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考试 > 正文

记住过去的苦难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看看读者怎么说

日前《困难时期“洗油线”往事 》一文在头条号转发,阅读达6.7万,读者读后感慨连连,对老一辈过去的苦难生活有了一些了解,对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过去说的八大员。我们怀念过去,并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缅怀老一辈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忘我的精神!他们宁可长期奋斗在恶劣环境中,为生存坚持着、坚守着,这种力量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我们不能忘记。

“洗油线”一文真实存在,不是杜撰,所以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过去说的八大员。今采撷部分有代表性读者的跟帖留言,和大家一起致敬那个曾经艰苦却又峥嵘的岁月。

@陶浒:日常生活的记录,点点滴滴的回忆,汇集成河也是一件了的事情过去说的八大员。

@汉界愚蒿:艰难的岁月过去说的八大员,难忘的记忆!

@小浪墨华:曾经的护城河确实难闻,没法看过去说的八大员。现在的护城河成了西安的风景线,只能说是感谢时代!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李铁:过去苦难的日子如今谁谁还记得啊过去说的八大员!人啊!还是要受点苦才知道如今的好生活来之不容易啊!如今的年听人哪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啊!

@冯郁章:“我童年所居住的城西南角很少听说过这种营生,糊火柴盒倒是有过,底层百姓维持生计的手段真是五花八门……”是的,洗油线主要分布在移民区,人们多是不认字、没技术,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可以说是西安城东北区域的常态过去说的八大员。

记住过去的苦难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看看读者怎么说

@雪冰:曾经艰难的岁月,虽没有干过,但见过左邻右舍的街坊们干过,糊纸盒,扎手套,拆线头,洗油纱,挂坡,为了亲人,为了家庭付出了汗水,值得尊敬的一代人过去说的八大员。

@惠风和畅:洗油线此事,过去听过没见过过去说的八大员。今读连源此文,方弄明白了“洗油线”是怎么回事,同时,对连源及其家庭的了解,也更深了一步!

@玉树:记事起印象中就有跟奶奶去小东门外城河边洗油线的经历!只不过洗干净的油线不是为了卖,而是晾晒干了作为原材料用过去说的八大员。民乐园文革中间有不少小厂小作坊,白铁社,永宁蜡烛厂,冶金厂,还有就是拖把社!公社把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做深加工,进回来白蜡杆铁丝,用洗净的油纱,做起了拖把出售!哪个给谁了不知道,就知道做好的拖把10根一捆,定期有车拉走!我们一群小孩每天无忧无虑地在拖把和油沙堆上打闹!

@严建设:我们叫“油棉纱”,70年代,废品收购站收购,回收价是1斤2毛5,1双劳保用的白线手套也是2毛5过去说的八大员。当年我们小,非常不懂事,因洗油纱的人胳膊,脸都是黑的,被溅起来的油污搞脏了。我们同学们喊她们叫“亚非拉”。

@王阿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过去说的八大员。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城市里的孩子走到今天,大多数人都很优秀的根本所在。因为少年时代太苦了,看到洗油线、割青草,每斤挣几分钱,青草给几厘钱,老一辈都没黑没白地干,她们太苦了!

经过从苦到甜经历的人,在今天这个物资繁荣时代,想干什么就有什么,想买什么不成问题,为什么就舍不得花,就是我们不会忘记过去,只有继续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我们的后代才能幸福安康过去说的八大员。

@1200012321:作者文章能够让人看到以前的真实生活,祖国走到现在委实不易过去说的八大员。

记住过去的苦难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看看读者怎么说

@故乡之海:当年真实的生活情景,作者叙述得很详细!当年很多人家孩子多,连穿衣都是问题,有大人在工厂工作的就捡用过的砂纸,其实是用布做的底子,泡洗掉沙粒与胶水做衣服,那种布真是太结实了过去说的八大员。

@仁名君:是啊过去说的八大员,那些年月确实很艰苦,不过还好的是大家都艰苦,心里倒还敞亮……

@专属用户名0203:我母亲厂里用于抛光用的一种布质砂轮,磨得用不成了,当垃圾扔了,常常是厚厚的一叠,我母亲捡回家,用碱面热水洗净,裁成蜂窝状六边形,把中间轴孔弥上,拼接成片,做成褥子面,还挺漂亮的过去说的八大员。

@道109702756:我家是用黄泥和油纱弄成饼,晒干再洗过去说的八大员。

@顺利200086934:说的当年这些场景,历历在目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我那个时候上中小学,在尚勤路住喂了几条金鱼,放学后到护城河里捞鱼虫,当时没桥埋的大水泥管,洗油线的大妈大婶就在出水口洗油线,活苦但她们说笑乐观,东五路和尚勤路西北角的大杂院子里还有一个油线场过去说的八大员。

@恩249152052:看了这篇文章我终于理解了大爷大妈们在超市排长队领鸡蛋的行为了过去说的八大员,都是打小苦过来的,“节俭”已经深入骨髓了!

@河东侯1:六七十年代,住在城里靠近城河的百姓,几家没在河水里洗过衣服,每天西门河洞下都是一片棒槌声过去说的八大员。当时中华肥皂一块0.23元,好多家舍不得买,摘几个皂角在衣裤上抹抹,更多是直接将淋湿的衣服放在石头上敲打。大人在河边洗衣,小孩在河里逮鱼、玩耍,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只影孤灯独坐老僧:那个年代生活水平都不高,但都很满足,为啥?人人有衣穿,有饭吃,没人敢欺负你!建国前咋过日子老百姓记忆犹新,大家很知足了过去说的八大员。

@单纯帆船Qd:写出来一代人酸甜苦辣咸的心声过去说的八大员!

记住过去的苦难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看看读者怎么说

@有事无意:写得太好了过去说的八大员,生活充满太多的苦难,太苦了!

@王永良2633:一代人的记忆过去说的八大员,只有我们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最能体会到,想起上一辈人吃的苦,心里就难受,看看今天的生活,我们真应该知足,感谢作者的分享!

@幸福出发快乐:1978年,我们住在辛家庙,天天去附近的垃圾山拾油线,攒多了去护城河水里洗,臭水里可能含碱,洗油线好洗,晒干后每斤能卖七毛钱过去说的八大员。

@诗意书签hv:我就在小东门桥外五道十字路口住,那时见洗油线的是邻居,回族人,冬天也在河边干活,现在看来非常辛苦,但是也很佩服人家吃苦耐劳的精神过去说的八大员。

@上进鲸鱼ij:那个年代我们的父母辈不向困难低头,为了生活,为国家艰难前行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去说的八大员。

@什么才能退休:洗油线我没看见过,不过我父亲的同学家拆棉纱,就是一堆废布头拆成棉纱,家里人只要空闲就都拆棉纱,就跟现在人刷手机一样,除了吃饭过去说的八大员。

@白杨的风格:我也见过,当时不知道干啥的,后来才知道,想想当时的人为了生计,真是不易过去说的八大员。

@WKg2175793855:洋洋洒洒过去说的八大员,其实就一个字,“穷”!

@自在162551396:所以过去说的八大员,谁都不用感谢,感谢自己的父母就好!是他们的勤劳养育了我们,我们继承父辈的勤劳养育子女同时让自己吃饱穿暖!

@奋发有为小羊6NfZzW:你写的艰苦奋斗,让人看到了劳动的伟大,比起my之类,你是天上,他是地下过去说的八大员。

@sy爱好者:写得非常真实,那时我也随着母亲伯母婶婶到护城河边看她们洗油棉纱,非常辛苦过去说的八大员。

@端庄优雅山丘I7:文章中是洗擦过机器的油棉纱布,而我小时候是拆棉织厂(棉毛衫裤)裁剪下来的边角料,也是去擦工厂里的机床的过去说的八大员。这是我们街道和棉织厂的一种合作,街道又分到居委会,居委会当一种福利分到每个家。一个星期可去领十斤,每斤o.28元,十斤就是2.8元钱。这笔数在那个时代可不是一笔小数,可买件做衬衣布的钱,也可买书买本子。每个星期领面纱日子,我都是天一亮就起床去排队,领回来和妹妹二人拆。我俩基本上在这一天从早拆到晚一定要一口气拆完才罢休。一个星期最少有四个2.8元,我妈妈就让这钱由我俩分而拥有。所以从66年开始(我15岁妹12岁)自己身上的穿衣鞋袜学习用品都是自己解决。

记住过去的苦难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看看读者怎么说

@聪颖智善:那个年代国人都很苦,你们在河里洗油线,我们在大山里找吃食过去说的八大员。为温饱而寻觅,为生存而奔波。苦的是生活,但心里充满希望,容易满足,那幸福的感觉比现在强百倍。

@手机用户53269378418:做活坐累了,两个大妈一人一支烟,抽起,说笑又来了,一副极其生动的画面出现了,虽然极苦积累,坚韧勤劳的中国人依然保持着乐天的禀性过去说的八大员。

@春和景明121:小时候常在东小街城河沟里游泳,捞鱼虫过去说的八大员。记得洗油线持续到了80年代初,当年我在38中上初中,学校还组织拆线头,就是把针织片拆成纱线。

@徐x浩H旗Q:这文章写得水平可以进作协了过去说的八大员。回忆了时代,又回忆了母亲。人物又丰富,叹,感谢国家给我们更好地生活。

@极哥看世界:写得真好过去说的八大员,栩栩如生,让人感叹那时生活的不易!

@用户8237962685166:这活儿,当年干过过去说的八大员。把油棉丝。(我们当地的叫法)加些洗衣粉,或食用碱。如没有这些东西则掺些石灰和沙子放在水里浸湿后扔在马上让过往车辆往复碾压后再用清水洗净。

@摩安科技安全预警:老一辈真苦,忆苦思甜,珍惜当下过去说的八大员。

@avatar直爽漂流瓶nE:不堪回首的年代!苦难过去说的八大员,凄凉的岁月?

@一切随缘124056591:好有历史画面的文章,看了像看电视剧过去说的八大员。

@张文勍:勤俭节约,永远不过时过去说的八大员。

@明捷弘:真实质朴的好文把曾经艰苦困难的岁月描述得淋漓尽致过去说的八大员,勾画出一幅勤劳朴实的父母辈们顽强、坚韧不屈勇于面对生活的生动图景,给人以宝贵的精神财富!

@游戏人生139879796:如果中国人民继续这种美德过去说的八大员,不是说一定要那么苦,是发扬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时候是精神富有,物质贫乏,现在是物质富有,精神贫乏,如果同时都能富有,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可以让世界上所有国家敬畏,胆寒!

@佛兄2:不要说80后90后,连我也不知道当时这些贫苦人家为养家糊口付出的辛苦劳动!固然是污染了护城河,但当时从上到下尚末有环保意识,所以不足为怪,更无须批评过去说的八大员。

@捡垃圾的角点解:现在有这工作环保局就找你去喝茶了过去说的八大员。

@松褐天牛:现在的年轻哪里受得那个苦过去说的八大员,从小娇生惯养,毫无责任感,主要是教育出了问题,害死下一代!

@手机用户祁连雪松:许多人向往的生活,对现在的生活怨天尤人,对没吃没喝的时代无比向往过去说的八大员。

@大日如来果然:贫穷的真实写照就和我们这里一模一样过去说的八大员,母亲常年在河边捞油线洗油线……现在想想父母老一辈人是怎么活过来的,善待自己的老人吧!

记住过去的苦难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看看读者怎么说

@幽默十里银滩:一口气看完过去说的八大员,好文章,好文章!那个时候生存真不易啊!

@洪尘客姓洪:想想那时候的父母们过去说的八大员,真的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一生都没有享受到幸福的生活!洗棉纱、糊火柴盒、扛大包、登三轮等等,养活了我们这一代人,感谢父母!

@奋发奶酪DI:没有亲身经历的过去说的八大员,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我是60后的虎,有过类似经历,感觉写得不错!有同感,到现在仍存疑惑,那时也解放后了,大人们也都努力工作,且是奋发工作,贫穷是什么原因?

@老林一棵:当时家里的人都没闲着,给火柴厂糊火柴盒,糊一个二厘钱过去说的八大员。在家里弄个纺车给胡家庙的石棉厂纺石棉,污染特大家里必须要有一个小闲房。给工厂拆纱头做毛线。一般家庭小孩都多,孩子大了,东天桥去挂坡,这才能维持住家的基本生活。

@雨浓:我小学时候也洗过,感觉近的地方收得便宜都跑远的回收站去,那时收费品的站点都是公家的,每次卖不到多少钱,心里都高兴得很,过去太穷了小孩都没什么零花钱过去说的八大员。

@清闲的海洋ct:感谢作者文章,我似乎也看见了我的童年过去说的八大员。5路电车是什么路线?印象中去浐河都是走咸宁路向东,路两边都是高高的白杨树,路不宽,坑洼带着土,除了田家湾有点商店啥的,其他好像很少、几乎没有。7路车在纬十街拐弯到咸宁路向西通过金花路。我一脚有鞋,一脚没鞋,在浐河咸宁桥下玩水,丢了,愣是从浐河走到纬什街,然后好像5分钱坐到金花南路站。忆过去,总是很亲切。

@活波的松茸:看着很感动了过去说的八大员。那个时候有一种让人怀念的精神。

@涛声依旧456094140216:满满的五六十年代人苦乐酸甜,一家人亲情回忆过去说的八大员。

@足智多谋孔雀k6:我儿时,在和平门外,东面城河边看见过洗油棉纱的,男女老幼寒暑不辍过去说的八大员。该罢此文,为之心酸,为之心痛……追昔抚今,我们更应热爱改革开放后的美好生活。

@博学多才的晚风:文笔感人如临其境过去说的八大员,接地气!

@AAA十十十十十:我小时候去机械厂垃圾堆上捡烂手套过去说的八大员,回来妈妈拿河里洗净,线手套拆开重新纺织打成线裤或合成线绳纳鞋底,帆布手套拆开糊嗝栢做鞋底,穷啊!

@岁月留痕zxt:经历过的才知道生活的不易过去说的八大员,现在的生活真是比那时候好万倍!

@分秒必争蜻蜓:城河东南角,小时候见过她们,生活太艰辛了,手泡在油腻的脏水里,水面漂着彩色的油花,那一代人付出太多,坚强地活着过去说的八大员。

@慎独40474747:机务段车辆段才有(油棉纱),浸透了油置于轴箱内(现在是轴承了)润滑降温作用过去说的八大员。

@任我行118417676:那时的生活太不容易了,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去河里挑沙子,还是刚从河里捞起来的湿沙子过去说的八大员。长大后我曾经试着挑一担干沙子,两百多斤的壮汉愣是挑不起来。

记住过去的苦难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看看读者怎么说

@陈老师的实验室:我们小的时候还是有这种活计的,但是我们这里叫扯棉纱过去说的八大员。

@任翔:写得真好,生活的艰难跃然纸上过去说的八大员。

@李先生2300:解放路以东住的大部分都是河南逃难到西安的过去说的八大员,都能吃苦,没有几个有正式工作的,为了生存啥苦都吃,相对西大街这边住的大部分都是解放前的大户人家 生活能好一些!我一个老西安市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还有洗棉纱的!

@自由电子14:过去的国家穷,人民群众的日子太艰难了!忆苦思甜,希望大家都要珍惜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幸福生活过去说的八大员。你的回忆录写得真实感人,谢谢你!

@NOTO47447584:这样的日子,回忆起来是挺怀念的,可绝谈不上美好;嘴里老嚷嚷着回到过去好的老人家们,你们觉得有这个必要吗,想要的是那个青葱岁月,可不是这种苦难的生活过去说的八大员。

@自由电子14:过去国家穷,人民群众的日子太艰难了过去说的八大员。忆苦思甜,希望大家都要珍惜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幸福生活。

@噗嗤哧ch:纺织厂职工下班用黄土搓洗油棉布、花包布卖过去说的八大员,为了养家糊口,拆了劳保线手套纱线织线衣线裤穿……

@纯孔雀tF:勤劳,节俭,不浪费一丁点物质,是那个时代伟大精神,和道德情操过去说的八大员。

@木剑为侠:没有深刻的体验写不了这么细致过去说的八大员。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真不容易啊!中国能发展到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的努力与付出。

@中国鲁男子:很真实,那时一月十几块够三人吃饭用了,生活虽苦,但每天能挣点也高兴过去说的八大员。

记住过去的苦难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看看读者怎么说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