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根本不是严防死守的事,要保持第一,要坚持不服输的精神,全力进攻。千万不能有保守的防守思想。怎么防?现在一真在鼓吹强省会,在造势,资源是会全集中在福州的。泉州要完全的靠自己。首先,要更开放和进取精神。泉州立足之本在制造业,这几年大环境又对制造业很不友好。泉州要想法创造更好的营商和实业氛围,千万不要去发展房地产,也要坚决的控制房价,抑制投机。避免内讧,要同心协力。同时吸引更多人才来泉发展。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一座高校不仅会拉动附近经济而且对人才储备是根本之道。不过话说回来,这些都取决于当官者的决心,如果只想往上爬,肯定不敢和福州对着干。我们也只有干着急。
首先国产体育品牌,泉州独占4席,这主要和晋江的浓厚经商氛围和政府大力扶持有关,我们先来回顾下晋江体育的产业的发展历程:2007年12月18日,晋江市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为全国继深圳、成都温江区之后第三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其中,深圳获批时间是2007年4月,获批理由与其体育产品的制造类企业集聚有关,总数已达到了近800家,产品集中在高尔夫用品、航模、滑雪器材、游艇、运动以及竞赛型自行车、健身器材等。温江区获批时间是2007年5月,温江区重点集中大型体育会展与营销,力争成为全国体育管理机构、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体育精品市场、体育从业机构商务往来的聚集地。
其次晋江体育用品产业发达是与晋江人爱好体育、崇尚体育的传统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可以说,在晋江发展体育产业有浓厚的群众基础。据统计,目前晋江全市活跃着体育社团达36个,已建成11座体育馆、800多个篮球场、1个高尔夫球场、200多家健身场所等一批体育设施,每年举办篮球、排球、足球 、游泳等群众性体育赛事1000多场次,人均占有体育场所面积2.41平方米,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调查显示,晋江城乡居民每天坚持健身锻炼的占40%,学会1—2种健身方法的占35.6%,家中拥有1—2种健身器材的占45.2%,体育消费占家庭年收入的1.8%。晋江已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全国武术之乡。
最后,晋江拥有完成的体育用品产业,而且经30多年的发展产业链条已经比较成熟。目前晋江拥有体育用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产品涵盖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器械等类别,畅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晋江企业所生产的旅游鞋、运动鞋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2006年体育产业增加值90.8亿元,占晋江全年GDP18.4%。2007年,体育产业增加值148.36亿元,占GDP25.22%;拥有从业人员31.94万人,占全社会的26.21%。
目前晋江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目前拥有国家级体育产业品牌42个,主要包括安踏、特步、鸿星尔克、寰球(亚礼得)、三六一度、德尔惠、乔丹、金莱克、浩沙、贵人鸟、CBA雷速、舒华、爱乐、名乐、露友、美克、喜得龙、康踏、喜得狼、飞克、金苹果、恩东、步之霸、伊望奇、佐田、助乐、名志、爱司旗、啄木鸟、鹗莱特、福时来、龙之步、帝星、名足、奇安达、奈步、恒人等;拥有上市企业6家,包括在香港上市的安踏、特步、喜得龙和在新加坡上市的鸿星尔克、野力体育、鹗莱特。还有拥有德尔惠、乔丹等体育产业预备上市企业21家。
此外,晋江品牌能够全国知名,与晋江企业持续的广告宣传和请明星代言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近年来,众多晋江体育产业品牌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在全国造势,宣传企业品牌。一是赞助体育赛事和国家运动队。近三年的投入金额达18.21亿元。比如安踏、特步、三六一度、露友、美克、名乐、爱乐公司分别赞助CBA、WCBA、全国男排联赛、女排联赛、乒乓球超级联赛、极限运动精英赛、蹦床冠军赛和数字体育CIG;先后与国家羽毛球队、体操队、举重队和男子排球队、女子排球队、女子曲棍球队合作。二是聘请体育明星作为企业品牌代言人。近三年来共聘请体育明星76人。三是在央视和地方卫视投放广告,近三年的广告费用达45.91亿元。
所以说晋江体育品牌能够独领全国各个地市,与晋江人的努力,政府的支持,持续不断的品牌建设息息相关,任何一种品牌要想成为全国著名甚至世界闻名都需要精耕细作,长时间的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以出色的产品质量为依托,放眼大局,持续宣传造势,这也才有了晋江体育品牌今天辉煌的成绩!以上仅是个人浅显的看法,如有问题请批评指正!
泉州是2017年跨入二线城市行列的,当然会有人质疑,有人相信,事情本来就是有两面性,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十全十美的,(图中的华侨大厦是八十年代泉州的骄傲),
,那么泉州为什么能进二线城市行列,个人觉得如果泉州单凭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够的,但那是泉州的骄傲,因为那段历史促成泉成为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从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图中邮电大厦是九十年代初泉州最高楼)
,从一个只有不到10平方公里的小街区,长到了如今的几百平方公里城市规模,记得八十年代初,去石狮,出了汽车站,便是农村,过了旧的窄窄顺济桥,(图中断桥是旧笋江桥~浮桥)。
那时母亲河晋江就一个旧的顺济桥和浮桥连接晋江两岸,一路上看到的都是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直到晋江青阳,晋江就一个青阳老街,最高的楼房也不超过五层,
(图中是如今的晋江五店市,古厝和高楼形成明显的对照)石狮也就一个十字小街,最繁华的也都在窄小的小巷内,如今的泉州、晋江、石狮,包括惠安、南安的霞美、丰州,如果不是行政区域的区分,谁能说其不是同一个城市的,
(图中的晋江大桥便是中心市区通往晋江石狮的便捷通道,两岸是市区和晋江,高楼连片,泉州的动车站就是泉州南安的地面上)。
(图为泉州居民小区一角),
泉州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沿海小城镇到如今是福建省三个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强市,2017年泉州GDP已经超过大连、济南、西安等大中知名城市,一路走来,其中艰难曲折只有泉州市民了解,泉州在拼经济的同时,不忘古城保护、
(图为泉州古城一角)、不忘精神文明建设、不忘环境保护、不忘山水治理、不忘教育培养下一代、如今的泉州不再只是红瓦砖石的古大厝,而是一片连着一片的高楼大厦,湖光水色,绿树成荫,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 "vname": "", "vid": "83fd6c7023ec40cdb9bdb4e3b7c2cac3", "thumb_width": 360, "vu": "83fd6c7023ec40cdb9bdb4e3b7c2cac3", "src_thumb_uri": "68380004beea59ad32f4",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1.toutiaoimg.com/origin/65fb0005bd7a6f3fa76d",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22.0,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3322386}, "ultra": {"duration": 22.0, "h": 1280, "subjective_score": 0, "w": 720, "file_size": 5979604}, "normal": {"duration": 22.0,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2235069}}, "duration": 22.0, "thumb_url": "65fb0005bd7a6f3fa76d", "thumb_uri": "65fb0005bd7a6f3fa76d", "md5": ""} --}
泉州不但是全国十八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而且是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这些成就是泉州所有市民用最大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泉州是二线三线城市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建设好泉州,让所有泉州市民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1.泉州是经济强市。2017年,泉州gdp排在全国第20名,达到甚至超过部分新一线城市。
2.泉州是品牌之都。泉州仅比较著名的运动品牌就有安踏、特步、匹克、奈步、贵人鸟、361度、鸿星尔克、阿迪王、CBA 、金莱克、喜得龙等。其他盼盼、九牧、达利、七匹狼、雅客、九牧王、亲亲、柒牌、金鹿、乔丹风,也是著名品牌。
3.泉州是著名侨乡。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全球泉州籍华侨华人有750万人,有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有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而且台胞中44.8%、约900万台湾人的祖籍在泉州。
4.泉州是港口城市。早在唐朝,泉州就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在宋元时期,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
5.泉州是魅力城市。泉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泉州拥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
此外,泉州入是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6月21日,第二届中国名校校长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百强中学”名单,泉州五中上榜,也是泉州唯一上榜的一所学校,全国排名66,省内排名第五。
中国百强中学在国内教育的地位,如同奥斯卡在电影圈内的地位,被称作“国内中学奥斯卡”。泉州五中能够脱颖而出,足见其实力不凡。那么来了解一下,它是凭什么入围百强中学的呢?
首先来看一下这份榜单的评选条件。第一,只针对高中阶段的中学,且教学质量,社会声誉好的学校参加。第二,考核的指标主要有这几项: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综合声誉、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师资力量、社会声誉和高考升学率、重本率。
泉州五中,是泉州的一所百年老校,同时也是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和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还是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说起泉州的好高中,无人不提泉州五中。每年高考都硕果累累,被誉为高考状元的摇篮。而且高考高分人数始终保持泉州市第一、全省前列。办学至今,泉州五中也有一批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学术研究上,既有中科院院士,也有在“两弹一星”研究中获国家特等奖的中科院研究员;运动方面也有不少奥运选手……
师资力量也是杠杠的,目前,在编教职工416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32人;有20多名福建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80多名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数据来源:泉州五中官网)
(闽南网 岳萍萍)
从来就没有梦碎,等我们晋江改区后,申请很容易就通过了,国家并没有规定不允许再建地铁,只是在收缩并修改建地铁的条件,改区后泉州湾核心区,无论是人口密度,还是核心区所创造的gdp,在同等城市都是一流水平,让我们一起期待晋江改区。
闽南语,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至福建南部,发祥于福建泉州。现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分布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等潮汕四市及惠州、珠三角、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台之闽南语。台湾及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在大陆语言学的分类上,属汉语族中闽语的一种。闽南语在各地有不同称呼,例如在中国大陆常被称为泉州话、漳州话、 厦门话、福建话、学佬话、河洛话等;在台湾亦被称为台语、台湾话、河洛话或福佬话,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则称为福建话(Hokkien)或咱人话(台闽字写作咱侬话)。
在学术上以泉州话作为标准腔,即使在闽南语口音不同的地方,高甲戏、梨园戏、南音也仍以古代泉州府城腔进行演唱,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与北京话作为中国语言代表,被录制在美国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2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外太空知音了。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避乱。第一次: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入闽,部分初级泉州话的形成于晋朝五胡乱华时期(西元304-439年),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的时候,中原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他们把当时的古汉语(比如,有身、瞑、鳖、斟酌、鼎、箸等)带过来,后来称作“泉州话”。但这次数量很少 ,移民多留在闽江和木兰溪流域。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治所在今南安市 丰州镇,领晋安等三县,辖今之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一带,但不久就被撤销,直到200多年后的唐朝中期,又在今泉州市区第三次置武荣州,不久改名泉州,泉州市区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泉州的安溪、惠安、永春、德化在400多年后的五代时才设县。所以少量“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和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融合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次: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初步形成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南部蛮夷祸乱不安,朝廷派陈政、陈元光父子(郡望河东)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亦包括今天龙岩地区新罗,漳平一带,这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 唐代设立漳州前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还有少数蛮僚生活于漳州南部山区。陈元光所率领的唐朝军队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而蛮僚最终被平定。唐代的漳州还不是很繁华,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而其具有较大影响的,则是明代独对漳州开放海禁,“市镇繁华甲一方,港口千帆竞相发”是其当时生动的历史写照。第三次:第九世纪后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统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话形成。唐代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公元878年),唐代光州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即此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话。第三次的移民大多数是唐代淮南道光州人。福建人读四书五经的时候,这就是部分”读书音“主要的来源。闽南语主要分布福建泉州、漳州、厦门、龙岩新罗区的大部分和漳平市大部分、三明地区大田大部分、尤溪部分、宁德市的福鼎、霞浦小部分、蕉城区小部分、福清部分地区:福清市渔溪镇的部分自然村,一都乡的王坑的部分自然村,上迳乡、音西乡、阳下乡、东张等镇,宏路镇的龙塘,圳边、周店等村。 泉州的回族和满族,蒙古族也会使用流利的闽南语,不在回族乡的泉州回族也会闽南语。除了福建外,闽南话流行最广的是台湾,台湾会说闽南话的人口大约占全台的80%。
按照地域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次方言:泉州话、漳州话、厦门话、潮州话、台湾话、浙南闽语、海陆丰话、惠州学佬话、中山闽语、雷州话、电白黎话、电白海话、龙岩话、峇峇话、马来西亚槟城福建话、新加坡福建话。
泉漳片,又称闽台片,即本土闽南语,狭义闽南语。通行于福建中南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内部高度一致,沟通大致无碍。二者音韵系统有别,但严格对应;语法及用词基本一致。并以不等比例,光谱式混合、渐变,出现在内部个别口语当中,称“漳泉滥”。明、清以来出现的厦门话和台湾话(两者相似,前者较后者高亢)即属之。
泉州话,主要分为“府城腔”和“海口腔”,通行于福建泉州地区和台湾北部及鹿港等沿海地区,浙江南部一带的闽南语接近于泉州话。漳州话,主要有“府城”、“龙海”、“东山”及“漳平”等腔调。通行于福建漳州地区和台湾南部及宜兰等平原地区,广东海陆丰、惠州一带的闽南语接近于漳州话。厦门话:厦门处泉漳交界地,深受二者影响。
台湾话,又称台语、台湾闽南语:可称“海山滥”、“海内滥”。分为“海口腔”(泉州腔)、‘北部偏海’及‘南部偏内’之“通行腔”,“内埔腔”(漳州腔)四个代表。主要特色在于大量的平埔族语、英语、荷语、日语等外来语,及中华民国政府推行之“国语”,吴语、外省方言的影响。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带、北部沿海地区及兰阳平原,故被称为内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区、台北盆地,被称为海口腔,南部则为泉漳混合区。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滨,漳州人居住在内陆平原”的说法,仅在台湾中部地区符合此一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