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省政法委八大员

市商务局,市政法委,省司法厅,三个岗位哪个好一些?

市委政法委好一些。政法委是市委的一个工作机构,也是管理全市政法工作专门机关。做为党的政法机关,综合性工作强,针对的单位都强力机关,政治要求高,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这些单位的贯彻落实,业务标准严,要协调指导相关业务工不出现偏差等;商务局是经济口的工作,业务复杂,有指标要求;省司法厅针对的全省的普法和监狱管理工作,工作性质单一。

政法系统跟普通的公务员行政机关哪一个晋升的更快?

政法系统主要是指公、检、法、司以及政法委五个部门。其中,政法委是常委部门,政法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常委兼任,领导规格高,机构框架大,晋升机会相对较多,是地方党政机关除两办、组织部、纪委等少数几个部门之外晋升最快,政法系统工作压力最小的部门。有机会进入政法委工作,绝对是不错的选择。

公检法晋升机会次于政法委。这三个部门由政法委统一领导,不过领导级别与政法委书记是一样的,公安局长一般由同级政府副职兼任,两院院长是法定级别,待遇比照同级党政副职对待,机构规格都不低,而且盘子大职数多,除了走行政路线,还有技术路线,晋升机会普遍要多于一般部门。当然,这三个部门机构庞大,岗多人多,竞争也很激烈。有能力有水平的相对提拔快,素质差点的也有长期被压制的情况,某种程度来说也不见得比其他部门快。

政法系统晋升最差的是司法系统。司法系统机构规格与同级部门一样,单位主要领导不存在上级领导兼任的情况,相对远离核心,因此在人事话语权和影响力方面要略逊于公检法,更遑论政法委。另一方面,司法系统因为长期有军转安置的任务,且岗位职数相对减少,加上机构改革后与法制办的整合等原因,在晋升方面原本就存在滞后的现象,别说与常委和高规格的部门相比,就是和同级的财政、发改等部门比都要差上一截。

不过总体来说在政法系统不管是政法委,还是公检法司,都算是好单位,一方面与其晋升机会有关,另一方面因为收入普遍高于同级部门,且相对有权力和地位,一直以来是公务员报考的热门。有机会进入政法系统,不管哪个单位个人认为都是不错的归宿,特别是对于学法律的同学而言。

省政法委八大员

省政法委政治部主任是什么级别?

省委政法委是省委领导下负责统筹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按照机构编制部门三定,省委政法委是正厅级机构,和其他省直机关一样。不过省委政法委书记一般由省委常委兼任,级别高配副部,类似的机构还有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被人统称为“常委部门”。

由于主要领导高配,省委政法委其他班子成员一般也会高配级别,比如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按照三定常规是副厅设置,可实际上多数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是正厅(副省长、省公安厅兼任政法委副书记除外),副书记之外,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一般是副厅,也有不少高配正厅。部分地方的省委政法委也设有副厅级的省委政法委秘书长,有的直接由副书记兼任秘书长,高配正厅。

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调任地级市的副市长兼公安局长,这种调整比较少见,但作为政法系统的干部,组织上如果有这样的安排也不算出格,不能说升降,但算得上是重用。

首先从级别上来看,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一般是副厅,地市级副市长兼任公安局长也是副厅,级别相当。

其次从职权上来看,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主要负责政法委的思政工作,涉及党务、人事等内容,职责相对务虚、单一。而地市级副市长兼任公安局长,既是政府班子成员,负责协助市长分管政府维稳、应急等工作,同时主持掌管着一个地市的公安系统人财物,在地方事务管理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岗位的重要性实际上比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要高。

最后看发展前景,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下一步的目标是转岗副书记,继而谋求主政一域的机会,上升空间总体可期。而如果从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岗位调任地市担任副市长公安局长,增加履历和经历,相当于拓宽了晋升空间,纵向以后既可以回调省委政法委,也可以调任省公安厅,解决正厅职务;横向可以转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以后进一步重用或提拔打下基础,前景可以说更看好。

省法学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单位?

省法学会绝对是个活少钱多资源广的好单位,值得去!从全国情况来看,其工作人员一般使用三种编制,分别是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和事业编制,但各省法学会均是组织和人事部门发文明确的参公管理单位,所以其工作人员也是参公身份,享受与省直公务员完全相同的政治待遇、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

一看其单位性质。

根据中国法学会章程,中国法学会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法学界、法律界的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省法学会是中国法学会的地方组织,与中国法学会性质相同,业务上接受中国法学会的指导,行政上实行分级管理,由省委政法委代管。中国法学会会长由在职的副国级领导兼任,各省法学会会长由在任的省委政法委书记或卸任的副省级领导兼任。

二看其发展空间。

省法学会一般不定行政级别,但核定其1名正厅级或副厅级领导职数,用于配备驻会的常务副会长或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其余副会长皆为兼职。省法学会机关多数设有2至4个内设机构,为正处级规格,名称参照中国法学会内设机构称谓,分别有办公室、会员部、研究部、学术交流部等。

各省级法学会人员编制不多,多的不过20余名,少的10余名,但厅处级领导职数占据了半数。加之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后,核定其四级至一级调研员职数一般在4名至9名左右。其参公人员解决处级待遇太轻松,保底都能以一级或者二级调研员退休,在提拔晋升方面甚至比很多省直机关公务员都要快。

三看其工资待遇

省法学会参公人员也属于公务员身份,省直机关公务员该有的工资福利、交通补贴等,其分毫不少。省法学会由省委政法委代管,其参公人员还有两个额外好处:一是每月可享受政法委工作津贴1200元;二是绩效考核奖参照省委政法委同级别公务员发放,年收入比政法系统外的公务员要高不少。

四看其工作强度。

省法学会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法学交流、开展优秀法学法律人才和优秀法学成果评选和表彰、参与法治宣传和法学教育等,以组织协调为主,工作比较简单,辛苦程度远不如政法委公务员。加之不少省级法学会都有主办的法学类学术期刊,还是握有一定资源的。工作中与公检法司和律师等法律实务界人员及高校法学专家学者打交道多,也便于拓展人脉资源。尤其在培训也是一种福利的当下,省法学会参公人员参加国(境)内外培训机会多,都能轮流出省乃至出国(境)学习培训。

欢迎关注职场李论,更多职场思悟解析,期待与您分享!

生产队时,“公社八大员”是指哪些人?待遇如何?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