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什么是军事文化军事文化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国防文化?什么是军旅文化一、什么是军事文化
军事文化通常和战略有关的.按照汉语约定俗成的解释:文化广义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狭义指精神财富;军事指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在已形成的人类知识体系中,文化和军事是相对独立的概念和范畴,该书作者也多次将“军事、文化、经济、政治”并提。“文化军事”是什么概念?是文化的军事还是军事的文化?作者定义说“文化军事作为军事领域的精神现象”,“它构成军事系统的基础和环境”。军事领域的精神现象在现有军事理论体系中称为“军事文化”,构成军事系统基础和环境不是精神,而是军事领域的物质。作者把“军事文化”颠倒成“文化军事”,把精神现象作为军事系统的基础,有违军事常识,作为新概念不能成立。
名不正则言不顺。“文化军事”概念不成立,“文化军事战略”也就无从谈起。作者说《文化军事战略》“是预防------战争杀戮的军事干预战略”,又说是“摈弃暴力战争的一个重要标志”。军事干预就是暴力战争,究竟是军事干预还是摒弃暴力战争?只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书评说《文化军事战略》“从文化的战略角度去客观定位和把握现实”,“把文化发展作为军事战略的重要部分来进行立论和研究”,“系统论述了文化如何为建构和创造世界和谐与新的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文化是独立的范畴,系统论述文化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是文化战略,不属于军事领域。可见作者没有说清,评者也没弄懂“文化军事战略”的含义。军事理论体系中预防战争,以战止战,以文化武称为和平战略,论著很多并非空白
二、军事文化是什么意思
以军事的视角感悟文化、以文化的视角解读军事,着力用扑实而富有个性的镜头,触摸基层官兵的文化生态、评点绿色军营的文化现象、解析军事变革的文化内涵、探讨世界军事的文化渊源。
军事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形式、思想都反映军事需求和社会期盼。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军事文化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军事题材的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美术等成为文化思想领域的“领头雁”“常青树”。
《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突出重围》《长征》等数百部军事题材影视和文学作品受到观众和读者热捧,像《士兵突击》里的台词“不抛弃不放弃”,像《亮剑》里的台词“狭路相逢勇者胜”,像《战狼2》里的台词“脱下军装,职责犹在”等,不仅让部队官兵热血沸腾,而且对社会青年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扩展资料:
毛泽东深刻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更是鲜明地提出:“我们的工作首先是战争,其次是生产,其次是文化。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武器装备上,我们无所依凭;在力量对比上,我们没有优势,但是在军事文化的建设上,我们这支军队走在了时代前列,由此而焕发出来的革命觉悟、坚定信仰、强大精神却是无可匹敌的。
三、什么是国防文化?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因果关系——文化的不同导致意识形态的差异,进而引起战争,这在中东是最明显的,尤其是宗教信仰浓厚的地方。
第二: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的融合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和平交流,二是战争碰撞,战争会促进两个民族文化的融合,最最典型的就是元朝的西征,使得各个地区文化的融合促使回族的形成。
第三:序数关系——战争在前面开路进行武力征服,文化在后面同化进行精神征服,武力征服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征服。这也是为什么日军侵华的时候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了。
四、什么是军旅文化
军事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军队军营的文化,表明它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部队官兵,服务阵地,是军营和练兵场,直接或间接地同军事战斗联系一起。
军事文化指从军队的任务和特点出发,军营形成的要求军人共同遵循的政治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奋斗目标,以及为反映这些文化物质所制定的纪律和规章等。
军事文化是军队精神的体现与物化形态,军营文化是部队进行政治教育载体。是官兵陶冶情操,成长进步的阶梯,是铸造军魂,凝聚军心,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针对当代职业军人和广大军事爱好者的特点和兴趣,特别是针对这个群体中广大基层官兵、莘莘学子和社会青年的特点和兴趣,从中外军事历史、军事理论、军事科技、军事文化和战争实践或军事实践等等所汇聚的军事知识海洋中,萃取其精要和“管用”的知识,精心打造了一套军事知识与军事精神的文化大餐,倾力钜献,是以飨之。目的就是要为我军年轻的士兵和基层军官,同时也为社会上那些有志青年和广大军事爱好者,提供一套可资学习、了解和借鉴的军事学识方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