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宁国副科级干部 八大员

国企的领导有行政级别吗?

在我国,国企是比较特殊的存在。它不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方式都按照企业模式来设定,以效益和利润为先导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表面怎么看都是企业。可实际上它又区别于一般企业,在很多方面或多或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子,比如说公益性,很多国企都有优先保障国计民生的职责,比如干部管理方式,国企领导又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分级管理,纳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管理。

换言之,国企虽然是企业,没有行政或事业编制,但实际上国企有行政规格,其领导比照行政事业单位设置了行政级别。具体规格视企业自身情况而定。

比如央企,有副部级央企和正厅级央企。副部级央企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副部级干部,归口中组部管理,由中央下文任命;副职为正厅,现今一并纳入中组部管理,也是中管干部;企业内设部门和一级子公司比照正厅设置,由国务院国资委考察任命,其余岗位则由企业党组负责管理。正厅级央企领导班子统一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班子以下的处级干部则由企业自行考察任命,报国资委备案。

省级国企一般是正厅设置。企业班子成员由省委组织部推荐考察,列入省管干部范畴。涉及党内职务的由省委组织部下文任命,行政职务统一由省政府任命。企业内设部门的处科级干部由企业党组自行考察任命,报备省国资委。

地市级国企一般是正处级设置,正职设定正处级,副职比照副处级,纳入市管干部范畴。企业内设的部门则按科级设置,日常管理由企业负责,报备市国资委。

县级国企以此类推。

国企领导有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国企领导不是公务员,而是企业人员,哪怕其有级别,并且纳入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因此,如果国企领导是从行政机关调任,其必然要失去公务员身份。

第二,国企领导的薪酬待遇不执行行政事业单位标准,而是按照企业模式核定拿年薪。国企领导工资待遇因此普遍高于公务员和事业编。

第三,只要有工作需要,国企领导随时可以交流到行政事业单位任职,登记为公务员或事业编。

第四,国企领导虽然没有行政事业编制,但只要级别在,仍然可以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比如会议排序、阅文、工作用房等等,与机关事业单位领导无异。甚至于,很多国企领导因为掌握强大的经济资源,地位还高于同级的部门领导。

区级国企中层副职领导相当于事业编单位的什么级别?你有什么看法?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这也是很多人的常识性错误,那就是国企已经去行政化。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国企领导是没有行政级别的

但是,现在几乎所有国企的管理模式还是老办法参照行政机关来执行,其人员都是套岗设置,按照相应的行政级别来定岗定职,为什么常有国企的人说我是什么什么级别,原因就在这里。而实际上,国企除领导班子归口组织部管理外,其余中层干部都由企业党委任命,报国资委备案,并不在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管理之列,根本就没有什么级别一说。国企人自认为的科级处级干部,并不是真正的行政科级处级,只是相当于科级处级而已。

像题主所说的区级国企中层干部的级别,就要看所谓的区是什么概念。如果少数民族自治区,比如内蒙古自治区,省级自治区下辖国企基本上是正厅副厅设置,那么其中层人员基本上是处级设置。而如果是地市级的城区,区属国企领导班子最多也是正科,其中层干部顶多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股级,根本不在干部行政级别序列。

那么,国企干部,能否到行政机关任职?

当然可以。这是有政策法律依据的。

《公务员法》第六十三条明确指出,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其中,《公务员法》第六十四条又明确指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据此规定,也就是说,国企干部只要达到一定级别(起码相当于科级以上领导),可以通过调任的方式担任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即可转变身份变为公务员。

打个比方,小李在市级政府直属的国企(相当于正处)担任中层干部,其职务级别就可以套科级,如果有接收单位,单位又有空编,小李就可以调到市直机关部委办局任副科级、正科级领导职务。在程序上,只要接收单位同意进人,有编制空缺,原单位愿意放人,编办研究同意后,报编委会审核同意后即可。编委会一般由行政主官、常务、组织部长、政府秘书长、财政局长、编办主任等组成。由于这些领导都比较忙,很难凑在一起,很多时候一年也就开一两次编委会。因此,从事业单位包括国企调入行政机关任职(处级以上领导由常委会决定,不在其列),所需时间非常长,能够一年之内办好就算不错了。有时候排不上,还得跨年,对很多准备调入行政机关的人来说是比较煎熬的。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的可能。能否从国企调行政机关,除了满足上述条件,最关键的还是要有领导帮你,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为什么绝大多数单位领导不愿意下属通过遴选调走?

我当过领导,实话实讲,我可以允许下属调走,但是如果下属通过遴选调走,我真的很不爽!

我们单位有20位职工。在我主政期间,调走了5个人,调进来2个人,在我下台的时候单位里只有17个职工了。

在5个调走的人中,有4个是通过申请调动的形式调走的。我知道他们4个人中有的人有能力,有的人有关系,有的人窝囊,巴不得他马上调走。有能力有关系的人,我拦不住他们。窝囊的人,他和我尿不到一个壶子里,我想处理他,但他又有关系,所以巴不得他们马上调走,眼不见心不烦。

只有一个人通过遴选的形式调到省级单位去了,为此我十分恼火,你埋汰谁呀?看不起谁呀?!

通过遴选调走的这个人,他是业务骨干。一般的,有点能力的年轻人,情商都比较低,都不太听领导的话,这个业务骨干就是这样,为此我没少收拾他。

原本他已经上升到业务科长的地步了,我到单位任主要领导后,他对我并不待见。我们一起讨论业务上的事情,他经常不给我留脸面。我提出我的看法,他直接在会上点出我对业务的无知,这让我很恼火。

好了,你不是凭着业务趾高气昂吗?你不是业务上很厉害吗?我以多岗位锻炼为由,把他轮岗到非业务部门,让他去管后勤、管清洁乡村工作。把你轮岗到非业务部门,看你还神气没有?!

谁知道他并不收敛,继续在大会小会上跟我对着干,让我很下不来台。

怎么办?正好有驻村任务,我派他去驻村。一天天的,眼不见心不烦。

谁知道他还没有到村里报到,就看到省级上级部门遴选公告,他直接去应聘去了。由于他业务突出,专业性强,人家还真的选中了他,来商调他了。而来商调的部门正好是我们的上级部门,我能不答应吗?!

这回,他从县级跑到省级去了,变成了我的顶头上司,你说气人不?!

我拿他也没办法。上级已经跟我打过招呼了,我能违拗吗?!

在单位里我打压你,你却通过其他途径展示你的能力,这不是给我啪啪啪打脸吗?!

看了题主的问题,想想我当年的情况,我认为,一个下属通过遴选的形式调走,领导不愿意签字,主要是下属是被领导无辜打压的下属,是有能力的下属。如果没有上级部门的遴选,就直接打压他一辈子了。可是,现在他通过遴选,成为了上级的人,自己会不会被报复?会不会被打压?

另外,你通过遴选的形式调走,遴选是公平公正公开的,那你以前在单位里被打压,这不间接说明,我这个领导是一位睚眦必报的小人领导吗?

被打压的下属调走了,通过遴选的形式调到上级去了,确实不爽。

我是犁子,职场精英培训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秦始皇修墓有什么积极意义么?

在古城西安秦始皇陵所在地临潼市,当地老百姓有句话"改革开放政策好,致富不忘兵马俑",就是说正是两千年前的大张声势造墓运动,才有了现在每天都游人如织的旅游创收,由此带动的产业影响面遍及全球各个角落,这是从经济民生上说的积极意义。



从文化角度,正是因为有了秦陵兵马俑,才让我们领略到古代人的生活,军事,艺术,建筑,饮食审美,服装,兵器等等习俗,由此而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各个领域研究团队和组织机构。

从国际影响力,民族文化自尊心上,原来有七大奇迹,现在有八大奇迹,全世界辣么多文物古迹建筑遗产,只甄选了这屈指可数的八个,你说意义大不大?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已有300多位国家领导人来此地参观参观访问,国内和全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秦陵兵马俑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常言"吃饭穿衣亮家当",有多大财力才能搞多大事业。秦始皇急剧扩张和繁荣是和当时秦帝国发展的规模相适应的,正如《阿房宫赋》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然而为了建阿房宫,修秦陵墓,他横征暴敛,引起民怨,才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灭了秦朝,这是他的现世报应。所谓"天道轮回,上天可曾饶过谁"。

而据史料记载,刘邦当时是泗水亭长,也就一个副科级干部,公元前209年,刘邦从江苏徐州送农民到骊山给秦始皇建陵墓,加入了当时的农民军队伍,也是因建陵墓,才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才有了后来的大汉帝国,这么说无形中促进了社会进步,也算是后世的业绩功德。



历史功绩是由时间来决定的,有时甚至一朝一代都难看出端倪,更不用说几十年的兴旺更替,秦始皇和秦王朝虽然很短命,千百年来直至现在,人们对他褒贬不一,然而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结构是他建立的,这种中央集权制并没有过时。还有中国的世界名字China,同样是"秦"始皇的音译,长城是他主持修造的。过去是起到了捍卫国家江山,现在则丰富国家历史文化,后来的秦皇陵的兵马俑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就是历史的时间的评判出来的意义。

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是否会被取消公务员身份?

很明确地说,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公务员身份肯定是要被取消的,而且要求写一份主动放弃公务员身份的承诺书因为,事业单位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其他人员调往事业单位后,也必然使用事业编,绝不会再另行编设其他编制。当然,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不受编制身份限制,可以调往公务员单位、国企、高校等单位任职。今年3月份,我们市直机关有一个副科长,调往省直事业单位,就被取消了公务员身份。下面说说这位副科长公务员身份被取消的过程。

该副科长兼任三级主任科员,女性,35岁,结婚多年,其丈夫在省直机关某厅,小孩在省会读书。为了结束两地分居,为了家庭小孩,前些年,两夫妻一直找关系调往省直机关或省会市直机关,副科长也多次参加省直机关的选调。其丈夫农村出生,人脉资源极其有限。结婚差不多10年,小孩都读3年级了,调动仍然没有成功,选调也是欠点火候,不是笔试成绩差一点,就是面试成绩不太满意。去年,副科长年龄35岁,调动再不成功,就不再符合选调要求。一个偶然机会,其丈夫单位下属事业单位面向全省选调人员,丈夫询问副科长是否愿意?女人嘛,大多都是感性的。副科长想到这些年的两地分居生活,照顾不了家庭,看望不了小孩,不再想品尝异地家庭生活艰辛与孤独。思考再三,两夫妻退而求其次,参加这次省直机关事业单位选调。副科长参加过多年的公务员选调,经验比较丰富,这种事业单位选调不在话下。加上面试单位是丈夫单位派出的,这次选调异常顺利。

没过多长时间,调动文件就下到我们单位人事科。由于去的是事业单位,也不属于参公单位。所以,人社局要求我们单位人事科,调出人员必须提供主动放弃公务员编制身份的承诺。副科长早有思想准备,二话不说写了承诺书。

铁路上的段长在地方算什么级别?

自从铁路实行政企分开以后,铁道部的职权一分为二,形成了现在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

国家铁路局负责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是副部级单位,归属交通部管理。

中国铁路总公司,(现称国家铁路集团公司)担任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具体的运输管理。属于正部级。铁路总公司总经理为正部长级。

铁路总公司下属十八(路局)集团公司,属于正厅级单位。各路局一把手为正厅级。各路局下属有各站段。段分为机务、车务、供电、电务、工务、车辆、客运、动车(新成立不久)等。路局直管车站为特等站( 如,广州南站、长沙南站、广州站、深圳北站、株洲站)特等站和段都是属于正处级,段长、书记和站长都是正处长,在地方属于县长和区长或者和地级市管局的局长。但是由于企业的限制,实权远没有政府官员大。主要看福利待遇。

但是段长属于段的直接领导,一旦出现责任事故。都有逃不脱的责任关系,轻则撤职,重责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车辆段的员工造成了事故,定则为一般B类,段长和书记都不知道,但由于段的管理为段长负责制。所以,段长要撤职)

县城的公务员一年总收入大概多少?

1.河北省某小县城,五年基层工作经验都还没满的乡镇小科员,试用期满一年转正,转正以后工资全额3065,扣完五险一金实到手2400。车补每月400,话补每月350,每三个月发一次。年底会发精神文明奖5000➕取暖费3065(取暖费金额为工资全额,工资越高取暖费越高)➕十三月工资大概2000(取基本工资来发,目前大概2000到2100之间)以上加起来为全年全部实到手的收入,合计五万不到。我没有每月400的下乡补助,因为我一直被留在两办,直到现在都还没下乡。职业年金每月交5%。公积金个人交8%,单位交12%。医保个人交1%,单位交2%。别的没了。过节的福利都没……

2.二本法学专业,男生,前年上岸江苏扬州某县工信局,科员。试用期一个月到手3800+,年底一万出头(目标奖加考核奖加十三薪)。去年转正,到手5300+(3800基本工资+500车补+600房补+400职务津贴),年底18000+,公积金1800不到。福利也有,本地一家老牌快餐店的午餐券,15块钱标准,四菜一汤,一周发五张。过年发了当地某垄断蛋糕房面值300的购物卡以及一张面值四百的超市购物卡,中秋发了些月饼和300块钱超市卡。算上公积金和所谓的福利,满打满算10万块钱左右。我父亲是警察,将近30年警龄,有警衔津贴,算是本地公务员里工资最高的一档吧,算上公积金一年也就14万多。作为对比,母亲是当地一个小学的老教师,副高职称,全包也接近14万了。父亲常跟我开玩笑,当年他们高中那些同学,有进银行的,有进企业的,有自己创业的,现在一个个都给自己孩子在南京买了房。早知道外面的世界那么好,自己也辞职去做生意了。

3.中西部山区十八线小县城某条管单位。19年入职,转正后工资3300加车补600加房补400,每月大约到手4300,公积金入账1800,年底绩效奖金精神文明等等大约4万,一年杂七杂八总共到手10万出头,就酱,省会房价一万,所在县城房价4000。

4.县事业编厚着脸皮回答一下,公务员比我好,把我的生活稍微提一点就是县公务员的生活啦。坐标东南,4线城市的小乡镇。毕业已经4年。去年9月考上事业编,今年3月正式入职(尚在实习期),工资基数是3459。加私企的近三年工龄确认后,到手工资是2748,公积金830。然后通讯午餐补贴月300。再就是奖金,平安文明,听上一批进来的同事说,差不多一年有1万出头点,然后绩效5000,应休未休奖4000。全部就这些了。哦,另外加个,中午再单位吃,免费,伙食还可以,图个卫生,县财政负担明确是18块/人。逢年过节,单位工会会发一点礼品,月饼、贫困户的农产品、购物卡啥的。这些加起来1年撑死也到不了1k。我算了下,加公积金,一年全部收入接近7万吧。再说当地背景。小区也就县城城区有,乡镇都是自建房,所以房价都是按县城算,官方给的均价是一平6k不到一点,然而,近些年刚建的,差不多的小区都9k了。再说我个人情况,毕业那年,父亲在县城给我首付了套房,90平,现在月供2300多点,我自己承担了。代步车家里就一部,家人和我错开使用。遇到下雨时我开去上班,不然我多是开电动车,15分钟到单位。有时我加的油,有时我父亲加的油。很普通的家庭,距离知乎的平均水平十万八千里。也没有副业收入。日子过的确实也挺拮据。我一男的,不抽烟,除开应酬不喝酒,一年网购次数两只手都数的过来,加上单身。会发现,虽然收入少,但花钱的地方更少~早餐晚餐回家吃,我一个月给家里500生活费。另外就是隔两天和朋友在步行街找家奶茶店打牌。除此外基本没有开支,单位上班要求穿工作服,单位发3套,包冬夏,两年一换。我基本都不需要买衣服。所以我居然还能剩下不少工资做积蓄。日子过的很安慰,从不加班,上班清闲,幸福感满满。计划同样找个体制内的妻子,婚礼的花费没办法,得辛苦父母承担,成家后两人加起来一年15w,在小县城,基本够用,不用啃老。最后,公务员的工资一年大概比我多1万多。午餐一样免费。早餐晚餐都可以在食堂吃,一顿差不多15块自费。回到开头,怎么生存?只要不望着高收入群体自怨自艾,日子能过的非常的幸福(当然前提父母能帮忙付个首付)。父母不能帮忙付首付的,那刚入职的前5年会难过不少,不过节省一点,存个5年基本就可以付个首付。30多基本也就还凑合,起码过的的生活,不是苟活。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