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冷嗖嗖,转年春打六九头,正月十五是龙灯会,有一对狮子滚绣球。
三月三王母娘娘蟠桃会,大闹天宫孙猴又把那个仙桃偷。
五月端午是端阳日,白蛇许仙不到头。
七月七传说是天河配,牛郎织女泪交流。
八月十五云遮月,月里的嫦娥犯了忧愁。
要说愁,咱们净说愁,唱一会儿绕口令的十八愁。
狼也愁,虎也是愁,象也愁,鹿也愁,骡子也愁马也愁,猪也愁,狗也是愁,牛也愁,羊也愁,子也愁鹅也愁,蛤蟆愁,螃蟹愁,蛤蜊愁,乌龟愁,鱼愁虾愁个个都愁。
虎愁不敢把高山下,狼愁野心耍滑头,象愁脸憨皮又厚,鹿愁长了一对大犄角。
马愁鞴鞍就行千里,骡子愁它是一世休。
羊愁从小它把胡子长,牛愁本是犯过牛轴。
狗愁改不了那净吃屎,猪愁离不开它臭水沟。
鸭子愁扁了它的嘴,鹅愁脑瓜门儿上长了一个‘锛儿喽’头。
蛤蟆愁了一身脓疱疥,螃蟹愁的本是净横搂。
蛤蜊愁闭关自守,乌龟愁的胆小尽缩头,鱼愁离开水不能够走,虾愁空枪乱扎没准头。
说我诌,我倒诌,闲来没事我溜溜舌头。
我们那儿有六十六条胡同口,住着一位六十六岁的刘老六,他家里有六十六座好高楼,楼上有六十六篓桂花油,篓上蒙着六十六匹绿绉绸。
绸上绣六十六个大绒球,楼下钉着六十六根儿檀木轴,轴上拴六十六条大青牛。
快板,快板(拼音:kuàibǎn,kuàibǎne)(英语:kuaibanr;clapper talk)是乐器的一种,快板书,词儿合辙押韵,唱时用竹板打拍子。传统中国音乐的“快板”,相当于一种节拍标记,而与Allegro代表的速度和感情标记有所不同。例如在京剧或粤剧的“快板”或“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相当于西方的一拍子。传统中国音乐的速度常常约定俗成。而现今中国音乐自二十世纪以来受到西方影响,作曲家亦常常会加上西式的速度和感情标记。
快板的由来
“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与“莲花落”一样,起 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演唱的。作为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历史相当久远;作为艺术表演形式,就比较晚。如前所说,旧时的艺人总想找个历史名人,奉为开山鼻祖,以便增光添彩,“数来宝”的艺人当然不例外。于是在历史上的乞丐群中找到明太祖朱元璋,奉为祖师爷。
云游客《江湖丛谈》说:敝人曾向彼辈探讨,为什么供奉朱洪武?据他们所谈,朱洪武系元朝文宗时人,生于安徽省濠州钟离县。父名朱世珍,母郭氏,生有四子一女,三子因乱失散,女已出嫁。四子即洪武皇帝,自幼异于常人。都说这个婴孩不是寻常人物,将来定然出色……朱洪武名叫朱元璋,字国瑞,到了他会说话的时候,叫爹爹亡,叫娘娘死,剩下他一人,跟他王干娘度日,及其长大,送往皇觉寺出家,长老给他起名元龙和尚。长老待之甚厚,庙中僧人待之甚薄,长老圆寂后,僧人将朱元璋驱逐出庙,他王干妈将他送到马家庄给马员外放牛。放牛之处为乱石山,但他时运乖拙,牛多病死,或埋山中,或食其肉,被马员外驱逐。
王干妈又因病去世,朱洪武只得挨户讨要。因他命大,呼谁为爷谁就病,呼谁为妈谁亦生病,后钟离县人民皆不准他在门前呼爷唤妈。朱洪武在放牛之处自己悲伤,十几岁人,命苦运蹇,至谁家讨要谁家之人染病。不准在门前喊叫,如何乞讨?他忽见地上有牛骨两块,情急智生,欲用此牛骨敲打,挨户讨要。于是天天用此牛骨敲打,沿门行乞。钟离县人民皆恐其呼叫爷妈,每闻门前有牛骨声至,都将剩的食物拿至门前,送给朱洪武。直传到今日穷家门的乞丐,都不向人呼爹唤妈,即其遗传也。
写作思路及要点:符合快板节奏以及各式。
正文:
新年到,好快乐, 唱段快板来祝贺。 新年到,好快活, 弟弟打鼓妹敲锣。 新年到,好热闹, 大家唱歌大家跳。 新年到,好美丽, 新年到,国家有些好宝贝。 谁是呀,好宝贝? 就是你们小弟和小妹! 为什么?是宝贝? 长大成人建设新社会。 小弟弟,小妹妹, 看我说的对不对? 要作个,好儿童, 人人喜爱父母疼。
儿童讲卫生, 讲卫生,不生病, 里里外外都干净。 擦桌子擦板凳, 又讲卫生又是好劳动。 不挑吃,不挑喝, 赶上什么吃什么。 吃的香,吃的净, 一颗饭粒也不剩。 爱粮食,爱东西, 什么东西都爱惜。 爱树木,不折花, 不在墙上画王八。
睡的早,起的早, 早起早睡身体好。 跑就跑,跳就跳, 可是谁也不胡闹。 又有说,又有笑, 打架骂人真可躁。 不爱哭,不乱吵, 身体结实学习好。 唱完了,这一段儿, 明天早上梳小辫儿。 你们是,好儿女, 不怕风来不怕雨。 有劲头,手脚大, 什么困难也不怕。 花也红,旗也红, 人人都爱好儿童。
快板台词第一个出处:
竹板这么一打呀,哎别的咱不夸,
我夸一夸,这个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
这个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
它是薄皮儿、大馅儿、十八个褶儿,就像一朵花。
这是形容包子呢,你可不能乱用呀,
说这个姑娘长的美,就像一朵花,
你可千万不能说这个姑娘长的像包子!
—— 该段出自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由我国著名喜剧演员冯巩与郭冬临表演的《旧曲新歌》。
快板台词第二个出处:
竹板那个一打呀,别的咱不夸。
夸一夸那个中国足球终于出线了,中国足球队啊,
它亿万人牵挂,几代人前仆后继青丝变白发。
哎!进入世界杯,我看谁都不可怕。
甭管巴西土耳其,还有那哥斯达黎加。
咱们都不服它,常常踢他们3:0,大伙说好吗?
好!那就这么定了!
我本来想和你说说话,怎么变成快板了?
冯巩跟我比呀,是天上地下。
你们大伙儿谁不知道我是歌唱家?
他音也唱不准呀,声音还沙哑。
就好像那个北极熊呀,吞了个冰疙瘩。
吐也吐不出,咽还咽不下。
急的他是抓耳挠腮只好弹吉他,就像弹棉花。
不信您听啦,他这就来了。
谁家有棉花,赶快送给他。
——该段来自200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台上台下》。
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喜剧演员郭冬临第一次与喜剧界常青树冯巩搭档并表演相声《旧曲新歌》。
2002年,搭档冯巩、陆鸣在第二十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相声《台上台下》,并获得“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相声二等奖”。
天津快板可由一人或多人表演,也可化妆表演,用天津方言演唱,分慢板、中板、快板。节奏轻快、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合辙押韵。常巧妙的使用天津「土语」制造俏皮的「包袱儿」。
天津快板的基本格式是:「五五八五」,每两句分四小节唱完。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两个句子来说明:×××××○×××××○×××××××××××××这是按照天津快板的原始节奏填写的词,字数是「五五八五」。在这基本格式上还可以千变万化,形成多种多样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