  • 关于解放战争的资料
  • 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资料
  • 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 中国战争历史顺序
  • 一、关于解放战争的资料

    解放战争的资料: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到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扩展资料: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

    1、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解放天津和北京的战役,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近现代最大的国内战争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

    林彪、罗荣恒、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地区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三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

    2、辽沈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巨大的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70万人,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恒指挥下,遵照中共中央的决战部署,发动辽沈战役,当时,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集团总兵力为55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3个孤立地区。

    自9月12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以主力南下奔袭北宁线,扫清了锦州外围之敌并迅速包围锦州,同时将由华北、山东及沈阳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敌军阻击在塔山、黑山、大虎山等地区,10月15日解放军攻克锦州,全歼国民党军10万余人。

    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切断了国民党军从陆上逃往关内的道路,17日,长春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2万余人起义,19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所部7万余人投降,长春即告解放。

    3、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共歼国民党军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军在华东、中原战场的主力丧失殆尽,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已处在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淮海战役,又称徐蚌会战,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

    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这场决战,中国共产党方面称为淮海战役,南京国民政府方面称为徐蚌会战。

    杜聿明、刘峙防守的中华民国国军的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早人被共产党刘伯承、邓小平、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消灭及改编,人民解放军则伤亡13.4万人。

    二、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资料

    1,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5,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

    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6,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7,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8、对越自卫反击战,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间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称取得胜利。

    随后解放军开始对越南北部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毁灭后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在中方撤出之后也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反侵略、反帝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者的民族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社会”。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反侵略发展成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国人民(包括农民、工人、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革命阶级)和封建主义或势力(包括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等)的阶级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封建社会”。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通过斗争,将民族矛盾化为民族独立,将阶级矛盾化为人民当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国。


    三、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占领南京后,在日寇总司令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对中国人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被害多达35万之巨。

    1940年6月28日,86架日本侵略军的轰炸机,排着编队对当时的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空袭,所到之处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旧城区几乎成了火海。

    日军731部队在诺门罕实施细菌战后,于1940年、1941年、1942年在中国浙江衢州和宁波、湖南常德、浙赣地区连续三次实施大规模细菌战,造成至少超过3万中国和平居民死亡。

    1943年,日寇从东北各地及山东、河北抓捕来大批劳工,送到井下挖煤。由于饥饿、和常遭酷刑,造成劳工大批死亡,这些死难者的尸体都集中扔在这两个大万人坑里。

    扩展资料:

    抗战期间,中国有4.74亿人口,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战争。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力推动下,曾经内战不休的各派系军队捐弃前嫌、投入对日作战,曾经政见对立的各党派,结成抗战同盟。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是10年独立苦撑战局,此后也主要是靠自身力量抗衡强敌,特别是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孤悬敌后,靠自力更生顽强坚持,中国抗战成为二战中最艰苦卓绝的战争。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中,中国是战争时间持续最长的国家。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日本已经高度工业化,中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家。两国、两军对决,日本意在速战速决,中国则体大力虚,必须充分发挥地广人多的优势,通过长期的战争熬垮敌人。

    在抗击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过程中,中国的局部抗战是阻击法西斯扩张的前哨战。在战胜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军民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体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参考资料:




    四、中国战争历史顺序

    中国抗日战争,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指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
    日本向中国投降
    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
    抗日战争纪念馆
    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战之说。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这样算,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击日本,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最后,日本节节败退,战争以包括中华民国在内的同盟国胜利而结束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