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村会计是干什么的?
村会计的工作就是对村上所有的资金进行核算管理。这是主要工作。附带工作是统计村上各种资料,填写各种表格,上传下达,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
现在村上基本没有收入,所有资金都是财政拨款,资金来了存入银行,开支从银行转账支出,基本不动现金,所以也就没有出纳了。
会计核算的资金有专项应付款,比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款,都属于专款专用,不能挪用,会计就要把这个关。环境整治款,用于街道清扫,垃圾清运,环境改造等等。转移支付款,用于村干部工资,各种管理费用等等。
各种开支单据、凭证,会计作好以后,要让书记、主任、村民理财组长审核签字后才能支出,否则不能通过。
国家对于农户的粮补款,每年要核对亩数,这也是会计的工作,这个工作要年年搞,不能有误差,要核对准确及时上报。
每年的养老保险交费,新农合交费,都是会计主办,其他人协助完成。
还有些临时统计数字,什么外出打工劳力多少,留守儿童多少,人口变动,户口迁移等等零碎杂事,都是会计的事。
会计的事情很多,是个大忙人,是村上的内当家,大管家。
这几年,会计的工资也水涨船高,基本和书记、主任持平,像我们村,他们的年工资达到了35000元。比过去多多了。
不过,当会计一定要廉洁,不能干违法违纪的事,还要脾气好,待群众热情,热心为集体为群众办事,这才是好会计。
我生长在农村,现已退休,但对农村农业农民有特殊的情感,对农村也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农村组织有三级,生产队、大队、公社。生产队设七个队委。
队长分管全面工作,主管农业生产。队长每天出工早上安排好社员的农活后要转田头,观察前一天或前几天社员劳动的情况及效果,思考近天近阶段的农活安排。大队经常召开生产队长会议交流经验及科学种田的技术传授,布置农业生产活动及注意事项。
副业队长,抓养殖业,如养猪养鸭养蚕,有的队有队办工厂,如豆腐坊、面条机等也是副业队长管。我在七三年也曾当过一年的副业队伍,队里的养猪养蚕经济效率增长快受公社表扬。当年我母亲就是生产队养蚕的技术员,她一直当到八O年,还曾被公社评为队先进养蚕技术员。
有会计,抓农副业平时的的收入支出和每户的年终结算分配。会计将生产队的农副业收入以及各项支出在社员大会上逐项公布,这就是当年被称为的民主理财,由于当年的监督到位,队干部村干部都是廉洁的,财务公开透明。会计做好半年一次的夏季分配和一年一次的年终分配。按每户进行劳动工分的收入减去口粮鱼肉豆油等支出(当年生产队都养猪过年了留几头猪和将池塘里养的鱼,都是以平价卖给社员当时城里的有些人是羡慕的。劳动力多而强的农户就是存社户,可分到钱过年,而劳动力少人口多的农户就是亏社户生活就困难了。会计要做好每一个农户的账在社员大会上公布确认无误才在春节前年终分配。
妇女队长,抓妇女权益男女平等和涉及到的生育问题。
学习辅导员也叫学毛选辅导员,负责晚上或雨雪天气不能出工时组织社员的政治学习和传达公社和大队的学习精神,会上队长还会布置安排相关农业生产活动。
监察员督促队委做好生广队工作,收集队里社员意见建议在召开队委员会或社员会时提出。
农业技术员,负责选种育种,植保即粮食作物治虫管理等技术,当时公社经常开会学习,县级农技部门每年组织农业技术员培训,促进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现金保管员,不算队委负责生产队的现金收支并做到合理合规手续健全,报会计记账。
团小组长,也不算队委,是生产队中的共青团组织,是生产队的青年突击队,到大忙季节,他们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开夜工劳动,不仅是本队,有时还到田多劳力少的生产队晚上突击劳动,使全大队农业生产赶上了季节,粮食产量稳定高产。我是团员也参加了青年突击队的夜晚劳动。一般是稻麦的脱粒和给农田施草塘泥或猪圈灰。青年突击队白天干晚上干,不怕苦不怕累。在青年人的带动下有的中老年人在收割稻或麦也一大早就去田里收割,也不声张。为了集体做了好事不留名是我亲身经历的。当年我队曾有这样的一段顺口溜:一堆牛屎在路中,就看思想红不红,思想红了用手捧,捧到田里起作用。每当我想到这些当年的情景,激动无比感叹万分。人的思想在于引导,一旦心中有了善良有了集体,苦和累算不了什么。想想现在有的人自私自利,为了自己发财坑蒙拐骗,教育引导太重要了。(这写的啰嗦了,抱歉。)
生产队七个队委没有什么特殊补贴,只是在参加大队和公社会议活动的当天工分是最高的,如果上午开半天会下午还要参加队里的劳动。一般说来队干部都是社员选的信得过的,因此队干部吃的苦也不计较,评上个先进就更满足了开心了。
另外队干部外还有个记工员也是社员大会推选的,每天上午和下午花近半个小时记一下每个社员的工分,每十天或半个月汇总贴上墙公布各人的工分。记工员也没有补贴也不参加什么会议。但是在社员心目是能干上进的年轻人才可能当记工员。
想想当年的队干部一般都是上进心强的,社员信得过,大家都较纯朴,虽然干活一年到头没有休息天,除了雨雪天不能到田里干活才有可能休息,生活很苦,粮食少吃不饱,菜当三分粮。但是大家仍感幸福,仍有盼头,盼着过年。大家心里有集体,为集体事情做得好的人,令人赞扬羡慕,私心杂念重的人常受人们指指点点被人瞧不起。
我讲的这些是我们家乡生产队的情况,有的地方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大致上也就是这样。