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本是县级工程,却成为“世界八大奇迹”

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本是县级工程,却成为“世界八大奇迹”

腰系大绳,在悬崖绝壁上凌空飞荡,这是第一次让我对“身轻如燕”这个成语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工程八大员是。

头顶飞石滚滚砸中便是九死一生,加上倒扣过来的山体,让整个场面惊心动魄工程八大员是。这是60多年前林县人民建设红旗渠的真实情景。

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本是县级工程,却成为“世界八大奇迹”

1

在红旗渠出现前,翻看林县的县志,你看到最多的一个字便是“旱”,连旱、大旱、凶旱!而紧随旱而来的是饥荒的惨状工程八大员是。从明朝至解放的500多个春秋,林县大旱100多次,绝收38次,历朝历代都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林县兴修水利,都没能改变水源稀缺的状况。

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本是县级工程,却成为“世界八大奇迹”

不是林县不下雨,而是林县存不住水,境内断层较多,地表被强烈侵蚀,多陡崖、峡谷、裂隙、溶洞,致使地表水极易散失,加上山高林多,外面的水很难引进来,1959年一场严重干旱再次席卷林县,经历河水断流工程八大员是。

2

新来的县委书杨贵决心:“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工程八大员是。”

如果说,林县再来一场战争,那这次他们等来了一位好将军工程八大员是。以杨贵同志为首组成的林县县委兵分三路寻找水源,最终将目光锁定山西平顺县境内的浊漳河,并计划从平顺一路开山劈石引水至林县。

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本是县级工程,却成为“世界八大奇迹”

河南、山西两省政府大力支持,红旗渠工程正式立项工程八大员是。1960年2月,春节刚过,37000名村民手持钢钎,肩扛锄头,仿佛奔向战场的士兵。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本是县级工程,却成为“世界八大奇迹”

山崖下一字排开的大通铺就是工棚,工地上建起的铁匠铺,一边修渠一边造工具工程八大员是。因为无法精准测量,农民技术员便用一盆水校正尺寸。没有足够的粮食,就吃杂粮,挖野菜。

哪怕有国家支持,资金还是短缺,因为当时国家也很困难工程八大员是。在外务工的林县人就极力缩食,往家乡寄工资。

3

太行山石质坚硬,村民凌空作业,一钎一钎凿出炮眼填埋炸药工程八大员是。爆破手常根虎沉着冷机,一炮点响,山崩石裂,流石滚滚。爆破过后,岩石松动,给崖下修渠的村民带来很大危险。

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本是县级工程,却成为“世界八大奇迹”

排险队长任羊成腰系大绳,凌空除险,将可能掉落的岩石全部捣掉工程八大员是。一次,一块石头砸在他的嘴上,三颗牙齿向内倒,卡住了舌头,满口流血。

最难的地方是青年洞,就是红旗渠上的咽喉工程,也是总干渠最大的隧洞之一,三百多名青年经过17个月的英勇奋战,才凿控这长616米、宽6.3米的天险工程八大员是。

而整个红旗渠工程历时近十年,一县人就靠着双手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工程八大员是。

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本是县级工程,却成为“世界八大奇迹”

结语

现在的红旗渠不仅是林县的生命渠,也是著名景点工程八大员是。全国各地的游客赶到这里瞻仰这座精神丰碑,

那其中流淌着的是不畏生死的勇气和永不服输的信念工程八大员是。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