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领部队向四川进发,途径万县时受困三个月四川八大员又哪些。此后,他展开连续攻城,先后攻破了曹英和秦良玉的明朝军队,在1644年6月20日占领了重庆,紧接着7月初4日,他分兵三路进军成都。沿途的州县纷纷崩溃,烽火不断,成都市也在震荡之中。龙文光四川巡抚派驻顺庆援助成都,同时调遣刘镇藩总兵及周围土兵来守城。然而,成都危急之际,援兵中有张献忠派遣的伪装成援军的人混入城中,龙文光无法分辨真伪。到了8月初7日,农民军从四面包围攻城,内外夹击,三天后成都城被攻破,至1644年8月9日,张献忠的农民军成功攻占了成都。
成都失陷后,张献忠派军队收编了四川各府、州、县以及各土司,大部分地区向他屈服四川八大员又哪些。四川在短时间内被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所控制。然而,他的政权建立初期,仍然承认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并以“永昌”年号统治,不过随后李自成战败的消息传来,张献忠派出的使者欲接管权力。这导致了张献忠与李自成的矛盾,两方在川北爆发交战,李自成部队溃败,大顺军撤回陕西,川北的绵州由此更名为得胜州。
张献忠很快建立了政权,最初称为大西国王,随后不久便称帝,年号为大顺四川八大员又哪些。他设立各种官职,举行科举考试,主要设立丞相和六部尚书等职位。其中,三个部尚书职位由原本四川的官员或本土川人担任。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拉拢当地的士族,巩固政权。同时,为了吸引知识分子的支持,他改变了考试方式,由传统的八股改为策论。这一变革相较于传统考试更加灵活,更注重个人对时事的见解和看法。尽管部分人对这一改革持犹豫态度,但大多数人仍积极参与,因为功名对于读书人来说具有巨大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张献忠亲自撰写了一篇策论,《万言策》中评价古今帝王,将西楚霸王列为第一四川八大员又哪些。这显示出他对治理国家并不太在意,却对战争和征服极为崇拜。然而,他并不满意1645年的科举结果,认为没有选拔到真正的人才。于是,他决定每年举行两次科举,结果导致举人和进士增多,但真正的人才也随之增多。
在军事治理方面,大西政权组织了地方武装称为“里兵”,用以维护治安四川八大员又哪些。对于社会秩序的敏感度异常高,对言论管控严格,对人民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此举显示了他严苛控制社会的一面。更甚的是,他派遣扮成平民的缉事兵巡查,对批评新朝的言论者严加惩处。
在经济方面,大西军主要依靠“打粮”来维持经济来源,即取富户追缴资金用于军费四川八大员又哪些。此外,大西政权还铸造了大顺通宝钱币,相较于末期明朝的朝廷货币,张献忠的钱币制度更为合理,其中金银铜三种“西王赏功”钱更是工艺精湛。
在宗教态度上,张献忠对西方传教士的态度值得关注四川八大员又哪些。他聘请耶稣会传教士为顾问,对西方天文地理和各国政治很感兴趣。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反对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认为各地的信仰应当尊重当地文化。这种出身于草莽的农民军领袖的想法超越了时代,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思考,也蕴含着对传教士真实意图的警惕。
大西政权入川初期在对蜀地的管理上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屠杀行为,尽管政权建立初期有些地方官员并非完全臣服,但对于地主官绅的态度仍处于观望和犹豫四川八大员又哪些。然而,随着政权对人民的过激措施以及对反抗行动的镇压,张献忠逐渐失去了民心。他一系列的严酷行为导致了四川人口的迅速减少。到了1645年,随着明军的收复和地方守将的割据,官绅地主们纷纷叛乱,民心渐渐失去,张献忠的政权逐渐瓦解。
最终,张献忠沉迷于屠戮百姓,对成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民心彻底丧失,最终成都被他自己纵火焚毁,寻求新的出路四川八大员又哪些。这段残酷历史中,张献忠的所作所为,虽然史料记载不全面也存在错误,但却是造成四川人口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上其他因素如战乱、饥荒等,共同导致了四川的人口流失。
这一时期的历史充满着混乱与残酷,张献忠虽然在治国方面尝试了一些改革,但他的严酷手段最终让他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与信任四川八大员又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