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的南大岁月,有良师教诲,有同道砥砺,有好书相伴,有文物相守,何其幸运……”在南京大学日前举办的2023年度教职工荣休暨入职典礼上,南京大学图书馆原副馆长、南京大学博物馆原副馆长(主持工作)史梅老师作为荣休代表之一发言80年退休的八大员。她的发言在南大人的朋友圈中热传,在发言中,她将自己定位为“资深仓库保管员”,细说了自己四十年间与古籍、文物相伴的岁月。
她是南大这批文化瑰宝的“资深仓库保管员”
在发言中,史梅将自己定位为“资深仓库保管员”,她保管的是南京大学一百多年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文化资产80年退休的八大员。自1990年从中文系调到图书馆,史梅一直在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工作,负责管理南大近40万册古籍线装书。从整理古籍、分类编目到给读者查书、借书,一干就是16年。“我常常戏言‘是看着某某教授长大的’,的确如此,许多学者都是从图书馆查找文献起步:从学生—研究生—青年教师—知名教授。”
2006年,史梅担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仍然分管古籍和历史文献,同时还在更大的平台丰富着南大的文献资源80年退休的八大员。在担任图书馆分管文献资源建设的副馆长8年多时间里,除了采购最新的中外文图书、数据库外,还争取到了各类捐赠,其中有不少古籍线装书、日记、手稿、书信、照片等珍贵文献。
2015年学校组建博物馆,史梅又增加了一份保管工作,就是管理南京大学的文物资产80年退休的八大员。南京大学的文物收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在国内外文博界也有相当的声誉。文物与古籍,是南京大学独一无二的文化资产,是全体南大人的历史记忆。“这批文化瑰宝经历了初创时期的筚路蓝缕、战争时期的颠沛流离以及和平年代的繁荣发展,是几代南大人历尽劫难、九死一生才得以保存下来,能够作为它们的管理者、守护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希望早日建成与南大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契合的高水平博物馆
在南大学习工作四十年,史梅见证了学校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图书馆的发展变化,馆舍、图书存藏条件、服务方式的变化80年退休的八大员。而她所策划和参与的一场场活动、一次次展览也见证着她的青春与汗水。如连续举办广受学子欢迎的18届读书节、深受好评的“图书馆奇妙夜”等活动。
《册府千华 南雍撷珍——南京大学藏古籍菁华展》等展览展示了南大百余年积累的文化资源、《墨韵梅香——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100周年书画文献展》纪念提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老校长、《胡小石和他的时代——纪念胡小石先生诞辰130周年书法文献展》展示了一代国学大师的风采和他的师友圈的影响力80年退休的八大员。
200多场“跟着教授看展览”,让教授们把课堂搬到展厅,沉浸式教学80年退休的八大员。特别是最近的《帝陵迷踪——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特展》,把一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南大重要考古发现公诸于众,备受学术界及社会大众瞩目。
当让史梅提供一张在荣休会上播放的照片时,她选择的是自己手拿纪念册的照片80年退休的八大员。原来,这本纪念册是博物馆同事悄悄为史梅制作的荣休纪念册,里面记录着博物馆成立8年来的工作印迹,“翻开的一页就是我们在南大美术馆举办的73场展览。”当同事们把这本纪念册送给史梅时,她特别感动,“每一场展览和活动背后,都凝结着博物馆、图书馆员心血,正是他们辛勤的努力和默默付出,才能够呈现令人赞叹的效果!”
四十年的南大岁月,有良师教诲,有同道砥砺,有好书相伴,有文物相守,史梅感到非常幸运80年退休的八大员。她还谈到在南大四十年最大的遗憾,那就是没能建成一座与南京大学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相契合的高水平博物馆,这是几代南大人一直以来的夙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于露 综合整理“程门问学”公众号
(图片来源:“程门问学”公众号)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