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中央八大员老万里

你的姓氏中有没有比较厉害的人物?

王安石。

主导了名留千古的王安石变法。

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宋神宗起用王相公变法,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变法成就有限,因不切合社会实际而告终。

然他一腔为国为民之心,堪为千古楷模。变法之前,王公已负天下之望三十年,《宋史》说他“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身负经世之志,“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变风俗,立法度,颁“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新法,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复相,旋罢。元祐七年,以六十六岁终。

他的变法在当时便已遭到了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的反对,因此在古时的民间一向风评不佳。如《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把他直接写作了奸臣,“至今山间人家,尚有呼猪为拗相公者。后人论宋朝元气,都为熙宁变法所坏,所以有靖康之祸。有诗为证: 熙宁新法谏书多,执拗行私奈尔何!不是此番元气耗,虏军岂得渡黄河?”《聊斋》里有一篇写一头猪身上有“此阿瞒某世身”,不意荆公也有此毁骂。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论张居正时有一段精彩之极的篇章:

王安石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自以为聪明,而张居正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自以为愚蠢。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东西,必有其合理性,否则它就绝不会诞生。而王安石不太懂得这个道理,他痛恨旧制度,痛恨北宋那一大帮子吃闲饭的人,但他不知道的是,旧有的制度或许顽固,或许不合理,却也是无数前人伟大智慧的结晶,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人,都是无以伦比的聪明人,比所有自以为聪明的人要聪明得多,僵化也好,繁琐也罢,但是,能用。
所以这位老兄雄心勃勃,什么青苗法搞得不亦乐乎,热火朝天,搞到最后却不能用,所以,白搭。
而张居正就不同了,他很实在。
要知道,王安石生在了好时候,当时的领导宋神宗是个极不安分的人,每天做梦都想打过黄河去,解放全中国,恨不得一夜之间大宋国富民强,所以王安石一说变法,就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相比而言,嘉靖就懒得出奇了,反正全国统一,他也没有征服地球的欲望,最大的兴趣就是让下面的人斗来斗去。张居正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从小翰林到大学士,他吃过苦头,见过世面,几十年夹缝中求生存,壮志凌云,那是绝对谈不上了。
所以在改革的一开始,他就抱定了一个原则——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具体说来,就是我不砸大家的饭碗,大家也不要造我的反,我去改革,大家少贪点,各吃各的饭,互不干扰。
改而不革,是为改革。

我看过的网络小说中有两部写到荆公,现在还记得《新宋》里写石越入洛阳时,韩琦或富弼说其时盛况:昔日王相公过此,满城尽睹其风采,今日石相公可谓不遑多让矣!又写王安石罢相后,石越去拜访请教,其时雨幕低垂,柳树下一位老农样的老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篷潇洒垂钓,气质也令人心折。

还有一部是《大宋的智慧》,云铮与王安石在稻草洞里避雨,议论时政,云铮是后世穿越而去的主人公,为人处事极圆滑极冷冽,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提出青苗法的修改建议后有拿王安石当刀子使的意思,然而请看拗相公当时的反应:

说完这句话,云峥就把身小心的缩进草洞的最深处,每回说这些没人性的话的时候,云峥总是很小心,所以听到外面的惊雷声,他有点害怕。
倒是王安石变得张狂起来,伸开双臂疯狂的大吼道:“你这是要把我放在大火上烤,哈哈哈,你不敢干的事情你让我王安石去做。
“哈哈哈,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样经天纬地的事情王安石不去做,谁又敢做?云峥,你确实是人间的奇才,只可惜你的胆量都被狗吃了,这样的好办法你藏着掖着,只敢在狗洞里信口哓哓,你不敢,老夫来,你想博得一个风光大葬,老夫不在乎,就算被五马分尸也不过是一死而已,青苗法,哈哈,青苗法,这应该才是真正的青苗法……”
王安石鄙视完云峥,就如同疯一样的光着脚从草洞里走了出来,丝毫不管瓢泼大雨背着手带着一丝雍容之态走向了祭祀所,其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

读之令人心情激荡,大明兵部尚书于谦曾有一首绝唱:“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此得到了最好的注解。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虽千万人,吾往矣,

行文至此,想起那首千古名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苏轼读之,长叹,此老野狐精也!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十朝元老是谁吗?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无所建树,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人说他个人修为了得,是大至大圣的完人;更有人说他体察民情,也算个仁人君子……

  冯道有六奇:

  一奇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二奇总换“明主”,却不被人当做“汉奸”。冯道的脾气,现在看来有点象墙头上的草,随风倒,谁硬,谁有势力,他就投奔谁,寡廉鲜耻、丧失气节到了极点。尤其是投奔契丹时,他说过一句话:“南朝为子,北朝为父,两朝为臣,岂有分别哉!”因此做了耶律德光的太傅,令稍有一点廉耻心的人大跌眼镜。奇怪的是,随后的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反封他在本朝连任太师。

  三奇没有气节的冯道却是个书虫。冯道虽然如此没有气节,但你千万不要把他当做一个老粗,冯道在当时是有了名的书虫。他饱读圣贤之书,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他出身低微,祖上有时务农,有时教书,受其影响。冯道从小酷爱读书,对吃穿从不挑剔,既使是大雪封门时也要记着读书为重,因此满腹文章,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成了大江南北第一名人,不管是哪朝哪代,都以能聘请到他为官为荣。他在南朝为官时,北朝契丹素闻冯道大名,想偷袭将他抢走,只是由于边境守军严密防备,这才没有得逞。

  四奇冯道虽无气节,却不是个贪官。别以为冯道奴颜媚骨,必是个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恰恰相反,冯道严于律己,体察民间疾苦,应该是个大大的好人。他的家乡闹饥荒时,冯道不惜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而自己却住在茅草屋里。他在家乡替父守孝期间,并没有在乡亲们面前摆官架子,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上山砍柴,对一些缺乏劳力的人家尽力帮助。南北战乱频仍,冯道从北方逃回,看见被掠夺的中原妇女,心中不忍,就变卖东西将她们赎回,然后派人将她们一一送回家,完全是一副菩萨心肠。更难能可贵的是,冯道还不好女色,当年后唐与后梁交战时,有的武将把抢掠来的美女送给他,冯道就“金屋藏娇”——找间屋子养着,寻访到她的家后再送回去。他留的遗嘱中说死后希望选择一块无用之地埋葬即可,不要像别人那样嘴里含珠玉下葬,也不用穿豪华的寿衣,用普通的粗席子安葬就行。在对后唐明宗李嗣源进谏时,冯道说:“谷贵则饿农,谷贱则伤农,这是常理。臣还记得近代举人聂夷中的一首诗《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劝后唐明宗做一代明君。

  五奇冯道官位之多,可得中国历史之冠。冯道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为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台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右仆射、司空、在中书、司徒兼侍中、太尉兼侍中、太傅、太师等等达四十余种之多。冯道的历次散阶为仕郎、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武职勋位自柱国至上柱国。历次爵位为开国男爵、开国公、鲁国公、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六奇冯道官职虽多,却无一件政绩传世。冯道虽饱读诗书,却既不是乱世中平定江山的良将,也不是帮助哪个君王治国的良臣。他虽位居高职,却很难指出他在五代乱世的政局变迁中发挥过什么具体的作用,以及他和一些重大事件有什么具体的关联。他可以说是一个很“专业”的官员,却非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乃至于后来欧阳修编修《新五代史》时,把《旧五代史》中关于冯道的的粉饰内容全部删除了,《冯道传》也从原来的近五千字减至不到两千字。冯道自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他从道家老子的“无为”中悟出了“为官之道”,从“上善若水”中悟出随波逐流,他有一首诗正好说明自己的心声:“莫为危时便怅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历史上有哪些被严重高估的历史人物?

近代史上最被高估的人——白崇禧。

白崇禧常常被人夸做“小诸葛”,自称有诸葛亮一样的才能。然而人们说起白崇禧来,就立刻能举出国民革命北伐、台儿庄战役、四平战役、青树坪战役等例子来。可是,这几个例子实在是有些经不起推敲。

1,国民革命北伐,白崇禧始终不是主角。

北伐第一阶段,白崇禧担任第七军的参谋长,既不是军事主官,也不能调度各军,作用实在有限。北洋军队的军阀混战,本来就是朝天放枪的银样镴枪头,被共产党为先锋的国民军打得落花流水实属正常。

2,台儿庄战役,白崇禧没得青天白日勋章。

台儿庄战役,主要将领为李宗仁、王铭章、汤恩伯、庞炳勋、张自忠等人,这些人在战后都得了青天白日勋章,白崇禧却没有,可见白崇禧在这场战役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大。

3,四平战役,白崇禧是国防部长,坐镇中央,远隔万里。

四平战役和白崇禧有两个微弱联系,一个是1946年5月16日作为国防部长到东北督战,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等将领一举击溃优势兵力的东北野战军,第二个是白崇禧儿子说白崇禧曾要求老蒋乘胜追击,把东野赶出黑龙江。

一个四平战役,足以打造白崇禧、杜聿明孙立人和廖耀湘等一众名将,然而真正负责四平守城的陈明仁上将却没人说,只是因为陈明仁后来参加湖南起义,成了解放军上将。至于白崇禧儿子的事后诸葛亮,更不能听。

4,青树坪战役。

青树坪战役,说白了是钟伟49军轻敌冒进被桂军围攻,可是在消息不通给养不足的情况下,49军146师被桂军最精锐的3个师围攻一整天,最后在145师接应之下脱离战场。桂军的战斗力实在弱爆了。最搞笑的是衡宝战役,解放军的军令是——先到的指挥后到的,于是团长指挥师长,师长指挥军长,桂军整个三兵团一下子全军覆没。

最关键的是,白崇禧并没有参与青树坪战役。

纵观白崇禧的一生,主要有两次作为军事主官,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生病,白崇禧担任第五战区总司令,第二次是白崇禧担任华中剿总司令,主管华中五省战事。作为第五战区总司令期间,实在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倒是把大别山建设成桂军总基地,后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现无法扎根。那咱就说说担任华中剿总司令期间他做了些啥事情。

白崇禧做华中剿总总司令,是从国防部长位置上下来的,自然不好受。当初当国防部长时,白崇禧就要求统一指挥华中华中两个战区,可是老蒋愣是不同意。现在,老蒋想让白崇禧担任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的司令,白崇禧却拒绝了。

白崇禧拒绝的原因只有两条,第一条是华东的大部分兵团司令和军长,都是黄埔系的骄兵悍将,如孙元良、邱清泉等,除了蒋介石,谁也不听,去了也指挥不动,还不如不去。第二条,则是李宗仁给他打电话,想要挤掉老蒋自己当总统。

基于第二条原因,白崇禧不仅不打算指挥淮海战役还打算给淮海战役添堵。当时华野和中野已经统一指挥,白崇禧的华中压力大减,老蒋就让隶属于华中的黄维兵团、张滏兵团调入淮海战场。白崇禧说,黄维兵团是你的,去吧,张滏兵团是桂系的,不能给你!

于是黄维兵团刚一出门,就被中野围在了双堆集,陈诚苦心经营十多年的土木系,一下子全败光了。于是老蒋准备把隶属于华中的宋希濂兵团调入淮海战场。宋希濂兵团下辖第二 、二十、二十八军都是全美械的中央嫡系军,开到武汉被白崇禧百般阻拦,等淮海战役结束,也没能投入战场。

而在淮海战役前,华中战场的襄樊战役,襄樊绥靖区川军三个军2.1万人,被中野6纵全歼,中野伤亡仅600多人,司令康泽副司令郭勋奇悉数被俘虏。康泽向白崇禧求援,白崇禧说电话信号不好,向蒋介石求援,蒋介石说共军阻击太顽强。

白崇禧就这样给老蒋添堵,最后居然还敢跟着去台湾,只因为还做着当”行政院长“的美梦。

白崇禧到台湾,拥立老蒋复位总统。1950年白崇禧在台湾给美国的民国总统李宗仁发电报,劝他辞去总统职位,仍然担任副总统,让老蒋当总统。李宗仁则是发表公开信谴责老蒋复位总统违反宪法。

当老蒋坐稳台湾的小江山后,开始了对老白的迫害,把国军战败的所有责任都推给了李宗仁和白崇禧。伪国大代表责向白崇禧:“不知当时华中统帅临去之日 , 曾凭壕守过一夜否 ? 数十万之众 , 曾对敌放过一弹否 ? ” 仿佛白崇禧一枪不放丢了全中国一样。

事实却是,白崇禧是个老实人。老蒋下台后曾用大批黄金收买白崇禧,白崇禧却用这些黄金当作军费抵御解放军。如今,老蒋的支持者们骂白崇禧“ 实 与安禄 山之截留河北 岁贡 、 吴王之把持山东盐铁 , 如出一辙 ” , “ 上列金银 , 为数甚巨 , 究何所属 , 抑或朋 分 。 ”

1965年,李宗仁回归大陆,老蒋也在不需要白崇禧帮他争取美国舆论支持,与李宗仁隔空骂战了。最终,在台湾特务部门的安排下,白崇禧死在了家中。

原来白崇禧的夫人去世,他本人人老心旺,心里很寂寞,便与身边的护士日久生情,与护士谈起了恋爱。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好一点,白崇禧就找人去买壮阳药,当白崇禧找人去中医处拿药时让保密局的人知道了。蒋介石下令让医生在给白崇禧的药方中下的药力猛一点。 于是白崇禧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每每都用药来泡酒,在药酒中得到了不少助力,有返老 还童之感,与身边的护士来往次数更加频繁 了。1966 年 12 月 1 日,张小姐再度前往白崇禧官邸留宿。第二天上午,白崇禧便死在自己的家中,死时身体裸露在床上。

白崇禧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也许是兼而有之吧!

海南有哪些历史名人?

海南悠久的文化历史是自信的底蕴,

海南不仅自然风景绝美绝伦,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其添光添彩,

说到历史,就不得不提起海南历史名人,

走进海南历史,走进海南历史名人!

丘浚

海南琼山人,明朝中叶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经济学家,著有《大学衍义补》。他为官40年,历任编修、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是一位从边陲海南岛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称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海瑞

海南琼山人,明代名臣、政治家。曾任浙江淳安县知县、云南司主事、兵部武库司主事、右佥都御史、应天巡抚等职,后辞官闲居。他一生刚直不阿,被人称为“南包公”、“海青天”,史称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邢宥

海南文昌人,明代的政治家、学者。为官20余年,历任四川站定临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著有《湄丘集》。他与丘浚、海瑞齐名,合称海南“一鼎三足”。

钟芳

海南三亚人。明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当过文官、武官、法官、学官和财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继文庄(丘浚),下启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著有《春秋集要》、《学易疑义》等著作,被人尊称为“岭海巨儒”。

周士第

海南琼海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先后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八大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

冯白驹

海南琼山人,海南革命领导人代表、革命家,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始终是琼崖党组织、军队和海南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周恩来赞誉“冯白驹同志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邓小平为他的雕像题写“冯白驹将军”五个大字。

宋庆龄

海南文昌人,孙中山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邓小平在宋庆龄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说:“她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宋庆龄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女性。”

陈理文

黎族,海南保亭人,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在他参加的大大小小100多次战斗中,先后负伤4次,立大功4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授予“海南特等功臣”、“全国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爱戏如命,和您一起感受海南悠久的历史文化。

河南历史上的名人都有哪些?

河南地处中原,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古代有老子、庄子等大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也有李斯这样的政治家,更有岳飞岳武穆抗金英雄,军事家。重点介绍几位近现代河南名人:

1.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所以被称为袁项城。清末民初重要军政人物,出身于晚清官僚家庭,屡试不第,捐官出身。发迹于朝鲜,后来因为戊戌政变转向快,受到慈禧太后信任,被任命为山东巡抚。后来负责编练新军,在小站练兵,成为北洋军的创始人。

慈禧太后死后,摄政王载沣掌握朝政,将袁世凯罢免回原籍,他垂钓洹水,等待时机。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军主力北洋军只有袁世凯可以指挥,不得不重新启用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全权负责对革命军用兵。袁世凯凭借军队,通过与革命党边打边谈,同时逼宫清政府,终于落得了使清帝逊位、自己担任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的实惠,成为最大赢家。

1915年12月,已经成为终身总统的袁世凯仍不满足,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帝制遭到全国许多势力的反对,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被迫取消帝位,1916年6月羞愤中病逝。

2.徐世昌,生于河南卫辉,期末民初重要政治人物,与袁世凯很早就相识,协助他小站练兵。后来任晚清政府协办大学士、东三省总督等职务。民国时期继续活跃于政坛,1918年至1922年任民国大总统,是北洋时期任期时长仅次于袁世凯的大总统,以“文治总统”自诩。后被直系军阀赶下台。晚年拒绝了日伪拉拢。

3.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东北抗联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1940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敌军包围,严词拒绝敌人劝降,最终壮烈牺牲。

4.彭雪枫,河南南阳人,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1944年,任新四军师长的彭雪枫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5.许世友,河南新县人,共和国开国上将。我军著名猛将,曾经在少林寺出家学习过武术,因此绰号“许和尚”。在红四方面军时就有威名,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了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等恶仗。建国后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政治局委员等职务。

最后说一下许世友的家乡,在他出生时还属于湖北省,但是现在属于河南省信阳市无疑,所以说他是河南人没有问题。


《白眉大侠》的武林高手里面,谁最怕老婆?


好家伙,这个问题问得还真挺新颖。

既然是问武林高手,那么在《白眉大侠》这套书中,公认的武林高手就是绝顶高手排行榜上的那十四位武林高人。

咱们先看看这十四人里面有没有怕老婆的。

第一位: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于荷于九莲。

第二位: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总门长,普渡普群生。

第三位:冰山北极岛的岛主,长发道长疯上人,雪允雪竹莲。

第四位:武圣人于和的顶门大弟子,金灯剑客夏遂良。

这四位都是出家的老道,应该都没有老婆。既然没有老婆,自然也就谈不上“怕”字。

第五位:海外金蛟岛的老方丈,人称万年古佛的喃喃罗汉。

这位是出家的和尚,应该也没有老婆。

第六位:峨眉四大剑侠的老四,白衣神童小剑魔,白老白一子。

这位是出家的老道,应该没有老婆。

第七位:魔山派的飞天魔女龙云凤。

这位是女的,“老婆”二字肯定跟她沾不上边。

第八位:百步神拳无影掌,海外老剑仙,陶禄陶福安。

这位是个俗家的老头儿,而且有子孙。既然有子孙后代,肯定就有老婆。不过怕不怕不知道,因为书中也没提到过他老婆。

第九位:万年古佛的弟子,海外野叟王猿。

这位虽然也是俗家,但性格粗野,跟个野人似的,想必也没有老婆。

第十位:云南冒山铁扇寺的老方丈,今古奇人柳木柳成光。

这位是出家的和尚,应该没有老婆。

第十一位:峨眉四大剑侠之首,白云剑客夏侯仁。

这位是出家的老道,没有老婆。

第十二位:天竺国的护国罗汉,阴光大法师古月和尚。

这位也是出家的和尚,不过此人品行不端,没准儿偷偷的取了老婆,但怕不怕不知道。

第十三位:万里追魂老魔头,彭海彭公良。

这位在本套书中连面都没露过,就更不用提了。

第十四位:少林八大名僧之首,扭转乾坤,目揽十方,欧阳忠慧。

这位虽然是和尚,但他是半路出家,肯定有过老婆,不然他儿子欧阳春怎么来的?但怕不怕不知道。

咱们这么一列举,这十四位高人里面大多数都是和尚老道,有老婆的不过也就是陶福安和欧阳忠惠两人而已,不过她们怕不怕老婆这可不知道。

除了这十四位绝顶高人,咱们再看看别的武林高手。

由于这套书中的武林高手太多,咱们不能一一列举,就只能挑着那些有老婆的人来说一说吧。

谁有老婆呢?

南侠展昭展熊飞有老婆,他老婆是白衣女侠丁月华。

白眉大侠徐良有老婆,他老婆是雅侠女严英云。

玉面小达摩白云瑞有老婆,而且还是两个,一个是寒冰彻骨冷月噬魂陆小英,一个是草上红姑龙女盖飞霞。

玉面专诸白云生有老婆,就是笑天王白春他母亲,叫什么名子不知道。

小义士艾虎有老婆,他老婆是九头狮子甘豹的女儿甘兰娘。

笑天王白春有老婆,他老婆是东海芙蓉苗玲玉。

小侠龙天彪有老婆,而是也是两个,是伏地君王东方亮的两个女儿,一个叫东方娇,一个叫东方艳。

颠倒乾坤陆天林有老婆,他老婆是毒手观音姚敬芝。

铜头铁臂无毛怪姜兆会虽然没有老婆,但他有女朋友,他女朋友就是南海飞仙铁观音彭芝花。

除了这些人之外,我实在想不起来谁还有老婆了。

至于他们这些当中谁最怕老婆,这可不是外人能知道的。男人嘛,都好一个面子,即便是怕老婆,他们也不会承认啊。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