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特殊的事故分级的规定:
补充分级。《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条例》第四十四条关于社会影响恶劣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没有明确其事故等级,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比照相应等级的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在我国法律中,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以及必须上报的部门都是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相关规定来处理的。具体来说:
首先,一般来说,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其制订的依据主要来自于伤亡数量和经济损失,只要达到其中一个条件,就会被认定为相应层次的安全事故。
一是特别重大事故,这种事故一般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是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是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是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其次,安全生产事故的报送一般都是逐级报送,也就是说事故发生点报当地县级政府,然后逐层上报至中央(是否上报中央根据事故的层次)。在上报当地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时,还需要上报至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这些部门比较多,一般都是由职能部门进行通知,包括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一般来说,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中央有关部门;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级部门,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部门就可以。
最后,对于事故的处理部门,一般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相关部门牵头调查处理,重大事故由省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调查、较大事故由市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一般事故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但是,对于有的安全事故,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
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