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题库 > 正文

文化礼堂丨桐乡“90后”文化专管员,用一双巧手造“龙”

(来源:桐乡宣传)

文化礼堂丨桐乡“90后”文化专管员,用一双巧手造“龙”

文化礼堂丨桐乡“90后”文化专管员,用一双巧手造“龙”

用煮熟的米粉团做原料,再经灵巧的双手,造型栩栩如生、色彩鲜明艳丽的“中国龙”制作而成文化礼堂 八大员。近期,桐乡“90后”姑娘沈佳雨,用米塑技艺捏出了龙年新作。

文化礼堂丨桐乡“90后”文化专管员,用一双巧手造“龙”

仔细一看,金龙蜿蜒盘旋,回首望着尾上托起的金珠,龙颈、背部和尾鳍上是火红飘逸的毛发,金龙身上的鳞片纹路清晰可见;金龙身下则是一朵激荡而起的浪花,水面还有着淡雅的荷花与荷叶装饰;整条龙的身上点缀着金粉,呈现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文化礼堂 八大员。

SPRING FESTIVAL

米塑又称“粉塑”,是江南地区的民间传统技艺文化礼堂 八大员。据传,这一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出现。经过千百年的传承,米塑工艺流程日臻完善,与北方的“面塑”并称为中国食品塑作工艺上的双绝。

文化礼堂丨桐乡“90后”文化专管员,用一双巧手造“龙”

文化礼堂丨桐乡“90后”文化专管员,用一双巧手造“龙”

“米塑是用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加入不同色彩的颜料,通过揉、捏、掐、刻等手法,制作出不同的造型文化礼堂 八大员。”沈佳雨介绍,米塑作品大小不一,大的高达数米,小的只有二三厘米。

米塑的步骤看似简单,但想要将龙的神韵表现出来,还是非常考验功夫的文化礼堂 八大员。“难度在于如何把龙身做得形象生动、姿势做得活灵活现、四肢做得有力,必须要把龙的气势神态做出来。”从开始构思,到设计草稿,再到后期制作,沈佳雨花费了不少心思去琢磨推敲。

文化礼堂丨桐乡“90后”文化专管员,用一双巧手造“龙”

米塑的创作,原是为满足生活需要,后来随着物质生活的发展,具备了审美表达,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从而变得多姿多彩文化礼堂 八大员。

2017年,沈佳雨来到开发区(高桥街道)楼下角村,成为了村里的一名文化专管员文化礼堂 八大员。工作之余,她开始学习米塑,并在同行们的帮助下,渐渐掌握了不少工艺。如今,她已是米塑桐乡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礼堂丨桐乡“90后”文化专管员,用一双巧手造“龙”

文化礼堂丨桐乡“90后”文化专管员,用一双巧手造“龙”

“2024年是甲辰龙年,我一直在想,该用什么样的形象和作品,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来制作迎新春的米塑作品文化礼堂 八大员。”花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沈佳雨制作出了米塑“中国龙”,“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她说。

来源:爱桐乡APP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