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杰地灵,自古人才辈出,名人众多,今天主要说一说甘肃的10位开国将军和另外2位名人,排名不分先后。
是我党四大传奇将军之一,“总统身边隐藏时间最长的隐形将军”。1948年参加解放军,曾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西北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革命战争时期,曾任陕宁晋绥联防军旅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副旅长,第一野战军副师长、第一野战军师长等职。参加过陕甘宁苏区反“围剿”作战,参加过劳山、直罗镇、东征和西征等战役战斗,参加过关中、榆林、宜川、扶眉、兰州、玉门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委,空军第三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5军团15军13师37团连长兼指导员、39团营长,红29军军部作战科科长,红29军256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军警备2团副团长、警备5团团长,甘肃军区陇东军分区司令员,甘肃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5军团13军38师连长,红3军团保卫局侦察科长,八路军交通管理局局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任湖北军区宜昌军分区司令员,建筑工程第七师师长,第五步兵预备学校校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任绥远军区军政委,志愿军军政委,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任甘肃省军区参谋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任解放军第44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任海军炮兵学校副校长,海军预科学校校长,海军军械部副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90年3月,成为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的人;曾任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等职,获过沃尔沃环境奖,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委科技成果奖。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中,他不顾腿伤,在井场坚持工作,曾跳进水泥浆池,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有“最美奋斗者”之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还有哪些甘肃名人请补充。
甘肃的影视演员还不少,让我们来看一看:
1.罗海琼
罗海琼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1998年因参演电视剧《魂系哈军工》出道,她的代表作有:《像雾像雨又像风》、《好想好想谈恋爱》、《大宋提刑官》、《纸醉金迷、《南下南下》、《借枪》、《错伏》、《风筝》。
2.黄轩
黄轩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他的代表作有:《芳华》、《妖猫传》、《推拿》、《红高粱》、《芈月传》、《亲爱的翻译官》、《猎人》等。
3.富大龙
富大龙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富大龙是一位优秀的影视演员,他曾经获得过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和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
富大龙代表作有:《天狗》、《战争子午线》、《紫日》、《隋唐演义》、《神探狄仁杰前传》、《大秦帝国之纵横》等。
4.王新军
王新军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代表作有:《历史的天空》、《垂直打击》、《三国》、《黄河绝恋》、《独立纵队》、《铁血独立营》、《抗日奇侠》等。
5.孙茜
孙茜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她的代表作有:《甄嬛传》、《二炮手》、《兰花花》、《芈月传》、《灵与肉》等。
6.陈翔
陈翔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他是歌手、演员,代表作有:《落跑甜心》、《旋风少女》、《神雕侠侣》、《热血男人帮》、《寻秦记》等。
7.张芷溪
张芷溪出生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她的代表作有:《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寂寞空庭春欲晚》、《抓住彩虹的男人》、《五鼠闹东京》、《精忠岳飞》。
甘肃走出来的央视名人,是甘肃人的骄傲与自豪!
1、李修平1963年2月16日生于甘肃兰州,央视《新闻联播》首席女主播
2、裴新华1972年12月5日生于甘肃天水人,中医世家,央视《天气预报》主持
3、刘雅雯5月7日生于甘肃白银人,央视《生活》栏目主持人
4、和佳(原名:郝红梅)11月25日生于甘肃天水,央视节目主持人,主持《朝闻天下》栏目等
5、郭霁红甘肃天水人,任央视海外中心主任、编辑、制片人
6、张莉甘肃兰州人,央视《军事天地》主持人
7、耿萨1966年6月11日生于甘肃陇南,央视《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新闻30分》主持人
8、孟盛楠1981年10月17日出生于甘肃兰州,央视戏曲音乐频道主持人
9、朱军1964年4月26日生于甘肃兰州城关区,祖籍:河南孟津县,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
10、水钧益1963年9月20日生于甘肃兰州央视新闻频道记者、主持人
11、张腾岳1975年11月8日生于甘肃兰州,央视科技频道节目主持人
12、马斌1973年2月6日生于甘肃武威,央视《第一时间栏目主持人,现加盟凤凰卫视
13、马光远1972年出生于甘肃静宁,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