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军都是军级单位,有什么不同?

解放战争时期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纵队、军都是军级单位,有什么不同?

纵队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比如红军在长征之初,除了5个军团,还有两大野战纵队。严格意义上来说,军与纵队是并存的。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仅有八路军(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两个番号,国民政府又不给我军批新番号,就出现了诸多纵队编制。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军都是军级单位,有什么不同?

以八路军为例,下设五大纵队,即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第四纵队、第五纵队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从编制上来讲,五大纵队与115师、129师、120师是平级的。五大纵队几经整编,逐渐发展壮大,衍生出了各大军区。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军都是军级单位,有什么不同?

解放战争初期,纵队是军一级单位,当时我军共有27个野战纵队,每个纵队人数基本上维持在2万以下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到了中期,每个纵队平均兵力大概达到了3万。及至后期,我军已经发展到了50多个纵队,分属五大野战军。每个纵队总人数出现了较大波动,约在1.5万到5万之间。此外,我军还设置特种兵纵队、炮兵纵队、铁道纵等。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军都是军级单位,有什么不同?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央军委发出了一系列指示,从1949年2月开始全军大整编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解放军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三大类。将纵队改称为军,西师和旅统一称师,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为第一、二、三、四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军都是军级单位,有什么不同?

地方部队隶属于军区管辖,游击队仍采用纵队、支队的编制,将南方的游击队统一整编为琼崖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闽粤赣边纵队、桂滇黔边纵队、闽浙赣边纵队,总人数在6万人左右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

中央军委之所以进行整编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其一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战略决战需要;

1949年2月,三大战役已经结束,我军对敌已形成碾压性优势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原来以战略方向命名的野战军,作战区域已经发生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东北野战军已经入关,开始向南作战,很显然已经不能称之为东北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军都是军级单位,有什么不同?

此外,四大野战军实力有所不同,东北野战军与西北野战军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编制,都不是一个量级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全军进行整编立就显得很有必要。

其二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军队正规化建设;

1949年2月,对解放战争而言是一个分水岭,筹建新中国已经已经提上了日程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建国谈何容易,军队事关重大,先行进行整编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我军自建军以来,部队的编制、建制、番号等并不正规。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军都是军级单位,有什么不同?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已经由“小米加步枪”变成了拥有各类轻重武器的准现代化部队,纵队改称为军不仅仅是名称之变,而是质的改变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纵队与军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

其一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编制不同;

以琼崖纵队为例,巅峰时期人数也只是2万人左右,下辖若干支队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与野战军下属军,动辄四五万人相比,编制、人数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军都是军级单位,有什么不同?

其二,属性不同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

纵队是游击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军则是正规军部队八大员发证单位有什么不同。由于属性不同,也就导致了二者任务不同:纵队是辅助军作战的。最明显的就是,第四野战军40军、43军解放海南岛的时候,琼崖纵队予以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