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贵州八大员停办_贵州九大员考试

茅台国酒出自贵州,也有让老外也回味无穷的老干妈。贵州还有哪些特色美食呢?

云贵高原的美食,贵州十大特色美食,最后一个让人欲罢不能,贵州坐落在祖国的西南,是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里,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民族风情也是各异,来贵州旅游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美味,要不然你会后悔的。

下面,就一起来看一看,来贵州旅游必吃的10种菜品,这里面有正菜也有小吃,保证你光是看看介绍,就想吃得不得了!

辣子鸡

在喜好吃辣的贵州, 辣子鸡是一道极有贵州吃辣色彩的特色菜。先将鸡切成块经过香料腌制,然后放入油锅内爆,熟后捞起来。在油锅中放入大量的糍粑辣椒,辣椒制好后将鸡块倒回锅内同烹。它是由特色的糍粑辣椒与鸡肉一起炒制而成,两种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在一起,没有那种川版和湘版的火爆,却更加绵绵悠长,刺激着你的味蕾。遵义羊肉粉

遵义羊肉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小吃。用鲜羊肉熬汤,浇米粉,放羊肉片、调料而食。已有300余年制作历史。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驰名。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遍布大街小巷,受欢迎程度,首屈一指。曾获得第二届"中华名小吃"称号。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遐迩。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去饭馆进餐的十分踊跃。当地有一种习惯:每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说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兴义鸡肉汤圆

兴义鸡肉汤圆始创于清朝末期,已经流传了一百余年,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今天贵州兴义地区招牌性小吃。兴义鸡肉汤圆在口味上,独树一帜,以“众家皆甜,唯我咸鲜”为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兴义鸡肉汤圆不同于其他汤圆的关键在于,鸡肉汤圆以鸡肉为馅,灌鸡汤,点芝麻酱,具有小巧玲珑,色彩雪白、晶莹光洁的糯米清香与鸡肉、鸡汤、芝麻酱的鲜香融合为特色风味的芳香,是上等的美味佳品。花溪牛肉粉

米粉在湖南、四川等中国的南方大部分省市各地都有,而在贵州贵阳的花溪米粉独具自己的特色,因而牛肉粉却特别有名。花溪牛肉粉发源地贵阳花溪地区,是贵州的一道特色名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牛肉、酸莲花白、芜荽等。由多种名贵中草药精心严格制作,做出的牛肉粉与众不同,汤鲜味美,肉香。吃过的人赞不绝口,经过多年的发展,应该说贵州的花溪牛肉粉已经算是贵州饮食的一个招牌之一了。红油米豆腐

红油米豆腐中的红油经过独家秘制而成,也因红油的秘制方法不一,所拌出的米豆腐口味也就不一。米豆腐嫩,其配料黄豆酥,花生脆,豆芽甜,黑大头菜味浓, 油红香辣。这样拌出的红油米豆腐不仅口味纯正,而且消暑解馋。主要是在夏季当作消暑食品。选用贵州本地大米作原料制作而成,当地人吃米豆腐实际上就是吃米豆腐的佐料,因此红油豆腐的佐料配得比较多。其特色为色泽红亮、香辣可口、清凉。






为什么贵州的很多汉族人,祖籍都是江西呢,特别是吉安府,大石板,大桥头?

其实在汉朝之前,江西属于不毛之地,人口也比较少。最多的时候40万不到,在全国排到20名左右。后来由于中原战乱,大量的人口往南迁移,江西的经济迅速发展。

等到元朝初年,江西人口已经高达1700多万,位居全国第一,是当时的四川、湖南、湖北、贵州、云南五地人口之和。但是江西本来就不大,所以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不得不向外迁徙。

整个迁徙过程以明清时期最为明显,出现大规模的迁徙运动总共有三次。

明朝初年江西填湖广:当年朱元璋在北方称帝之后,全国内仍然没有完全平静下来。他以江西为根据地,不断派兵进驻湖广以及云贵地区。

古代打仗不同于现在,一是需要人,二是需要钱。古代国库来源于劳役,因此大大加重了江西本地人的生活负担。但是朱元璋又是以爱民著称,所以在两湖地区放宽赋税政策,吸引了大批来自江西的农民。

明朝中期流民进云贵:等到明朝中期的时候国力雄厚,出现了大批的富豪。但是这些富豪的出现,都是以剥削农民为基础。甚至在山西地区,出现了富豪和官府勾结,压迫农民的情况。

有的人走投无路落草为寇,胆子小的人只能被迫迁移。不过湖广地区的人口已经饱和,只能选择云贵地区。当时江西迁徙到云南地区的人多达70多万,根据当时的人口基数来算,已经相当之巨了。

明末清初大肆屠杀: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纷纷揭竿起义。张献忠,吴三桂等人的出现,造成大量的流血事件,整个四川基本上不见人烟。为了弥补这一空档,清朝初年颁布了很多政策。

政策颁布之后,吸引了很多来自湖广地区的农民,纷纷涌入四川地区。由于这一部分不是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所以下面不再详细描述。

如今云贵地区的很多人,之所以说自己祖籍来自于山西。就是在第二次移民阶段,大部分山西人被迫背井离乡,来到了云贵地区。除了这一次之外,之前讲的元末明初也不容忽略。

朱元璋时期:征北调南亦称太祖平滇。当时在东北和云南地区,仍然有一批人打着元朝的旗号。朱元璋命颖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三人,率领大军30万,平定云南地区。

平定云南地区的叛乱之后,西平侯沐英也留在了此地。他是朱元璋早年的养子,对朱元璋可谓是忠心耿耿。朱元璋后期大肆屠杀开国功臣,沐英就没有深受其害。

留在此地的官兵多达几万人,外加朱元璋又下了一道指令:就地屯田养兵,家属随后遂焉。这些驻守人员不仅仅是官兵,更是本地的农民,他们成了云贵地区最初的开荒者。

而这一批人当中,有很大的山西籍士兵存在,因为山西在之前人也多,招的兵自然多。

除了第一部分所说江西填湖广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江西定云贵。后来在贵州地区担任土司一职的很多人中,江西籍贯的士官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毕竟云南地区人们之后,自然而然会向贵州渗透。

于是有的人家谱当中如此记载:

曾巩后裔曾德一祖居江西南丰,至明朝初年,任征远将军之职,率师来黔,镇居安顺府。王倒犁系王家牌王氏始祖,于明洪武年间随父由江西来到黄平旧州,王倒犁与苗寨女潘“阿扁”结为连理。毕节撒拉溪路氏,先祖从江西随军入黔,路元升于清雍正中岁贡后,其子孙中出三位进士。


而且云贵地区地处偏远,自然就成了很多罪犯的逃避天堂。他们为了躲避追捕,有的人拖家带口来到了云贵地区。当然这一部分只是少数,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之前所讲到的军屯之外,江西的商人也在迁移贵州当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明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很多人选择弃军从商、弃农从商,大批商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而且江西本就非常重教育,经商头脑也可谓是数一数二,江西的赣商(江右商)在全国也比较有名。相对来说贵州地区比较贫瘠,于是大批的商人来到贵州贩卖商物。

比如说贵州贵阳的油业,曾经就被江西丰城人垄断。曾经仁怀茅台“永隆裕”盐号,贵阳“永发祥”盐号,曾经都是江西人的产业。

如今在贵州地区,很多地方仍然叫江西村、江西路。如今的贵阳四中(后被七中整合),它的前身就是豫章中学。豫章是古代设立的郡,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的江西省。

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代表着贵州曾经确实聚集了一大批的山西人。当然这是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之后,由于商业活动的展开,而出现的山西人迁移贵州的故事。

为何有人说自己祖籍是大石板、大石桥、吉安府?其实这和山西大槐树的故事差不多,想必这个很多人都听过。就是说自己的祖籍来自于山西大槐树下,而且自己的小脚拇指是两半的话,也说明了是来自这里。

因为当时山西大槐树是一个很大的中转站,很多人移民的时候都要从这经过,时间长了就忘记了自己本来住在哪,只知道走的时候有一棵很大的槐树,因此只记住了山西大槐树。

同样的大石板、大石桥,应该和这个原因差不多。吉安府很有可能是当初移民的中转站,移民之前具体的住址,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住了走的时候看到了大石板、大石桥。

经过贵州公交车坠河事件后,你还敢坐公交车吗?

2018年10月28日,一辆运载15人的公交车 坠入重庆万州的长江中,一车人全部遇难。

前几天(7月7日),贵州安顺又发生了一辆公交坠入湖中事件,造成了21人死亡,15人受伤。

太痛心了!这两起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前者因为乘客无理取闹,导致意外发生;后者系司机蓄意报复社会。

公交事故频发,就导致坐公交时免不了有一些想法。谁知道会碰上什么样的乘客和什么样的司机?我相信那些乘客都是高高兴兴的出门,要知道在车上会碰到那样的人,他们肯定不会选择上车的。

我虽然公交坐的不是很多,但只要坐了,就会有想法。昆山是江南水乡,河多,桥多。尤其是公交车过桥时,就会想起发生的这些悲剧,就会有一种担忧,害怕发生事故。

但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该坐还是得坐。那如何才能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呢?当今时代,我们都不能独善其身,雪山崩塌,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若碰到车上有干扰司机开车的,是一定要制止的,生命无价!司机也是有义务保证在坐乘客的安全的,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真心希望这样的悲剧以后再也不要发生了!

为什么感觉贵州人很少喝茅台酒,四川人喝五粮液的也不是多数,他们平时喝什么酒比较多?

我是宜宾的,我给你说吧。

宜宾大多数酒民,其实早期是爱喝五粮液的。早期五粮液内部管理不严格,每天都有N瓶矿泉水瓶装五粮液流出。后来加强了管理,生产车间到处是摄像头,这一现象已经杜绝了。

现在宜宾的酒民分为两派,一派喝浓香,比如五粮春、五粮特曲、小五粮、叙府、南福、华夏春等性价比高的浓香品牌酒。

还有一派是小曲清香派,去信得过的小曲清香作坊买散酒喝,甚至每年高粱上市的季节买几百斤高粱去找作坊掏加工费酿酒。600斤高粱一甄,斩头去尾能够得到260斤左右68度的小曲清香高粱酒。

贵州其实喝酱香的也就遵义赤水河流域一带,其他地方还是喜欢喝小曲清香的高粱酒或者荞酒、苞谷酒、米酒等。在安顺、兴义、都匀各个农贸市场都可以看到很多小作坊。

贵州什么酒好喝?

欢迎关注

一、茅台 推荐指数 ※※※※※※※※※※ 推荐产品:53%酱香型 飞天茅台酒


茅台酒,中国故事讲得最好的酒。

茅台,文学大家,编的故事能写一本茅台故事会。

金融巨子,是中国最大的白酒金融公司,发行的酒比理财产品还厉害,每年年化收益随便算算高于5%。

同时也是中国白酒中水分较少的几种酒之一,毕竟全系列都是53度,酒精总多于水分的。吹牛的水分也很少,比如所有基酒自产自销,没有勾兑一滴酒精;茅台30年采用15年基酒精心勾兑;不像某些厂商,明明库存周转天数不足300天,却卖的瓶瓶都是年份老酒。

价格高高在上的自诩的国酒,有时我就比较疑惑“国酒”的含义,是国民的酒呢,还是代表国家的酒?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省略无数字),咱工人阶级喝二锅头。不过好在作死硬钢工商总局一波之后发现实力相距甚远,现在全面改为贵州茅台。

最好的酒保留意见,最具特色双手赞成。俗话说的重口难调,重口味的酒确实很难调。可是茅台酱香浓郁雅,回味悠长细腻。能把如此重口味的酱香酒调到如斯的地步,同时酿就如此大的产量,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是下不来的。

二、习酒 推荐指数 ※※※※※※※※※ 推荐产品:53%酱香型 窖藏1988

贵州地区的硬通货,以做浓香起家,现在改行搞酱香依旧是黔人口粮。曾经的浓香江湖地位很高,习水大曲曾被赐名“气死茅台”,现在说到习酒五星,大多数贵州酒友都能补充出“液体黄金”这后半句。

现在重新发力酱香,1988终端价格持续上涨。在省外就混得不行了,不知道突然之间怎么的,市场不知不觉慢慢起来了。以一个君品文化重新发力,口号不错,内涵着实空洞。话说君子无故,玉不离手,可设计出来的产品却都喜欢弄得珠光宝气的,不过一群君子喝多了光着膀子喊“一二三干”倒是挺有气势的。

细数一下主打产品,从习水大曲到老习酒,到三星五星,再到现在的窖1988,中间的故事真可谓身世浮沉雨打萍,好在98年站到茅台树荫下,才重新开始稳步发展、声名鹊起。这几年销售屡创新高,到现在逐步有重新谱写八大名酒的势头,也确实不容易。每次从习酒镇眺望二郎镇,不由让人默默感叹一句“望邻家之楼起,一日千里;念星国之余志,建业尚远”。

酒以优雅舒适出名,这与提的君品文化有关,君子温润如玉嘛,倒还是点了一下题。好好把特许品牌收拾一下,可能消费者美誉度的上升就不止一个层次了。

三、董酒 推荐指数 ※※※※※※※※ 推荐产品:54%董香型 国密

以药入曲,无非妙道。

最没号召力的“八大名酒”,省内被茅习珍踩在地下摩擦,多次易手,企业忙于内耗。错过了白酒的黄金二十年,甚是可惜。

省外名气在贵州白酒中可能仅次于茅台,不过销售金额一直不温不火。在贵州可能还干不过某些镇酒。是该感叹“时无英雄”还是“廉颇老矣”呢?营销善于找人站台,江南大学出过一篇论文说董酒抗癌,转身就说“董酒更健康”。。。哎,现在学术界的节操真的没有仔细研究过,世卫组织刚说完酒精是一级致癌物,国内说酒抗癌。虽然搞酒的,但是“抛开计量谈啥都是耍流氓”这句我还是听说过。话说这种广告在国外会不会吃官司呢?

酒的评价两极分化很严重,消费者们赐美名“臭董”,也正是因臭出了特色。消费者对他的定位也多是药酒。可被定位药酒的劲酒可就带劲多了,甩了董酒无数条街。

四、珍酒 推荐指数 ※※※※※※※※ 推荐产品:53%酱香型 珍十五

异地茅台的产物,到底成不成功不好说。被领导题词“酒中珍品”也算贴切,和茅台比起来另有风味。大多数消费者记住它,都是拜茅台所赐,整天四处宣传“异地茅台失败的产物叫珍酒”。


不过倒也算成功蹭了一下茅台的热度,换做我,火上必须浇油,得起诉茅台诽谤啊。这两年成功在贵州混成了“贵州三大酱香白酒之一了”可是广告非要打“中国三大酱香白酒之一”,准确排排,中国“四大酱香白酒之一”应该没多大问题。关键就是这个老四和老三之间的差距就真的太大了。包装蕴含着浓厚的非主流风格,话说珍酒新产品和那啥塔的造型有点像,放家里我反正会觉得怪怪的。

在我口中唯三值得解惑的贵州酱香酒之一,这个评价应该很高了。生在一个白酒硬扛GDP的省份,咱们喝珍酒就是响应国家扶贫的号召,应该祝愿它越做越好。

五、金沙回沙酒 推荐指数 ※※※※※※ 推荐产品:53%酱香型摘要金沙回沙

出了贵州就没几个人认的大酒厂,金沙县脱贫之后该酒地位直线下降。曾经在省内被称为第二茅台,现在称茅台的二十分之一都还差很多。

一个酒企如何从辉煌逐步落寞的标准教科书。牌子的底子不错,现在这个酒里的味啊,总觉得有点奇怪,这个时候才知道聘请个好的采购有多重要,弄点先进的处理设备那口感肯定飞速提高。企业太传统了,口味不与时俱进。省内邻居茅台习酒不去学,非要去湖南学,人家搞个“内参”,他学个“摘要”回来。营销思路有点奇怪,大家在说口感的时候,他在说自己工艺和茅台一样。大家说品牌不错的时候,他说他人杰地灵。。。。。。。总之,说的都对,可总感觉哪里比较奇怪。

六、贵酒 推荐指数 ※※※※※※ 推荐产品:53%酱香型 贵十

在贵州最没有存在感的老牌名酒之一。

特点是有特点,大家的酱香都是大曲,他是麸曲,技术也很有技术,建厂初期就是拉了一帮金光闪闪的“乌合之众”。曾经借助贵阳大曲名噪一时,种种原因没落后,现在又成功加入苏酒集团。要知道,贵酒的建厂时间真的很久远,比我久远多了。

名字也起得大气——贵酒。弄的现在说贵州白酒市场都只能说黔酒。非要比这种省字头的企业,你看看人家苏酒集团多牛,都跑到贵州来把贵酒收购了。不过话说回来,酒有南北,国有南北吗?被谁收购也是为社会主义做贡献对吧?不过我在这里也要对苏酒集团表示我崇高的敬意,浓香酒玩溜了之后,又到酱香酒领域来为友军“添砖加瓦”,不得不服。

七、鸭溪窖 推荐指数 ※※※※※※ 推荐产品:54度 浓香型 鸭溪窖酒

黔派浓香过气明星。

浓中带酱畅销一时,奈何经济腾飞的过程中不进行品牌升级,走错路后继续一错再错。前身“雷泉”在民国时期就畅销黔北,固守孤岛致使渐渐不为人知。不由让人感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市场真是瞬息万变,机会也是稍纵即逝。

沉睡二十年后被财大气粗的银基集团收购,又成功把五粮液最大的经销商带到了贵州山沟里面,到现在都没扭亏为盈,真一个“惨”字了得。不过话说回来,低端酒中算一种比较独特的选择。不过这名字,虽说以地命名,可也太不凑巧了。黔派浓香过气明星。浓中带酱畅销一时,奈何经济腾飞的过程中不进行品牌升级,走错路后继续一错再错。

八、湄窖 推荐指数 ※※※※※※ 推荐产品:52度 浓香型 老湄窖酒

曾经的贵州八大名酒。奈何名字有点奇怪。。。

中国人讲究谐音,这个名字读起来酒不太讨巧。曾经运营茅台小豹子的老板收购过去,准备大施拳脚,奈何也无法挽回颓势。想想曾经“茅台小豹子,好喝不咬人”也算全国知名吧。湄潭翠片举世闻名,湄窖却在湄潭当地都越来越罕见。这两年以茶入酒搞了个不错的创意,不过资金捉襟见肘,也没办法推出去。感兴趣可以上网,渠道建设基本为零,可惜想买也买不到。

九、 安酒 推荐指数 ※※※※※※ 推荐产品:52度 浓香型 黄标安酒

贵州老八中最奇葩的酒。

炸金花起手三个A,闷了几把居然不要了。曾经安顺和黄果树瀑布同名的代名词,现在安酒简直落寞。天下皆知黄果树,几人曾饮安顺酒。现在被伟大的周老板收购后,看看文案宣传啥感觉呢,反正我是没有购物欲望了。万年不变的工业设计,和千年不变的上个世纪的口味。这种怎么形容呢??大家都说秉承传统工艺,可没人说味道也要这么传统。好比我爹,煮碗面都要放一斤猪油。这种口味放到现在还有人想吃吗。

在这里我诚挚的给安酒道歉,对不起,我说的实话。好在联美接盘后注入了不少的资金,沉寂十年的酒厂得以重启,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好事。

十、青酒 推荐指数 ※※※※※※ 推荐产品:52度 浓香型 铁盒青酒

喝杯青酒,交个朋友。

估计好多吧友都被这个广告洗脑了,多多少少会买一瓶尝个新鲜。同样是以溪命名,青酒自带的buff就好多了。地处镇远青溪镇,所以整个青酒,又让我联想到了鸭溪窖。。不过太热门的名字也不好,日本有清酒,山西有竹叶青,西北还有青稞酒,就连蛇都要来凑热闹,来条青蛇。这样弄的青酒这个名字辨识度一直不高。话说回来,厂是老厂,中国都算老资格。


酒是好酒,要知道这个酒点评中有一句叫啥,入口喷香!!!喷香,喷字是关键。可这几年厂也犯迷糊了,被神台节奏带的飞起。也开始搞酱香。我说是不是啥玩意不好呢呢,弄的现在贵州几乎无浓香可买。哎。。。搞的像贵州人都喜欢那酱油味一样。

十一、平坝酒厂 推荐指数 ※※※※※※ 推荐产品:46度 兼香型 平坝窖酒

如果这文章后半篇是比惨大赛的话,我把最终第一名献给大家。

曾经的贵州八大名酒怎么混到如此不堪,不堪到什么程度。。总经理都是习酒厂对口支援的。。。让我不由想到蒋公给文白兄的教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酒真的不差,以前平坝在贵阳市场也算混得风生水起吧。不过为啥现在就连贵阳市场都被其他外省酒吊打呢。不能用吊打,应该是踩地上摩擦。。。平坝的酒如果能买到,这个我肯定都是好酒,年份酒真的是年份酒。。。为啥呢?因为他根本卖不出去呀 。贵州都罕见,外省更别说了。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