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是一门与艺术相关的学科,不少同学都是为它的美学和创造力所吸引,并且这种艺术不只是空间组合与构造,还可能还涉及到光、声音,乃至人类的集体意识七大员表格。然而这个古老的与美难舍那分的主观意识很强的学科也难以脱离标准化的切分。 自2002年以来教育学位中心以大概五年为周期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位资格的学校进行了周期性的评估和评价,建筑学也终于被塞到表格里。
评审有很美好的初衷七大员表格。
“自愿申请参加七大员表格,免收参评费用”
以下汇总官方对学科评估的描述: 以此把控全国院校的教学品质,激励院校完善和更新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全面、科学、真实的分析院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七大员表格。 让参评的学校更了解全国真题的学科现状,进而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提供客观信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同时,也便于社会各界了解有关学校和科研机构学科建设状况。
学科评级体系也在多次评估的经验上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前两轮评价结果以“评分”的方式呈现,具体方法以“学科整体水平”为准,各个院校分数从90-60区间分布,第四轮评价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创新,俺百分位排名落定7个层级七大员表格。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 %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 % 是 C-。
任何的程序化都意味着效率的优化,学科评估也是如此,一纸表格背后有无数的苦心和付出,促使数不清的有为何进步七大员表格。而这种程式化也补课避免的弱化了大学教育的重要层面:特色和差异化。前置化的评价加深了学科分布的固化,流动,尤其是向上流动变得困难。(这从下面五轮历时数十年的评估成果中可以窥见)。更重要的是量化的指标掩盖了审美性评价的可能,而建筑数千年来从不曾脱离审美性的约束。而美极难用明确的标准述说。更更重要的是企业单位、建筑学者、建筑教授在纷呈的学科背景中容易把这一纸表格作为直观性标尺,以此丈量很多很多。
谈ABCD色变已经形成学校、教授、学生的敏感反应七大员表格,以ABCD划分形成的七大等级也引起我们的思考:
建筑学能在表格里完成它的文艺复兴么七大员表格?
五年一度的表格已经成为教育建设的抓手,我们都知道废掉一个人就让他闲着、闲着,这个抓手牢牢的牵 引着前进式的锚头,让每个表格覆盖下的参与者都忙着、忙着,席卷而来的表格卷走了懒教、颓废、懈怠,掀起了一片繁荣兴盛七大员表格。
但“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把他送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如果你爱一个人,也把他送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七大员表格。”
凡事具有双面性,我们决不能否认学科评估的巨 大价值和积极意义,但也要意识到它继续优化和完善的空间,并持续保持批判性的观念追求繁荣与发展七大员表格。表格背后包含的 创新而不是指标,才是真正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具有多元思考能力的人才是而不是某某院校毕业的人才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为此科技部、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坚持问题导向,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七大员表格。具体来看,着力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打破旧有条框与束缚,坚持谁使用谁评价,以用定评、评用相适,科学使用评价结果,将使更多拥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淡化指标体系,补充、完善、发挥专家主观能动性,优化学科的评估要素和评估程序,未来的空间还很广袤七大员表格。当这简单的表格及其背后复杂的机制都不断地贴近建筑的内核,并具备充足的弹性,能包容建筑的多元、感性、美学······
建筑学才真的能在这表格里实现自己的复兴
下文附五次建筑学科评估成果,一起留言谈论你在表格里的洞见七大员表格。
01第一轮评估
第一轮学科评估于2002-2004年分3次进行(每次评估部分学科),共有229个单位的1366个学科申请参评七大员表格。
02第二轮评估
第二轮学科评估于2006-2008年分2次进行,共有331个单位的2369个学科申请参评七大员表格。
03第三轮评估
第三轮学科评估在95个一级学科中进行(不含军事学门类),共有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申请参评,比第二轮增长79%七大员表格。
04第四轮评估
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于2017年12月28日公布评估结果,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比第三轮增长76%);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七大员表格。
05第五轮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