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题库 > 正文

邮递员桑南才:只为坚守心中的那份信念

1988年,不满18岁的桑南才初中毕业,参加了招工考试,当上了泸水县(2016年县改市)称杆乡邮政所邮递员,从此他便成了山里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

“在怒江,邮递员是最受尊重的人,但不是容易干好的职业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上班第一天,老所长看着又瘦又矮的桑南才,当面泼冷水。告诉他,之前就先后有三个人因为吃不了苦辞职了,让他先试着跑一遍邮路,如果不行就趁早“滚蛋”。

“我一定行,我绝不会‘滚蛋’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好强而又倔强的桑南才当场给老所长发了誓。

正是这句誓言,让桑南才坚守了整整35年,并且带着妻儿一直走下去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

把邮件送到乡亲手中

桑南才服务的范围包括称杆乡和古登乡两个行政村的13个行政村207个村民小组138个自然村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以前,绝大部分村不通公路,山高坡陡路途遥远,到偏远村寨的投送邮件需要步行跋涉数十公里,送一趟邮件往往需要五六天,每天平均要走四五十公里。

1994年12月,一封写有“怒江州泸水县称杆乡杨玉英妈收”字样的邮件到了称杆邮政所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桑南才十分为难,因称杆乡叫杨玉英妈的人至少有十个,并且在不同的村子。桑南才想,虽然这只是一封普通信件,但对寄信人和收件人来说也许很重要,一定要把信交到收信人手中。桑南才每到一个寨子,都会到处打听消息。一个月后,终于找到了家住王玛基村的收信人。听完桑南才读的信,杨玉英妈已经泪流满面,因为这是被人拐骗到外地的女儿写来的家书。桑南才一边安慰杨玉英妈,一边帮她写了回信。1995年春节前夕,杨玉英妈的女儿回到了家乡,失散七年之久的一家人终于团聚。

35年来,桑南才投递的信件、包裹上万件,从没有发生过一起误投或漏投的事件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这些信件、包囊,架起了深山群众与外界的信息桥梁,维系着血肉亲情,而桑南才也被山里的老乡亲切地称为傈僳山寨的“托厄哈扒”(傈僳语,“信使”的意思。)

全家齐上阵甘做“信使”

称杆乡邮政所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投递范围最大的乡村邮政所,承担信件、包裹的收发、快递投送以及邮政储蓄等业务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52岁的桑南才虽然名为“所长”,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随着“快递下乡”工程的实施,邮件量剧增。以前每个月只有七八十件邮件,现在邮件、包裹和快递超过5000件,一天的量是过去一个月的几倍。山路难行,无论是步行还是骑摩托车,随时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

邮递员桑南才:只为坚守心中的那份信念

桑南才和妻子整理快递

在一次送件过程中,桑南才遭遇滚石,慌乱躲避中右手中指被石头硬生生砸掉了一截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

妻子密晓琴是称杆乡最先做生意的人之一,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收入1万多块钱,是丈夫收入的几倍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看着丈夫的艰辛,密晓琴心疼不已,她劝说桑南才和她一起做生意,不要让家人整天担惊受怕。但桑南才一口拒绝了,说:“要是我不干了,老百姓的信怎么办,孩子们的通知书怎么办?”拗不过丈夫,密晓琴放弃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工作。丈夫出门投递时,她就帮丈夫照管所里的其他业务,“一人一所”成了“夫妻邮政所”。

桑南才的事迹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近年来,他先后多次获得了国家、省、州各级表彰和奖励,密晓琴倍感骄傲,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刚刚从部队复员的儿子杨鑫也加入了邮政行业,成为一名邮车驾驶员。

杨鑫说,父亲是全家人的榜样,全家人一定会用一辈子干好邮政这个崇高事业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

爱岗敬业乐于助人

2020年春节期间,桑南才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奔忙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药店、防控卡点投送生活用品、防疫药品等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为支持疫情防控,他从微薄的工资里捐出了500元钱作为特殊党费。

桑南才还积极响应中国邮政乡村电商扶贫号召,鼓励妻子开办了“邮乐小店”,帮助乡亲们把荞麦、天麻、大蒜、蜂蜜等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贴心人”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为了让老乡们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桑南才有时也会免费做产品代言人。

邮递员桑南才:只为坚守心中的那份信念

2021年上江镇的番茄滞销,几十万斤的番茄即将烂在地里,桑南才就当起了带货主播,到田里帮老乡们卖起了菜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人民邮政为人民,虽然辛苦了一整天,但卖出去1000多单番茄,能够帮老乡们挽回一些损失这让我打心里感到高兴。”桑南才这样说。

桑南才家是远近闻名的模范家庭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岳父岳母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桑南才二话没说就把他们接到称杆和自己生活,一照顾就是三十多年。91岁的岳父几年前得了脑梗行动不便,桑南才夫妇非但不嫌弃,每天亲自把饭菜端到他的房间,还经常帮他洗澡、理发,有病痛时更是彻夜守在床前。

邮递员桑南才:只为坚守心中的那份信念

桑南才给老丈人整理衣服

邮递员桑南才:只为坚守心中的那份信念

腊斯底村的冬华妞妈是个孤寡老人,从1995年开始,桑南才每隔三个月都要到粮管所帮老人领取救济粮,然后再买上一些食盐和常用药,趁着送邮件的机会给老人送去,直至2002年老人去世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

前进村的杨赵才的母亲是残疾人,父亲体弱多病,家里的日子过得十分窘迫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桑南才引导杨赵才从事乡村运输业,改变贫困面貌,并取出了自己的10万元住房公积金和5万元银行存款,还向银行担保贷款5万元,帮助杨赵才购买了一辆农用车。有了桑南才的帮助,杨赵才通过跑运输和养殖山羊顺利脱贫。

快开学了,可正在读大学的杨忠华却因为凑不齐学费而苦恼,桑南才知道情况后当即给了他1000元钱,让他能够按时返校就读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从此后,杨忠华就成了桑南才的“亲弟弟”,不管开不开口,桑南才总是时不时给他三五百元,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现在杨忠华已经顺利当上了人民教师,全家也早已脱了贫。杨忠华说,桑南才是他这辈子和父母一样最该感激的人。

邮递员桑南才:只为坚守心中的那份信念

一份坚守,一生无悔建筑工程的八大员都是那八员。35年来,桑南才带着妻儿履行着邮政职工的责任使命,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绿色邮路上不停行走着,足迹踏遍村村寨寨,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高山峡谷,把希望、欢笑、温暖带给了深山里的乡亲们。一个平凡的家庭,他们用心经营、用心感悟,用自己微小的力量,默默在怒江大峡谷践行着人间大爱。

云南网通讯员 段国春 高庆英 摄影报道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