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我说,大家伙儿路过建筑工地的时候,是不是总瞅着那些戴安全帽的工人们忙前忙后?你猜怎么着,这工地上藏着八个"神秘组织",少了他们啊,别说盖大楼了,连个狗窝都搭不利索!今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施工现场八大员,保管让你听完跟喝了二两似的——门儿清!
咱先来认认人儿,这八大员啊就像工地上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分别是: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听着都带"员"字是不是?可别小看这些岗位,个个都是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士。
你比方说施工员,那简直就是工地的"总导演",从图纸会审到现场调度,哪哪都得盯着。有回我在工地亲眼见着个施工员,大中午的拿着对讲机满场跑,边跑边吼:"三号塔吊往左挪半米!混凝土车赶紧的!"好家伙,这嗓门儿比广场舞大妈还敞亮。
这哥们儿可是工地的"活地图",每天微信步数没个两万都算旷工。不光要懂图纸会测量,还得会跟各个班组打配合战。上个月朝阳区那个商业楼为啥能提前半个月封顶?全靠施工员老张把工序排得跟地铁时刻表似的准。
说他们是"找茬专业户"一点儿不夸张。混凝土强度差个1MPa?逃不过他们手里的检测仪!去年通州那个安置房项目,质量员老李愣是从二十车混凝土里揪出两车不合格的,你说这眼力劲儿。
这岗位压力山大,整天跟高空作业、临时用电这些危险分子较劲。我认识个安全员老王,有次发现脚手架少拧了三个螺丝,立马叫停施工。结果第二天刮大风,隔壁工地的架子塌了,他们这儿纹丝不动。
(其他岗位同理展开,此处略)
要我说啊,刚入行的小白得先摸清自己性子。资料员适合细心的人,整天跟文件打交道;机械员得懂点技术,毕竟要伺候那些铁疙瘩;要是嘴皮子利索,劳务员管人是一把好手。
不过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行最吃香的要数施工员和安全员。为啥?现在国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越来越重视,去年光北京就新增了三千多个安全员岗位,工资也水涨船高,有经验的能拿八千往上。
这事儿得看长远。现在工地管理越来越规范,没证还真不好混。就拿去年来说,丰台区有个项目因为持证人员不够,投标直接泡汤。考证这事儿就跟买车票似的,早考早踏实。
不过可得擦亮眼睛,现在市面上假培训机构比工地上的砖头还多。记住喽,正规证书得在住建部官网能查到,那些说"包过"的,十有八九是忽悠人的。
干这行十几年,见过太多年轻人来了又走。其实八大员看着辛苦,但真是"越老越吃香"的活儿。就说我们项目上的老标准员,今年五十八了,哪个规范条文在第几页都门儿清,开发商抢着要。
新手小白要是拿不准主意,不妨从资料员或者劳务员起步。这些岗位门槛相对低,又能快速了解工地全貌。等摸清门道了,再考个建造师证往管理层发展,这不比送外卖强?
话说回来,现在智能工地越来越普及,无人机巡查、BIM技术啥的都得学着用。去年我们项目来了个"95后"施工员,带着平板电脑现场放线,那效率比老师傅快一倍不止。这行啊,既要脚踏实地,也得眼观六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