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现世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他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出身不凡,聪明灵秀,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她是书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她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身上还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性格,又有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王熙凤——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即宝玉表姐及堂嫂。她年轻美丽中透出尊贵,苗条的身段,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在荣国府中处于要位,是实际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
贾宝玉自幼因贾母疼爱,原是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他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与林黛玉同处贾母房中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亲密熟惯些。他待丫鬟们如养花般细心体贴,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绛芸轩,自号绛洞花主(一作绛洞花王)。
一次在秦可卿卧房午睡,梦入太虚幻境,阅金陵十二钗判册,赏《红楼梦仙曲》,聆“意淫”之训,与秦可卿梦魂温存。幼年贾宝玉与秦可卿弟弟秦钟同入贾府义学。秦可卿去世,贾宝玉急火攻心,直喷出一口血来。秦可卿出殡,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获赠蕶苓香念珠一串。秦钟夭逝,贾宝玉忧戚不尽。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参考资料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对应括号里的人物分别是:
孤独的(元春):从入宫后只能自己在后宫挣扎,为家族争得荣宠。
懦弱的(迎春):大小事情不敢声张,连婆子奴才也敢欺负,最后被夫家害死。
精明的(探春):在王熙凤不能主事的时候,是探春一肩挑起府内事情,有不让凤姐的才干。
孤僻的(惜春):偏居一隅,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与人交往,性格内向孤僻。
《红楼梦》书中“四春”被脂砚斋在她们的名字下面分别注上“原也”、“应也”、“叹也”、 “息也” ,连起来读是“原应叹息”的意思。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贾府最后的结局是“树倒猢狲散”、四位姑娘的命运自然是应该叹息了。
贾元春,当时省亲的时候何等风光,终是在后宫突然薨逝,从那个时间节点,贾府也开始慢慢的衰败,不得朝庭的重用。
贾迎春,她一生懦弱,被老妈子偷了首饰而不敢言,自己的侍女出了事不愿救,最后被父亲以5000两银子卖与中山孙家,婚后一年而亡。
贾探春,姨娘的女儿,与贾环同出一母,却是个机灵的人儿,凭着一股要强劲,在府里得到众人的赏识与喜爱。最后代替王妃的女儿远嫁,算是有个好结果。
贾惜春,最小的女儿,不参与府中任何事物,性格孤僻,只管自己的画画喜好,贾府败了,她出家为尼,也算是个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