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北洋舰队所有舰船的名字清朝北洋水师的军舰都叫什么名字?清朝北洋水师的军舰都叫什么名字北洋舰队有那几艘主要的军舰?详细介绍一、北洋舰队所有舰船的名字
北洋水师战舰:
定远级铁甲舰:定远、镇远
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
防护巡洋舰:济远、致远、靖远
碰撞巡洋舰:扬威、超勇
蚊炮船: 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鱼雷艇: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 中甲、中乙 、 乾一、乾二
练船:
练习舰:康济、威远、敏捷
辅助舰艇:海镜, 湄云 ,利运,操江, 犀照,飞霆,飞凫 ,超海,铁龙,飞龙,快顺,遇顺,利顺, 捷顺,宝筏, 导海, 导河 ,快马,海马,杆雷,守雷,下雷,巡雷, 水底机船,螺桥船, 50吨运煤船,20吨水船。
二、清朝北洋水师的军舰都叫什么名字?
铁甲舰(战列舰):定远、镇远 (定远级铁甲舰)
快船(巡洋舰):
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
防护巡洋舰(穹面钢甲快船):济远、致远、靖远
撞击巡洋舰( 碰快船):扬威、超勇
铁胁木壳巡洋舰(铁胁穹式快船):广甲
鱼雷巡洋舰(钢胁钢壳鱼雷快船):广 乙、广 丙
蚊炮船(炮艇):龙镶,虎威,飞霆,策电(北洋订购,后李鸿章见南洋的订购的镇字炮舰强于其,将其调包,把镇字炮舰留下,把蚊炮船调去南洋)
炮舰: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鱼雷艇: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 中甲、中乙 、 乾一、乾二
练船:
练习舰:康济、威远、敏捷
辅助舰艇:海镜, 湄云 ,利运,操江, 犀照,飞霆,飞凫 ,超海,铁龙,飞龙,快顺,遇顺,利顺, 捷顺,宝筏, 导海, 导河 ,快马,海马,杆雷,守雷,下雷,巡雷, 水底机船,螺桥船, 50吨运煤船,20吨水船。
主力舰队:
舰名舰种排水(吨)马力(匹)航速(节)火炮(门)鱼雷(具)乘员(人)管带 制造 地下水
定远 铁甲舰 7335620014.5 223 331 刘步蟾 德国 1882
镇远 铁甲舰 7335620015.4 223 331林泰曾德国1882
来远 巡洋舰 290044001416 2 202 邱宝仁 德国1887
经远 巡洋舰 2900440016 14 4 202 林永升 德国1887
致远 巡洋舰 2300750018 23 4 202邓世昌 英国 1886
靖远 巡洋舰 2300750018 23 4 202 叶祖珪 英国 1886
济远 巡洋舰 2300280016.5 114 204 方伯谦 德国 1883
平远 近海防御铁甲舰 21002400 11 11 1 145 李和 福建 1889
超勇 巡洋舰 1350240016183 135黄建勋 英国 1881
扬威 巡洋舰1350 240016 183 135 林履中 英国 1881
镇东 炮舰 430 35010 3 - 55 英国 1879
镇西 炮舰 430 35010 3 - 54 英国 1879
镇南 炮舰 430 35010 3 - 54 蓝建枢 英国 1879
镇北 炮舰 430 35010 3 - 55 吕文经 英国 1879
镇中 炮舰 430 35010 3 - 55 林文彬 英国 1881
镇边 炮舰 430 35010 3 - 54 英国 1881
鱼雷舰队
舰名舰种排水(吨)马力(匹)航速(节)火炮(门)鱼雷(具)乘员(人)管带 制造地 下水 左一 鱼雷艇 90 1000 23.8 2 3 29 王平 英国 1887
左二 鱼雷艇 74 600 19 2 2 28 李仕元 德国 1887
左三 鱼雷艇 74 600 19 2 2 28 徐永泰 德国 1887
右一 鱼雷艇 74 900 18 2 2 28 德国 1887
右二 鱼雷艇 74 597 18 2 2 28 刘芳圃 德国 1887
右三 鱼雷艇 74 597 18 2 2 28 曹保赏 德国 1887
福龙 鱼雷艇 120 1597 22.5 2 2 20 蔡廷干 德国 1886
一、二、三、四、 鱼雷艇 28 650 13.2 1 1 16 德国 1881
定一、定二、 鱼雷艇 16 91 15 2 2 7 德国 1882
镇一、镇二、 鱼雷艇 16 91 15 2 2 7 德国 1881
杆雷艇 7 中队甲 中队乙
后勤舰队:
舰名舰种排水量(吨—)马力(匹—) 航速(节)火炮(门)鱼雷(具)乘员(人) 管带 制造地 下水(年)
湄云 练习舰 578 320 9 8 - 70 吴世忠 福建 1869
康济 练习舰 1310 750 12 11 - 124 萨镇冰 福建 1881
威远 练习舰 1268 750 16 7 - 124 林颖启 福建 1877
泰安 练习舰 1258 580 10 10 - 180 福建 1876
敏捷 练习舰 700 - 60 戴伯康 英国 1888
操江 运输舰 950 425 9 4 - 91 王永发 上海 1865
海镜 运输舰 1358 600 9 3 - 180 福建 1873
利运 运输舰 110 - 57
犀照 运输船 60 9 - 1888
镇海 运输舰 950 480 9 5 - 100 1871
宝筏 布雷舰 - 大沽 1890
飞霆 汽船 440 5 -
守雷、下雷、 小轮船 - 16 大沽 1888
巡雷 小轮船 - 4
快马 小轮船 - 25
飞艇 小轮船 - 18
利水 小轮船 - 20
超海 小轮船 -
遇顺 拖船 - 大沽 1875
东澧 小轮船 -
赶海 小轮船 -
导海 挖泥船 - 164
飞虎 通报舰 -
伏平、勇平、开平、北平、 运煤船
甲午后的新建水师的军舰:
快船(巡洋舰):“海天”、“海圻” “海容”、“海筹” 、“海琛” “肇和” “应瑞” “飞鸿” 驱逐舰:“飞霆” “飞鹰” “龙湍” “建威”、“建安” “建康”、“豫章” 、“同安” 鱼雷艇:“海龙”、“海犀”、“海青”、“海华” “辰”、“宿” “列”、“张” “湖鹏”、“湖鄂”、“湖鹰”、“湖隼” 炮 舰:“鲸波” “江鲲”“江犀” “永丰”“永翔” “江元”、“江亨”、“江利”、“江贞”“楚泰”、“楚同”、“楚豫”、“楚有”、“楚观”、“楚谦” “舞凤” “联鲸” 练 船:“通济”
主要将领:
丁汝昌-- 水师提督 (自尽) 刘步蟾--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林泰曾--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邓世昌--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叶祖珪--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革职) 方伯谦--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林永升--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邱宝仁--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黄建勋-- 左翼右营副将,超勇号管带 (战死) 林履中-- 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战死) 杨用霖--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萨镇冰--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
北洋水师剩余主力军舰在刘公岛港湾中腹背受敌,丁汝昌在矛盾中作着两难的抉择。因为害怕定远舰被日本捕获反过来攻击自己,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含着热泪发布了炸毁定远的命令。随着一声巨响,这艘清政府用白银堆砌成的舰队象征,这个北洋水师最后的精神支柱,与五千名官兵逃生的渴望一起沉入大海。
三、清朝北洋水师的军舰都叫什么名字
铁甲舰(战列舰):定远、镇远 (定远级铁甲舰)
快船(巡洋舰):
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
防护巡洋舰(穹面钢甲快船):济远、致远、靖远
撞击巡洋舰( 碰快船):扬威、超勇
铁胁木壳巡洋舰(铁胁穹式快船):广甲
鱼雷巡洋舰(钢胁钢壳鱼雷快船):广 乙、广 丙
蚊炮船(炮艇):龙镶,虎威,飞霆,策电(北洋订购,后李鸿章见南洋的订购的镇字炮舰强于其,将其调包,把镇字炮舰留下,把蚊炮船调去南洋)
炮舰: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鱼雷艇: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 中甲、中乙 、 乾一、乾二
练船:
练习舰:康济、威远、敏捷
辅助舰艇:海镜, 湄云 ,利运,操江, 犀照,飞霆,飞凫 ,超海,铁龙,飞龙,快顺,遇顺,利顺, 捷顺,宝筏, 导海, 导河 ,快马,海马,杆雷,守雷,下雷,巡雷, 水底机船,螺桥船, 50吨运煤船,20吨水船。
主力舰队:
舰名舰种排水(吨)马力(匹)航速(节)火炮(门)鱼雷(具)乘员(人)管带 制造 地下水
定远 铁甲舰 7335620014.5 223 331 刘步蟾 德国 1882
镇远 铁甲舰 7335620015.4 223 331林泰曾德国1882
来远 巡洋舰 290044001416 2 202 邱宝仁 德国1887
经远 巡洋舰 2900440016 14 4 202 林永升 德国1887
致远 巡洋舰 2300750018 23 4 202邓世昌 英国 1886
靖远 巡洋舰 2300750018 23 4 202 叶祖珪 英国 1886
济远 巡洋舰 2300280016.5 114 204 方伯谦 德国 1883
平远 近海防御铁甲舰 21002400 11 11 1 145 李和 福建 1889
超勇 巡洋舰 1350240016183 135黄建勋 英国 1881
扬威 巡洋舰1350 240016 183 135 林履中 英国 1881
镇东 炮舰 430 35010 3 - 55英国 1879
镇西 炮舰 430 35010 3 - 54英国 1879
镇南 炮舰 430 35010 3 - 54 蓝建枢 英国 1879
镇北 炮舰 430 35010 3 - 55 吕文经 英国 1879
镇中 炮舰 430 35010 3 - 55 林文彬 英国 1881
镇边 炮舰 430 35010 3 - 54英国 1881
鱼雷舰队
舰名舰种排水(吨)马力(匹)航速(节)火炮(门)鱼雷(具)乘员(人)管带 制造地 下水 左一 鱼雷艇 90 1000 23.8 2 3 29 王平 英国 1887
左二 鱼雷艇 74 600 19 2 2 28 李仕元 德国 1887
左三 鱼雷艇 74 600 19 2 2 28 徐永泰 德国 1887
右一 鱼雷艇 74 900 18 2 2 28 德国 1887
右二 鱼雷艇 74 597 18 2 2 28 刘芳圃 德国 1887
右三 鱼雷艇 74 597 18 2 2 28 曹保赏 德国 1887
福龙 鱼雷艇 120 1597 22.5 2 2 20 蔡廷干 德国 1886
一、二、三、四、 鱼雷艇 28 650 13.2 1 1 16 德国 1881
定一、定二、 鱼雷艇 16 91 15 2 2 7 德国 1882
镇一、镇二、 鱼雷艇 16 91 15 2 2 7 德国 1881
杆雷艇 7 中队甲 中队乙
后勤舰队:
舰名舰种排水量(吨—)马力(匹—) 航速(节)火炮(门)鱼雷(具)乘员(人) 管带 制造地 下水(年)
湄云 练习舰 578 320 9 8 - 70 吴世忠 福建 1869
康济 练习舰 1310 750 12 11 - 124 萨镇冰 福建 1881
威远 练习舰 1268 750 16 7 - 124 林颖启 福建 1877
泰安 练习舰 1258 580 10 10 - 180 福建 1876
敏捷 练习舰 700 - 60 戴伯康 英国 1888
操江 运输舰 950 425 9 4 - 91 王永发 上海 1865
海镜 运输舰 1358 600 9 3 - 180 福建 1873
利运 运输舰 110 - 57
犀照 运输船 60 9 - 1888
镇海 运输舰 950 480 9 5 - 100 1871
宝筏 布雷舰 - 大沽 1890
飞霆 汽船 440 5 -
守雷、下雷、 小轮船 - 16 大沽 1888
巡雷 小轮船 - 4
快马 小轮船 - 25
飞艇 小轮船 - 18
利水 小轮船 - 20
超海 小轮船 -
遇顺 拖船 - 大沽 1875
东澧 小轮船 -
赶海 小轮船 -
导海 挖泥船 - 164
飞虎 通报舰 -
伏平、勇平、开平、北平、 运煤船
甲午后的新建水师的军舰:
快船(巡洋舰):“海天”、“海圻” “海容”、“海筹” 、“海琛” “肇和” “应瑞” “飞鸿” 驱逐舰:“飞霆” “飞鹰” “龙湍” “建威”、“建安” “建康”、“豫章” 、“同安” 鱼雷艇:“海龙”、“海犀”、“海青”、“海华” “辰”、“宿” “列”、“张” “湖鹏”、“湖鄂”、“湖鹰”、“湖隼” 炮 舰:“鲸波” “江鲲”“江犀” “永丰”“永翔” “江元”、“江亨”、“江利”、“江贞”“楚泰”、“楚同”、“楚豫”、“楚有”、“楚观”、“楚谦” “舞凤” “联鲸” 练 船:“通济”
主要将领:
丁汝昌-- 水师提督 (自尽) 刘步蟾--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林泰曾--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邓世昌--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叶祖珪--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革职) 方伯谦--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林永升--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邱宝仁--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黄建勋-- 左翼右营副将,超勇号管带 (战死) 林履中-- 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战死) 杨用霖--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萨镇冰--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
北洋水师剩余主力军舰在刘公岛港湾中腹背受敌,丁汝昌在矛盾中作着两难的抉择。因为害怕定远舰被日本捕获反过来攻击自己,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含着热泪发布了炸毁定远的命令。随着一声巨响,这艘清政府用白银堆砌成的舰队象征,这个北洋水师最后的精神支柱,与五千名官兵逃生的渴望一起沉入大海。
四、北洋舰队有那几艘主要的军舰?详细介绍
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支新式海军舰队。1874年(同治十三年)清政府筹议海防,总理衙门奏请设北洋水师。前江苏巡抚丁日昌上折,建议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被采纳。遂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并从关税、厘金项下每年拨款400万两作为经费。从1875年(光绪元年)起,清政府从英、德等国购进各式军舰多艘。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1879年李鸿章于天津设水师营务处,办理日常事务。1880年设天津水师学堂,不久先后在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等地修筑炮台,建设军港。1881年奏请任命淮系将领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海军未参战。战后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以会办掌实权,提出整饬海军,增购外国舰船。两三年中,“定远”、“镇远”、“致远”、“靖远”、“济远”等舰陆续编入舰队,实力大增。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建成,共有军舰25艘,内含2艘铁甲舰,7艘巡洋舰。除5艘小舰系福州船政局制造外,其余均购自英、德诸国。官兵4000余人。丁汝昌被命为提督。聘英国、德国人指导军事训练。颁发《北洋海军章程》,确定船舰等级、人员编制、俸饷杂支及员弁升擢等制度,并规定3年举行一次会操。舰队成立后,海军经费被慈禧太后挪用修筑颐和园。除从福州船政局调来“平远”兵轮外,再未添任何舰只。舰队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参加对日作战,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全军覆灭。战后清政府从南洋水师、福建水师调来部分舰只驻防北洋,又设北洋统领及帮统官,管理海军事宜,仍难复旧规。1905年以萨镇冰总理南北洋海军。1909年以贝勒载洵、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设立海军事务处,把南、北洋各舰统一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取消了南、北洋舰队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