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程学院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办好“大思政课”,努力构建“七力同心”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打造“思想引领”力、“顶层设计”力、“改革创新”力、“课程育人”力、“育人品牌”力、“文化育人”力和“网络育人”力“七力”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江西七大员证书查询。
筑牢“压舱石”
强化“思想引领”力
学校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构建“五位一体”育人模式,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江西七大员证书查询。校党委紧扣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组织1万师生同上“四史”大课和“开学第一课”,构建引领示范学、专家辅导学、理论宣讲学、创新形式学“五学并举”的学习教育体系,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学校积极推行“六四三”工作法,推动宣讲全覆盖,组建了“党员干部宣讲团”“博士宣讲团”等六支宣讲队伍,在校内组织宣讲50余场,覆盖师生达1.6万人。
用好“指挥棒”
做好“顶层设计”力
制定《江西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江西工程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文件,不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加大力度传承和弘扬天工文化,将天工文化中“创新品格和工匠精神”契合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写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先后举行了45场专家讲座江西七大员证书查询。学校逐步凝练出“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项目转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持续推进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双促机制构建”项目实施,构建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四类型学科竞赛。学校共获得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奖励2370项,其中国家级竞赛奖236项、省级竞赛奖2134项。
推动“新实践”
探索“改革创新”力
建立思政课校、院两级听课制度,实施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思政课教师一对一帮扶制度,形成思政课教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集体备课的共同研讨机制,连续5年坚持举办全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确保教学统一性、规范性江西七大员证书查询。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制定《学校党政领导干部上思政课专项工作方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学校“课程思政”行动方案》,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实施,并在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中设立“课程思政”专项。2023年2月,江西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2年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学校申报的《构成》和《财务管理》两门课程均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建设,立项率为100%。
点燃“助推器”
强化“课程育人”力
探索课堂教学、专家讲座、文化滋养、实践养成良性互动教学模式,形成以核心课为引领、必修课为主干、选修课为拓展的课程群,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课堂”协同育人体系江西七大员证书查询。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制定并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各二级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将理论提升与实践深化同步推进,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整体规划思政资源;有针对性地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构建“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全方位保障”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梳理,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对表现突出的课程和教师予以表彰,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动全校教师投身“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人人讲思政、门门有德育”的良好育人格局。“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共获批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推进“项目化”
打造“育人品牌”力
实施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一院一品牌”“一班一特色”两级矩阵江西七大员证书查询。强化思想引领工程,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分学期的八大主题教育、毕业生的“三个一”主题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坚持系统开展校、院两级社会实践活动,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五位一体”推进大学生民法典教育走深走实走心》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何为青春,青春何为》在江西省高校“最美思政课”(本科组)评选中获奖,《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等10个作品在全省大学生“思政课,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中获奖,6名学生在全省大学生“青春之问”征集活动中获奖。学校团委荣获“全市五四红旗团委”,多个基层团支部被评为“全省高校活力团支部”,学校48个学生社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200余次,期间多次荣获全省“活力社团”。2023年4月,学校荣获2022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A等次(优秀)。学校优秀学子许卫文以生动纪录片《大学生回应21天骑行旅游》,历时21天,骑行了2000公里回家,跨越了3个省份,途径了23个城市,经历了3次暴雨、6次爆胎及12天的曝晒,成为了全国网红,他那种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收获了近1000万的浏览量和300余万的点赞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提升“软实力”
深耕“文化育人”力
积极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园文化、校友文化“五维一体”文化育人模式江西七大员证书查询。以传统节日为重点,举办一二九大合唱、经典诵读、青春告白祖国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自2023年以来,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共开展5期匠心“友”约,校领导、教授、优秀校友、宣讲嘉宾与700多名学生零距离交流和分享互动。组织全校300余个班级开展“课前唱红歌,歌词忆党史,旋律颂党恩”主题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组建天工朗诵团,开展诵读红色家书20余场。强化学生社团管理,建立工作台账,及时解决学生困难和矛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第二课堂”作用,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深化“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教学模式,一旦入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如何达成“求学到江工,事业必成功”目标愿景。持续建设校园文化精品育人项目,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开学第一课”。“江工有大爱,教师有归属,学生有自强”爱心文化进一步彰显,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获得了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九巡回指导组第二小组领导的高度赞扬、肯定。学校将传承天工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打造“铸魂育匠”党建品牌,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20万余名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七位毕业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去年6月,优秀校友欧敏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江西省平安校园、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抱石艺术学院直属党支部被评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建强“新媒体”
强化“网络育人”力
推进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扎实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制定学校网站建设与管理办法、应对重大舆情工作规程、新媒体管理办法,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协同合作,进一步加强宣传阵地的建设与管理江西七大员证书查询。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设清朗校园网络空间,制定《校园宣传品悬挂张贴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各类标语管理,对校园宣传栏开展检查纠错行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进一步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建设管理。组织召开网络安全工作会议,研讨部署学校网络工作。成立学校“网络清朗志愿者”团队,加强对学校贴吧等网络社区的持续关注,及时引导、化解网络舆情。强化对校园新媒体的管理,对学院的QQ 群、微信群、公众号等全面摸排、登记造册,加强管理和监督,持续提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组建“学校——学院——辅导员——寝室长”学生四级网格员队伍和“学校——院(部)——党小组——教研室”教职工四级网格员队伍,做到了明确管理责任、优化管理幅度。今年以来,在国家级、省市级媒体用稿520余篇,《江西工程学院: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匠”打造党建品牌》等多篇新闻在国家重点媒体刊登,学习强国平台共收录学校《江西工程学院荣获第十四届“蓝桥杯”国赛一等奖》《江西工程学院:一支画笔绘就多彩思政课堂》等10余篇文章。(来源:江西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