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制服以蓝为主色调,火焰在最高温度时呈蓝色,火焰蓝也被称作消防员的象征色消防七大员记录员。广东不断涌现出一抹抹“火焰蓝”,向险而行,以无畏之心守万家灯火,勇挑重任,以青春之力护一方平安。
杨炳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7月30日,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了2023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十一名个人和两个集体获得2023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其中包括95后广东茂名小伙杨炳,现任广东省茂名市消防救援支队站北六路特勤站战斗班班长,二级消防士消防救援衔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2022年6月,广东茂名石化泄漏爆燃事故现场消防七大员记录员。面对近700摄氏度高温、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杨炳深入核心罐区,“七进七出”完成水炮架设、关阀断料等关键任务,鏖战90小时,阻止了可能发生的连环爆炸。
“保家卫国是伟大的事业,是我们男孩子的梦想消防七大员记录员。”杨炳说。
脱下“橄榄绿”穿上“火焰蓝”
抢救疏散被困人员200余名
1995年出生于粤西红色老区——茂名化州,杨炳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父母务农,始于家庭氛围,他坚韧且务实,2013年承载着家庭的厚望,光荣加入陆军部队服役5年,2018年脱下“橄榄绿”,2019年穿上“火焰蓝”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从陆军某部退役后成为一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员,杨炳入队3年,在各类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的战场上,累计参与灭火战斗、抢险救援任务600余起,抢救疏散被困人员200余名,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3次,被国家消防救援局表彰为“训练标兵”,获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等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不是荣誉不是奖章,而是每次出警把人救出来的那一刻,我内心都能得到很大满足、很有价值消防七大员记录员。”杨炳说,“慢慢发现,这就是我得到了我自己的认可了。”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不变的是初心,红色老区的血脉让杨炳始终怀揣着“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他用担当、奉献和热血坚守着许党报国的坚定信仰和忠诚本色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我很追求对自己的认可,”对于青年来说,部队恰是热血青春的写照消防七大员记录员。2021年6月杨炳光荣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矢志将满腔热忱和无悔青春奉献给光荣的消防救援事业。
2022年6月消防七大员记录员,清远英德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杨炳同战友先后转战3个作业点,抽水排涝,清淤消毒,累计完成近两万立方米的积水抽排和房屋沿线五公里的淤泥清除任务;每年冬季,是全国“小火亡人”事故的高发期,他连续3年主动申请加入到消防宣传的行列中,参加消防安全演练10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10000余人……
“在救援中,他永远是赴汤蹈火消防七大员记录员。”这是人们对杨炳的评价。
2022年6月8日,杨炳与战友们准备进核心区架设水炮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扛起如山的使命
到最危险爆炸核心区与火魔战斗
2022年6月8日,百万吨乙烯生产城市茂名发生石化泄漏爆燃事故,杨炳“七进七出”爆炸核心区,架水炮、关阀断料,与队员阻止了可能发生的连环爆炸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这天,天有微雨,杨炳从凌晨开始在异地处理两个警情后,12点多便收到指令赶赴茂名石化泄漏爆燃现场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有警必出,闻警即达,在离事故现场一公里外就可以看到几十米高明亮火焰伴随滚滚浓烟,出生在化工城市,杨炳对化学品十分了解,他能想到这次火灾非常危险消防七大员记录员。到达后,气体泄漏声混进熊熊烈火,杨炳感觉罐体随时要爆炸,当时心想自己可能是有去无回了,心脏怦怦地跳,“我想到如果牺牲了,但是我哥哥姐姐,父母还是有人照顾,我就有动力,火灾现场就是我的战场,上了战场只能打赢它。”
作为特勤站战斗班班长,杨炳心中抱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听从指挥部命令,在站长的带领下,与特勤站战友们转移到最危险的北侧——爆炸核心区,与火魔战斗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消防站包括了普通消防站、特勤消防站等,其中的消防特勤是消防救援队伍中能够处理一些急、难、险、重等危险性高的灾害事故的消防队伍,主要是对辖区消防站难以处置的急难险重任务进行增援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现场采取了初战控火、冷却抑爆的战术措施,特勤站需在北侧布置1门车载炮、2门移动炮正对着火装置邻近罐区进行冷却控火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下午3点多特勤站接到命令,需架设水炮对着火区的罐体进行冷却消防七大员记录员。因芳烃车间中间罐区的乙烯输送泵发生泄漏起火,起火区主要燃烧物为乙烯,这里的乙烯是随着输送管道输送至城市多区域,如果不能即时有效冷却降温,现场几个储罐将引发连环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架水炮是最危险的,高温而且火情不稳定。”
扛起如山的使命,义无反顾向险而行,当真正执行任务时,杨炳心里只想:“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也去完成任务,这样才能保护救助更多的人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主动请缨加入“党员敢死队”
鏖战90小时阻止重特大灾难发生
700摄氏度、1500摄氏度……火焰辐射温度迅速升高,防火面具面罩渐渐起雾,高温使对讲机发挥不到太大作用,杨炳与其他战友们逐步靠近火区罐体,相互仅能靠着手势沟通消防七大员记录员。离火区罐体仅5-6米距离,水炮架设完毕,全员撤出。
高温炙烤,水炮的架子烤化,只能靠人再去进行调整水炮位置,杨炳与战友二进火场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下午4点左右,水炮运转,下一个关键步骤是深入罐区,关阀断料消防七大员记录员。此次处置的关键措施是“关阀断料”,但由于现场火势猛烈,情况复杂,关阀操作需要在高温现场作业,危险性大。
在这关键时刻,作为党员,杨炳勇挑重任主动请缨加入“党员敢死队”,与两名战友组成关阀小组消防七大员记录员。他早已无惧。
三进火场,关阀小组需要精准找到灌区的乙烯输送泵泄漏位置消防七大员记录员。但现场火区内环境复杂、储罐种类多、管线密集交错,且多处被炸毁,很难判断哪条管、哪个阀门是有作用,只能通过灌区图纸判断,对有可能的位置逐个试关。
“火势没有变小,再进去一次,还是没有变小,我们再去!”身着隔热服,杨炳三人在水枪掩护下,深入爆炸核心区分区摸排、梯次攻坚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晚上11点多,七进火场,杨炳第5次试关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6月9日0点30分左右,关阀断料工艺处理成功,火势逐渐小了消防七大员记录员。“我们作为消防队的拳头力量,要坚守在一线现场。”这支特勤站战斗班二十多人继续灭火不敢松懈。
鏖战90小时,“七进七出”爆炸核心区近10小时,挽救了9.81平方公里化工园区安全,成功阻止了一场重特大灾难发生,杨炳向党和人民展现了新时代“火焰蓝”的使命担当消防七大员记录员。
采写:南都记者 李芷琪
摄影:通讯员 邓上宏 N视频记者 胡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