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的基本途径
1、毕业生所在高校的学校网站里有就业板块,会不定时发布与招聘相关的信息,要经常关注,看看学校网站的就业信息。
2、其他高校的学校网站就业板块也多关注。
3、应届毕业生网站,上面有相关的招聘信息。
4、其他各招聘网站,比如51同城和赶集网等。
5、当地的现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人才市场招聘等。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高校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轨,毕业生人数的增多。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明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而且有的课程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致使大部分毕业生的专业所学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
2、毕业生缺乏工作能力,求职期望值过高。
在“重理论、轻实践”专业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上仍然未意识到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自我评价过于乐观。而在招聘过程中,部分企业不愿意花大量额外的培训成本去招聘这些学生,使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以前大家都说2008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非典,金融危机”都令人大损元气。殊不知现在的2020比当年“更胜一筹”。因为“新冠肺炎”全国上下全面的爆发,导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就业就成了大家最实际的问题,当然2020年的毕业生们也面临了这一大问题——就业难。那么国家针对这些毕业生又给了哪些就业政策呢?
首先第一:启动24365网上校园招聘服务。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毕业生可登陆活动平台,及各有关网站专栏参加求职招聘。
第二:支持毕业生多元化就业。
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平台,共享,众包经济等实现多元化就业。说白了就是鼓励和支持毕业生们自主创业。
第三:鼓励入伍参军。
服务国家需求“大舞台”,大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主动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 过去是在校生都可以,今年更是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
第四: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在教育系统招聘活动中,不得发布拒绝招录疫情严重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的信息。严禁设置性别,民族等歧视性条件。
第五: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
各地各高校可视情况适当延长就业签约时间,及时为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要配合有关部门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
第六:就业签约。
各高校要严格遵守就业签约工作“四不准”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以上的这些就业政策真的充分的说明了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么值得信赖的国家,我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我们都会找到好的工作。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