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东魏 北齐_南北朝北齐时期各大势力名臣武将君主等详细资料

内容导航:

  • 南北朝北齐时期各大势力名臣武将君主等详细资料
  • 求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名臣名将的姓名及资料
  • 南北朝,10大名将排名
  • 公元560年——562年(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人物出生?文臣、武将什么的~~~
  • 一、南北朝北齐时期各大势力名臣武将君主等详细资料

    北齐的名将
      斛律光
      斛律光(515~572)中国北齐名将。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出身将门。初任都督,善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北齐天统五年(569)十二月,周军围攻宜阳,断齐军粮道。武平元年(570年)正月,他率步骑3万破宜阳周军,再通粮运;周军复攻,他领军迎战,又获胜利,俘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等。二年,率众于平陇等地筑垒,迎战北周骠骑大将军韦孝宽所率步骑万人,大破之,俘斩千计。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三年,北齐后主高纬听信谗言,将其诱杀。女亦被废。
      北周名将韦孝宽屡与斛律光交战皆不能获胜,他知道高纬昏庸,又听说斛律光与祖廷等权臣有隙,便制造了斛律光篡位的谣言,在邺城歌唱,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谣言暗喻斛律光有篡位野心。祖廷等乘机向高纬进谗言,又指使人诬告斛律光谋反。
      武平三年(公元572年)六月,高纬假赏给斛律光骏马一匹,约其第二天游观东山,诱到宫中,将其杀害,时年58岁。并以谋反罪尽灭其族,还派人抄家,结果只得到一些宴射用的弓箭刀鞘,并无余财。
      齐后主高纬自毁栋梁,朝野为之痛惜。而周武帝得到斛律光被害消息极为高兴,下令大赦境内,于公元577年发兵长驱攻入邺城,灭了北齐。他下诏追封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指着诏令对众人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北齐书·斛律光传》)

      兰陵王高长恭(这个太有名了,不能不知道阿)
      兰陵王高长恭是高澄的第四个儿子,天生长的柔美俊秀,但他骁勇善战,多次立下汗马功劳。最著名的那场邙山战役使他威名远扬。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之后高纬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兰陵王深感大难将至,尽管一再低调行事,但终是躲不过悲剧宿命。武平四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回想一年前重臣老将斛律光,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毅然喝完毒酒,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30岁。重要军事统领兰陵王的遇害,预示着北齐王朝的行将终结。四年后,北齐被北周灭掉,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北齐的重臣
      李元忠
      

      杨愔
      

      高隆之
      高隆之,本姓徐,字延兴。北齐洛阳(今属河南)人。
      父徐干为姑婿高氏所养,因从其姓。天平元年(534年)领营构大将军。累迁并州刺史。东魏初年,为尚书右仆射,主持邺都营建工程。与孙腾、司马子如、高岳合称“四贵”,非法专恣。官至太保。高洋小时,高隆之曾对他无礼,高洋取代东魏时,隆之反对。高洋下令把高隆之殴死。又把高隆之二十个儿子一一杀害。

      段韶
      

      希望对您有帮助

    二、求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名臣名将的姓名及资料

    公元560年,张丽华(560年-589年,南朝陈陈后主宠妃)出生

    三、南北朝,10大名将排名

    武力第一是刘裕、第二高昂、第三杨大眼、第四斛律光、第五高肃、第六萧摩柯
    根据三国之召唤猛将刘裕破百、高昂99、高肃98?萧摩柯97

    网游之攻城略地 高昂>杨大眼>斛律光>高肃
    是不是很有道理。。。

    四、公元560年——562年(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人物出生?文臣、武将什么的~~~

    北齐
    南北朝·北朝·北齐之君主和年号  编辑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使用时间
    — 文穆帝 高树 — —
    北齐高祖
    (初谥太祖) 神武帝
    (初谥献武皇帝) 高欢 — —
    北齐世宗 文襄帝 高澄 — —
    北齐显祖
    (初谥高祖)
    (曾改谥威宗) 文宣帝
    (曾改谥景烈皇帝) 高洋
    (高欢次子) 天保 550年-559年
    — 济南闵悼王 高殷
    (高洋长子)
    干明 559年-560年
    北齐肃宗 孝昭帝 高演
    (高洋之弟、高欢六子) 皇建 560年-561年
    北齐世祖 武成帝 高湛
    (高洋之弟、高欢九子) 大宁
    (或太宁) 561年-562年
    河清 562年-565年
    北齐后主 安帝 高纬
    (高湛长子) 天统 565年-569年
    武平 570年-576年
    隆化 577年
    — — 高延宗
    (本为安德王) 德昌 576年
    北齐幼主 顺帝 高恒
    (高纬长子) 承光 577年斛律光(515年-572年),字明月,中国南北朝时朔州(今山西西北)敕勒人,北齐名将。斛律光少善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时为高欢所欣赏,任其为世子高澄的亲信都督,当时传号为“落雕都督”。天保三年(552年),斛律光从征出塞,先驱破敌,多有斩获,班师后被任命为晋州刺史。其后屡次攻灭四周的游牧部落,屡立战功,迁为朔州刺史。天保十年(559年),赏特进、开府仪同三司。皇建元年(公元560年),进爵巨鹿郡公。大宁三年(562年)正月,北周遣将达奚成兴等进攻平阳,斛律光率步骑三万击败之,追入周境,获二千余口,升为司徒;四月,率骑北讨突厥,获战马千余匹。同年,北周武帝遣尉迟迥、宇文宪等,号称十万大军进攻洛阳,斛律光率五万骑兵前往会战大破之,斩获三千首级,以死者堆积为京观,升太尉,又封冠军县公。武平二年(571年),北周柱国普屯威、韦孝宽等率步骑万余进犯,与斛律光在汾水之北交战。斛律光大破之,俘虏千余,又封中山郡公。回师后,又率五万大军出平阳道,攻姚襄、白亭城戍,皆克之,又别封长乐郡公。其后他又多次击败北周进犯。有一次大战后,他认为军人多有功勋,却没有得到慰劳,不肯就此遣散军队,反而率军进逼北齐后主高纬驻地,上表请赏。后主高纬被迫答应,拜他为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斛律光入朝后,常在朝堂垂帘而坐。尚书右仆射祖珽不知,骑马经过,引得他大怒,对人说:“这人怎么敢这样!”后祖珽在内省言谈高傲,斛律光恰好经过,听说后,又大怒。祖珽知道得罪了他,于是贿赂他的仆人问道:“相王真的怨恨我吗”仆人回答说:“自从你上任后,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高纬乳母之子穆提婆求娶光庶女,被拒绝。高纬赐提婆晋阳之田,斛律光在朝上当众拒绝。于是祖、穆二人对他积怨更深。北周大将韦孝宽忌讳斛律光的英勇,于是在北齐散布谣言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还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祖珽听说后,认为是扳倒斛律光的好机会,于是又续写说:“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绕舌老母不得语。”让小童在路上歌唱。穆提婆不久也听说,与母商议后,对后主高纬进谗言道:“斛律氏几世都是大将,名声震动关西,威名影响突厥,女儿为皇后,儿子尚公主,谣言很可畏啊。”高纬本来不信,但心存猜疑,后来又被祖珽所进谗所打动,于是将斛律光招入殿中,密谋暗杀。斛律光到后,被引入凉风堂,由刘桃枝从背后拉住刺杀,时年五十八岁。后主高纬于是下诏称他谋反,今已伏法,尽灭其族。徐显秀,北齐政权的太尉太保尚书令。名颖,恒州忠义郡(今河北北部)人,少年豪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河靖三年(公元564年)因作战英勇,被封为武安王。在北魏末期,他先是参加了尔朱荣的队伍,尔朱荣失败以后归了高欢,然后就一步一步地进入东魏的政权高层。公元571年死于晋阳城内的府第中。
      历史遗迹:
      [北齐徐显秀墓]位于太原市东南郊王家峰村,以其重要的考古价值和艺术成就,于 2002年4月 13日荣登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
      全墓数百平方米彩绘壁画保存基本完好,气势恢宏壮观,形象生动写实,色彩斑斓如新,与娄睿墓,湾漳大墓壁画齐称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但徐显秀墓又与它们在绘画风格和技法有所不同,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壁画用笔简炼快速,人物动态造型逼真,隐然可见透视之意,似乎已谙写生之法,颇具速写之髓,墓道壁画尤其如此。在粗糙墙面上,用笔有如行云流水,不起稿而一笔到位,挥洒自如,而且几乎未见修改痕迹。画家对造型的把握和对线条的控制,不能不令人惊叹。另一个特点是,画家对某些装饰图案的描绘,末使用当时的通常手法,先勾出轮廓再填以颜色,而是直接用色笔点染成形,取得了不同寻常的视觉效果。
      王家峰北齐徐显秀画墓,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和了解北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全墓壁画分为墓道和墓室两部分,总面积达360余平方米,画有各类人物200余名,马匹、牛车、怪兽共8种,以及各色仪仗兵器,乐器和生活什物若干。物体形象与实物同大。
      尽管古墓先后五次被盗,随葬品损失惨重,但仍然有一些可喜的收获。一是基本完整的墓葬壁画;二是数量相当多的低温瓷器;三是精美的彩绘陶俑;四是珍贵的中外文化交流见证;五是精美的绘画技艺;六是《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北朝晚期历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北齐名将之-兰陵王兰陵王,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传说他俊美非常,又勇冠三军,唯恐上战场时敌人轻视,故每次出阵都戴一个极凶恶的面具,所向无敌。世传《兰陵王入阵曲》,与后世的《秦王破阵乐》并称。其面具据考证为唐代歌舞戏乃至后世京剧脸谱的源流。词牌里也有《兰陵王》一曲。关于兰陵王的传说与故事非常多,或香艳,或武勇,不一而足。今天我来说说历史上的兰陵王---高长恭。
      南北朝的北魏末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都为权臣所夺。东魏执政的是高欢。高欢传位给长子高澄,高澄后遇刺而死,弟弟高洋继位,夺了东魏的天下,开创了北齐。高长恭是高澄的第四个儿子。他生于何时,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高家是个短命的家族,据记载除了高欢,所有男子没有能活过四十岁的,而且高长恭还死在他几个哥哥的前面,以此推算,他死时在三十岁左右,也就是说,他父亲死的时候,未来的兰陵王还是个小孩子。高长恭长大后,被封为兰陵王---这个称号后来比他的本名还要响亮的多。
      北齐始祖高欢,号称神武,用兵如神,与西魏宇文泰长期鏖战,大占上风。到了第三位皇帝高湛时,已是主昏国乱,国势大衰。以前每年到了冬天,黄河封冻,是西魏人(后来的北周)把冰凿开,以免东魏(也就是北齐)人踏冰进犯。现在已经轮到每年北齐人去凿冰了。
      公元564年正月,北周联合突厥,进攻北齐。兵锋直达晋阳(当时北齐都城在邺郡,但传统上精兵强将都在晋阳,皇帝每年总有一半时间在这里)城下。当时天降大雪,北齐军以段韶为主帅,依托坚城对周军进行了凶猛的反击,获得大胜。突厥军被齐军的气势吓倒,没敢参加战斗。最终在城外大掠而去,退军途中困于大雪,损失惨重。这一战应该是兰陵王的初阵。史载:“周军与突厥寇晋阳,(兰陵王)尽力击之”。这时的兰陵王还不是军中的主将。但在战斗中崭露头角是肯定的,因为他很快就独领一军,成了北齐的方面大将了。
      同年十二月,周军再次起兵二十万,大举攻齐。这次的战役焦点在洛阳---周军以全军围攻洛阳将近两个月而不克。北齐以段韶、斛律光、高长恭为帅领兵救洛阳。总兵力大约八万。齐军从晋阳疾驰而来,很快就到了洛阳城下,两军在洛阳的邙山遭遇并就此开始战斗。当时齐军抢占了山坡的高处,段韶在左,斛律光在右,兰陵王领中军。战役开始,周军以步军为前锋,向前猛攻,齐军步步收缩,向山上退去。等周军的战线逐渐拉长,势头开始衰退的时候,齐军阵后的精锐从两翼开始了猛烈的反攻,周军顿时支持不住,溃败下来。这时兰陵王独领五百精骑杀入敌阵,穿透重重敌军,直抵洛阳城下。洛阳城中守军不知来者为谁,不敢开城,兰陵王脱下头盔(即兜鍪),仰面示之。城中认出是兰陵王,欢呼声震天,遂开城与城外的援军共击周军。在内外夹击下,周军十几万大军全部崩溃,不可收拾。洛阳邙山之战,以北齐的大胜而告终。兰陵王一战成名,威名远扬。“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之曲》。”
      其实,传说中兰陵王入阵之时,总带一个面具,我看未必是真。因为那时的大将披甲上阵,头盔能将大半个脸全部遮去,似乎没什么必要再带个面具了。举个例子:唐朝薛仁贵征西,以三箭定天山,威名震于天山脚下。后来铁勒诸部复叛,薛仁贵再次来讨,敌军说:“我们听说薛将军早就死了!”薛仁贵免胄示之面,敌军上前一看,果是薛仁贵,一时惊散。要看清面目,不摘下头盔是不行的。不过,传说如此更富有传奇色彩,试想:当兰陵王在洛阳城下脱下那凶恶以极的面具的一刹那,姿容绝世,前面是高峻的城墙,身后是无边的大军,疾风吹来,那一头长发随风飞舞,美艳勇武集于一身,是多么令人神往呀。
      公元571年,北齐和北周反复拉锯于河南沿黄河一带,周军夺取了北齐好几座城池。兰陵王和段韶共同领兵赴援。段韶于军中得病,兰陵王总督大军,所向克捷,取得了柏谷、定阳等地围攻战的胜利。在回军的途中,段韶病死。兰陵王一生的武功也就到此为止了。
      兰陵王为将,爱护士卒,“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后来做官却以贪财闻名。岂不奇怪?有个部将就来问他:“是不是想以此避免皇帝的猜疑?”果然言中!在兰陵王邙山大捷后的一天,皇帝问他:“你当时只领五百人就敢如此深入敌阵,岂不危险?”兰陵王道“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我要保卫家园!皇帝立刻变了脸色!兰陵王是皇帝的堂兄,以天下得失为“家事”,是不是有夺位之心?兰陵王估计也看出皇帝的疑忌来了。但这一招秦朝的王翦、汉朝的萧何用来都可以,他高长恭用却不行,因为他姓高!正如部将分析的:“皇帝要是想杀你,你贪财正是一个借口!”兰陵王闻言不觉流下了眼泪。他听从部将的建议,从此称病,有病也不医,大概病死对他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过了一年,江南陈朝北征,兰陵王唯恐朝廷又派自己为将,感叹道:“我去年脸肿,今年怎么不发病?”多么悲哀!他绝不是害怕上战场,而是害怕凯旋归来呀!
      兰陵王这样的人生在如此乱世,究竟是他的幸运或是不幸?天下多故,干戈四起,正是武士纵马驰骋,留名千秋之时。鹞子经天飞,群雀两相波,可当小雀占据了王座的时候,那雄鹰又该如何自处呢?也许象兰陵王这样的武士,只该属于战场吧。战士从沙场归来,欲求一容身之处尚不可得!
      饶是如此退避,皇帝仍然不放过他。公元573年五月,齐后主派人送毒药给兰陵王。兰陵王的妻子还要去见皇帝诉冤,兰陵王长叹道:“天颜何由可见!”遂仰药而薨。就在前一年,斛律光,那举弓能射落大雕、扬鞭能拓地千里的大将,父子兄弟全家都被诛灭了。
      4年后,北齐亡国,高氏全族被北周杀光。兰陵王没有活到那时候,大概也能算是一种幸运吧。
      兰陵王死前,将家里别人欠钱的借据全部烧掉,同时化成灰烬的也许还有他全部的希望和热情以及他灿烂却短暂的一生。
      秦朝丞相李斯临刑前,想的是做一个匹夫,和儿子牵着黄狗自在逍遥地走出上蔡东门;东晋名士陆机被杀前,想的是年轻时在松江华亭临风举杯,听天上飞鹤清远的叫声。而兰陵王在走向他生命终点的最后时刻,不知在想些什么?是不是那在邙山下领着五百铁骑跃马冲向敌人如林般枪尖时的刹那?
      北宋最有才华的文人苏轼在晚年写诗道:人生忧患识字始。对于兰陵王高长恭---这天生的武士来说,也许他父亲将他抱上马背,驰骋在疾风鼓荡的晋阳城郊的时刻,就是他人生忧患的开始吧。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