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第1124期:难忘村里的“八大员”(记实文学)

作者 / 李中明(湖北)

那年,我从镇广播站下派回村,当了两年多的村支书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看家乡花开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留下了多少淡泊和宁静的思绪。21年前的那一件件往事、一幕幕场景,仍历历在目。

我的家乡果坪村,是鄂西北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的一个村庄,没有合并村之前,是老苏区半百贫困村之一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

说起果坪,相传,历史上这里曾经商贾云集,人流如潮,过去村里有星辰寺、隆兴寺出名,每年七月庙会,南来北往、四面八方的游客都喜欢来这里祈祷、许愿烧香,场景热闹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文革破”四旧“时期,两个寺庙遭到毁灭。从果坪街头隆兴寺上的块块铸有“隆兴”二字的砖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往日这块商品集散地的辉煌。多年来,果坪村人民奋发图强,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各项工作在全镇乃至全县都少有名气。然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果坪村却成了当地党委的一块心病,村里班子涣散,财务混乱,各种税费收不起来,干群关系异常紧张,村支书也因赌博进了派出所。镇委书记来村检查工作,有村民把反映干部问题的上访信,竟偷偷的丢在书记车里……

那些年代不像现在,国家倒过来给老百姓好多三农优惠政策补贴,还减免农业税,而是天天找老百姓收税费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我做梦都没有想到,1998年那年正月初,当地组织对我信任,下派我回村担任村党支书。

第1124期:难忘村里的“八大员”(记实文学)

九组长为啥集体“退役“

记得那时我回到村里,一番深入调查摸底,结合实际,大刀阔斧精减干部,公开财务,发展村级经济,还聘请义务”八大员“,协助处理、监督村级事务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一时间,村里焕发出一片生机。

那是1998年的3月一天,村里举行了一个特殊的仪式,9名组长身佩红花端坐在主席台上,我在村民大会上总结了9名组长多年来所做的工作,表彰了他们为群众所做的贡献,最后宣布9名组长集体“退役”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组长们接过村里颁发的印有”干部留念“的热水瓶,在群众的掌声中结朿了他们的“组长生涯”。

记得当年收农业税时,我看到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手里拿出用手绢包着的块块零钱,税票巳经开了,数来数去还差十多块农业税,拿不出来哦,我从腰包掏出20元钱,帮这位老人交齐了农业税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农民困难,税费交不起,而有的组干部把收起来的税费私自使用,交款时交上一把吃喝白条。

看来,村干部在精不在多,我当时算了一笔帐,每个组长年工资虽然不到一千块钱,那个年代的工资相当于现在一万元,还有许多隐形的支出,一年又是好几万,这对于一个贫穷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少的数目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但是,对组长来说,那时的这点工资他们又不屑一顾,认为”还不够上面来人的招待费“。所以工作积极性也不高,相反,村干部在工作中多了一道环节,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的事多了。经过深思熟虑,我们村“两委”研究决定,取消了专职组长,实行村干部兼职不兼薪,这一措施受到了群众拍手称赞。其实,当地党委早已提倡,撤了组长,村干部兼职,只是有很多村没有实施。

第1124期:难忘村里的“八大员”(记实文学)

八大员义务轻装上阵

记得当年组长“退”了,村里的各项工作能不能顺利开展?很多人都在观看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

我们村支部按照”精干、高效、廉洁、奉献“的原则,调整了村班子,身为村支书的我抓全面,也兼6组的组长,这个组是村里最不好弄的一个自然小组,虽然不到20户,过去有8人当过组长,形成家族小帮派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我们那时5名村干部要管好200来户、千号人,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谈何容易?我认为,必须走群众路线。村支部在精减干部的基础上,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事会、说事日,大力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同时,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聘请了义务“八大员”,协助、监督村里工作,宣传教育群众。

第1124期:难忘村里的“八大员”(记实文学)

这义务“八大员”是:

农民负担监督员,每个组选出一名,共9名,每月向监督员公布村务收支情况,听取监督员各方面各种意见,并张榜公布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

计生信息员,计划生育那些年是国家基本国策,我们实行10户一联,每10户中有一个信息员,掌握流动人口和计生情况,使亮黄牌村变成了计生先进村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

治安巡逻员,由9名民兵队员和退伍军人组成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负责村里的治安、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全村四季平安。

法律顾问员,村里聘请镇司法服务所的1名工作人员,负责向村民宣讲法律,协助村里进行合同公证,处理民事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

党员双带员,由10多名懂技术的无职党员组成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他们负责对农民传授种养技术,对口帮扶,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产品推销员,由村里个体私营大户负责农产品的推销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

义务教育督导员,由管组干部和学生所在的教师配合,解决学生入学问题,村里“四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

村”两委“的参谋员,从村里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中,选出德高望重的党员,帮村“两委”工作出谋划策,献计献德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

“八大员”为决策提供参谋,对群众进行宣讲,对村务进行监督,协助做好村里工作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这样,一个以村支部为核心,以“八大员”为纽带的村务管理体系就形成了。

第1124期:难忘村里的“八大员”(记实文学)

忽如一夜春风来

记得那两年,精减干部,聘请义务”八大员“,减轻了农民负担,班子的战斗力、干部的事业心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干部热心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也为村干部多了理解,多了支持。

那两年,村里抓住市交通局驻村扶贫机遇,扩修了果坪村至凤翔坪村柏油公路,全长两点五公里,人称有史以来第一条幸福路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修好了两处多年失修的管道、蓄水池,并新开通了三眼沟至老龙沟的自来水、蓄水池。新修了两个组的公路,增加了一台变压器,解决了水田湾和柴家埫两个组用电难。建成了菌种厂,鼓励农户依靠资源发展食用菌,村里的茶场,空心砖场,古法造纸作坊等村办企业也办得红红火火。过春节时,村干部挨家挨户为群众送茶叶,数量不多,一户一袋。

记得那年的春天,村里组织开发百亩荒山种植烤姻,干部群众一呼百应,一下子去了几百人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群众认为,干部带了头,我们有奔头,跟着村支部,共同奔富路。村集体经济建烤烟楼的木料,都是群众自愿捐献的。香水河新景点开发,镇政府规定一户捐两块石板,我们村率先完成任务,村里请车把农户的石块运送到景区后,又组织劳力用肩膀一块一块抬下不通车的目的地。看到乡亲们为开发香水河新景点,个个肩膀磨破了皮,我感动不已,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

记得我当村干部严格要求自已,也得罪过自己的亲兄弟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还提出下到组里工作,自己带干粮,但农户有“意见”了,”咋?我们一顿饭就管不起?我们只希望干部能多为老百姓办实事,不要把农民的血汗钱挥霍掉。“

干群关系融洽了,得益于大家共同的努力,这里面,义务“八大员”也功不可没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

记得作为党员干部的双带员果世逵,懂技术、会管理,他取多种菌种之长,配制了食用菌新品种,花菇多、产量高,村里有不少农民找他学技术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他创办了为民菌种厂,村内农户买菌种按成本价销售。他出资金,教技术,帮助村里好几户农民发展起了食用菌。童先中一家,兄弟3个当年都未成家,果世逵投资帮助3兄弟买回了百棚杆子,免费捉供菌种,并经常到他家指导技术。他家的几棵白果树人工授粉获得成功后,他无偿为别人提供花粉,而当时市场上白果花粉卖到了每公斤160元,还抢不到手。

记得1999年正月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果世逵不幸去世,我们村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我亲自为这位老党员的奉献写了祭文,群众都说,祭文客观公正,生动感人真实,全村父老乡亲们踏着积雪和冰凌,含泪为果世逵老党员送行……

总之,那时的”八大员“涉及到村里工作的方方面面,人员遍及果坪的边边角角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成了村支部的一个好帮手,成为干群沟通的一座桥梁。

第1124期:难忘村里的“八大员”(记实文学)

劳模光荣戴红花

记得那时,有了义务“八大员”,我们村支部为了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又成立了村文艺宣传队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我从小在村里长大,知道村里过去有玩狮子、旱船、龙灯的老传统习俗,很想把这些文艺传承下来,于是,我们村农闲时组织了一匹狮子,请村里老师傅手捉手教会了一些中青年,玩狮子舞拳、喊彩,很快,文艺宣传队中有会舞刀棍的、有会打武蹈拳的、有会敲锣打鼓的、有会现场喊彩的,样样具备齐全。

记得新千禧年的正月初,村里召开劳模表彰会,有10名致富标兵和40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摄影爱好者闫光龙为大家摄影留念,至今还有农户珍藏着玩狮子喊彩的照片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户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村里对致富标兵给予重奖。奖项涉及面广,如农民贺廷沮有3个女儿,大女儿贺中琴县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是村里第一名大学生。村里从成立的教育奖学金中,给贺中琴颁发了状元奖,让她父母走上领奖台,佩戴大红花。奖钱虽然不多,只有500元,那时村里也困难。

文艺宣传队春节期间,玩狮子给家家户户拜年,记得在贺廷沮家,我亲眼看到他家堂屋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孩子挣得的奖状,一时灵感来了,喊彩的几句话我还记得清楚,“三朵金花吐芬芳,挣得奖状贴满墙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多亏爸妈勤培养,将来祖国好栋梁。” 在农民朱德明家拜年时,这是我带的小组,看到他门前挂着一对红灯笼,儿子朱红卫正在谈恋爱,准备当年结婚。我现场发挥,大声喊彩,”大红灯笼高高挂,勤劳致富好人家。种养并举把财发,今年媳妇娶回家。“

记得那年元宵节,我们村里狮子文艺表演队,参加了镇政府组织的闹元宵文艺汇演赛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

终生难忘的还有,那是1999年7月1日,我被中共原襄樊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记得那年南漳县20个乡镇中,受到市委表彰的党员有两名,另一名是板桥镇的一名村支书。那块闪光发亮的奖牌,是我一生中最高的政治荣誉。那块镇委、镇政府授予的“人平均收入第一村”奖匾,是全村父老乡亲们的崇高荣幸。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本科大学生考八大员。新千禧年底,我辞去了下派当村九品官的美差,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下岗打工的漫长生涯。虽然这些年过去了,当年的工作思路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名言,永远铭记于心。勤劳致富的乡亲们精神风貌,令人终身难忘。

第1124期:难忘村里的“八大员”(记实文学)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