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题库 > 正文

粮站检察员:80年代的“金饭碗”,一人养活全家,如今不再风光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每年国家出台的重要文件,无一例外全是关于如何保障粮食安全问题,足见国家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视。

粮站检察员:80年代的“金饭碗”,一人养活全家,如今不再风光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粮站检察员是一份极其风光的工作,社会地位高,收入也较可观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但好景不长,由"光鲜亮丽"到"黯然离场",粮站的检察员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酸往事"?

何为粮站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粮站检察员又是什么职业?

1953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们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影响,加之我国生产力发展缓慢,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国家无奈只得对粮油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所谓"统购统销",就是由政府统一定价,购买农民生产的粮食,然后再由政府统一向全国供应粮食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该政策在当时具有稳定市场价格,保护粮食安全的积极意义。

粮站检察员:80年代的“金饭碗”,一人养活全家,如今不再风光

每年粮食收获之后,农民要先将手中的部分粮食上交给国家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农民如果要想储存部分粮食以备不时之需,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才可以,且审批手续极为严格。

而粮食站就是负责收集农民粮食并进行存储的地方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每到粮食收获的季节,粮食站人头攒动,盛况非凡。各家各户起个大早,把地里产的粮食送到粮食站,其热闹之景象丝毫不逊色于农村过年时的情景。

粮站检察员:80年代的“金饭碗”,一人养活全家,如今不再风光

在当时,粮食的好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加之当时的科技没有今天这般发达,无法对粮食的质量进行机械化检测。因此需要委派专人,对农民上交粮食的进行检测,以决定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不合格的粮食则退还给农民。

负责检查粮食质量的工作人员便是粮站检察员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和机器检测不同,人为的检查,有时会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加之当时很多地方的粮站也疏于管理,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这就使得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粮食"以次充好",放进了国家的粮仓。

但无论如何,粮站的检察员在当时都是一份光鲜无比的职业,他们不仅"收入"较高,一个人的收入足以养活一个家庭,也是农民争相"讨好"的对象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粮站检察员:80年代的“金饭碗”,一人养活全家,如今不再风光

改革开放之后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粮站检察员风光不再

除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统购统销"这一政策也曾为维护国家稳定做出过巨大贡献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得益于此政策,国家每年都可以储备足够多的粮食,为国家赈灾、支援前线等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统购统销"政策开始逐渐变得僵化,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1978年11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的一户农民家中挤满了人。他们在此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决心实行"包产到户"的粮食政策,这也是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

此后,经国家研究批准,全国各行掀起了"包产到户"的浪潮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我国的粮食产量也逐年提高,大大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粮站检察员:80年代的“金饭碗”,一人养活全家,如今不再风光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引起上层建筑发生变化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在改革开放初期,粮站依旧承担着收集农民手中粮食的工作,粮站检察员的工作性质和社会地位似乎没有太大变化。

然而,从1983年开始,为了进一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逐步减少了统购粮食的数量和种类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统购的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由以前的"指令性收购"转为"合同订购"。此后,粮站检察员的工作量开始减少,昔日粮站前"门庭若市"的胜景也不复存在。

然而,粮站检察员这一职业真正退出历史舞台还要追朔到1992年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国家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考虑向来是慎之又慎,粮食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引起社会动荡。

粮站检察员:80年代的“金饭碗”,一人养活全家,如今不再风光

这点从国家对粮食的定价过程中就可见一斑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在五六十年代,粮食每涨价一分钱都将召开各种会议,层层审批,同时国家还要号召党员以身作则,用党纪国法约束党员,保证党员绝不带头"抢购粮食",保证粮食价格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

1992年底,国家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全面开放粮食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此后全国有800多个县放开了粮食价格,"统购统销"政策也正式完成了其自身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粮站检察员:80年代的“金饭碗”,一人养活全家,如今不再风光

"统购统销"的结束意味着粮站检察员的工作职责不复存在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此后,昔日粮站的检察员响应国家号召,继续在其他岗位上发光放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古往今来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皆是"时势造英雄"

随着我国历史的发展,昔日很多风光一时的职业逐渐走下神坛,最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其辉煌的往事,也只存在于人们茶余饭后的聊天之中。

粮站的检察员在中国历史中存在了将近40年,也曾一度被认为是永不失业的"金饭碗"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在人们心中,其社会地位甚至超过了人们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工作。

粮站检察员:80年代的“金饭碗”,一人养活全家,如今不再风光

与之类似的还有司机这门职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司机是当时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梦寐以求的职业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那时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驾校,学习开车只能由"老司机"担任师傅,手把手教学。

极高的门槛使得会开车的人极为稀缺,甚至一度被认为是"高级知识分子",这和人人都热衷于考驾照的今天完全是两幅景象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司机这一职业后来走下神坛也是因为社会的发展。

所以,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历史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改变,一切社会变革归根结底都是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变化。

因此,个人的发展始终要和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只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锻炼自身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80年代的八大员挂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